logo资料库

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 70 分) 以下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2.公元前 509 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 5 世纪初 C.公元前 6 世纪初 B.公元前 5 世纪末 D.公元前 6 世纪末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 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 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C.自由探讨真理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 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 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存天理,灭人欲 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
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 辖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 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 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 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D.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 15.18 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 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16.法国将领在 1919 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
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C.十月革命/1861 年改革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D.1861 年改革/圈地运动 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D.美元逐渐升值 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 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C.撤出古巴导弹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D.签订《华沙条约》 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 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24.①90 年前的 7 月 23 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 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 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 75%、20%、 80%等 14 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 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 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 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 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 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材料 (1)1869 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 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 年浦东开发开放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 0、1、1、3 分。选出最佳一项...., 多选不得分。 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 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 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 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 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 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 1903 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 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 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 用助学美化自己
二、非选择题(共 80 分) 34.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 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 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 告上法庭。 判决一 判决二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 不固,使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 杀此建筑师之子,判处乙之子死刑。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 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 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问题:(8 分)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2 分) ①《民法大全》 判决一: 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二: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6 分) 35.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2 分) (1)按示例填写表格。(6 分) 西周 血统 ① 汉 德才 ② 唐 ③ 科举制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6 分) 36.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 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10 分) 37.—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 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 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 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 以示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12 分)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 分)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 分) 38.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 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11 分) (标题)辛亥革命: ① 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 (一) 1)推翻清朝帝制 2) 2. 1)改称谓 2)废跪拜礼仪 ② ③ (二) 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 l) 2)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 ④ 2. ⑤ 1)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2)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39.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 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 年) 175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900 年(%) 英国 美国 中国 印度 1.9 —— 32.8 24.5 9.5 2.4 29.8 17.6 19.9 7.2 19.7 8.6 18.5 23.6 6.2 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 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
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 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 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 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 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 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 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 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 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 分)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70 分) 以下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C 21 C 2 D 12 D 22 A 3 A 13 A 23 D 4 C 14 A 24 B 5 B 15 A 25 C 6 C 16 D 26 B 7 A 17 B 27 C 8 B 18 A 28 D 9 D 19 C 29 C 10 B 20 A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力 0、1、1、3 分。选出最佳一项, 多选不得分。 得分 3 分 1 分 1 分 0 分 30 31 32 33 C B D D A C B A D D C B B A A C 二、非选择题(共 80 分)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 1”为最高层次 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 34.(1) 答案 1:填写正确的序号。(2 分) ·判决一:②;判决二:① 其他答案。(0 分) 34.(2) 答案 l:给出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6 分) 判决二合理。其一,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法官严守“罪行不能继承”的原 则;其二,在乙未做自辩前,法官严守证据原则。视其无罪。这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 治精神。 判决二合理。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此外, 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 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答案 2: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3 分) 判决二合理。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 3: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1 分) 判决二合理。它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其他答案:只作判断而无理由或理由不符合题意。(0) 35.(1) 答案 1:回答符合史实。(6 分) ①世卿世禄制;②推举制:③考试成绩 其他答案。(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