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7 下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 10 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讲解文本中体现的学习方法 二、答辩题目 1.你觉得初中学生学习《论语》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 2.说说《论语》的其他篇章对你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及南京庙图片,提问学生:这三个地方是关于同一个人的庙 宇,这个人是谁?(孔子)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如此受人尊敬?(他是伟大的教育家) 第三次提问:关于育人方面,他有哪些著作?他又有哪些重要的教育理念?请学生结合预习 内容加以简述,并引出课题。 2.用 PPT 出示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请学生结合注释学习字词,理清文章大意。 2.重点讲解下列加粗字词的发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教师将下列问题用 PPT 出示文本,请学生结合整句大意,翻译句中的加点字词,并提 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时:按时。此处为名词作状语;习:温习、复习;说:通假字,通“悦”,喜悦;愠:含怒, 生气;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故、新为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2.请学生自行思考,此三则反映了孔子理念中对哪些方面的建议? (人格修养及学习方面) 3.请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找出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并讨论:学习方法强调了什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复习和独立 思考)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此三则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是否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学习措施。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文主要讲解了孔子理念中关于什么的建议? 作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论语》的剩余篇章,看看你还能找到关于学习的哪 些建议,明天上课分享。 四、答辩题目解析 1.你觉得初中学生学习《论语》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
我觉得初中生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如下:1.《论语》是孔子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孔子的核心思想又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初中生正值性格的形成阶 段,此时学习《论语》,是对民族文化精粹的体悟,也是主动接受民族精神熏陶的表现,有 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2.《论语》是文言文经典篇章, 语言凝练,包含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初中生学习《论语》,有利于增强其母语的语言素养;3. 《论语》中包含很多关于人格修养以及学习态度方法的建议,对于学生个人人格的形成以 及学习方面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说说《论语》的其他篇章对你的启示。 我对《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两句话感 触颇深。做人,与朋友相处,应该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为人要忠诚、守信、不能学 习或传播不良嗜好。文中虽说是与朋友交往中的建议,同时也可作为自己人格修养上的要 求。并且在与人相处中,还要谦虚,时刻抱有见贤思齐的心态。多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 加以学习,这样自己才能进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