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冕(guàn) 鲁钝.(dùn)
诓.骗(kuāng) 断章取意.(yì)
B. 坍.塌(tān) 苍茫.(máng) 淤.滩(yū)
不屑置辩.(biàn)
C. 洋溢.(yì)
旁骛.(wù)
傲慢.(màn)
自惭形秽.(suì)
D. 糟.蹋(zāo) 驾驭.(yù)
滑稽.(jì)
持之以衡.(héng)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冠冕(guàn)——guān,断章取意——断章取义;
C.自惭形秽(suì)——huì;
D.滑稽(jì)——jī,持之以衡——持之以恒;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理专家戈尔曼曾说:“情绪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而且很容易情绪
。不
仅能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也会因为一件事蔓延到所有事。”
一味接收
别人投射的负面情绪,我们的心境就容易受到干扰。原本
的你,被人灌了一
肚子苦水之后,难免会感到
压抑。不要让他人的乌云密布,遮住你自己的晴
空万里。
A. 泛滥
如果
兴高采烈
烦躁
B. 散漫
如果
喜上眉梢
暴躁
C. 泛滥
即使
兴高采烈
暴躁
D. 散漫
即使
喜上眉梢
烦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泛滥:1.江、湖水溢出。2.形容事物、思想到处扩散;散漫:随随便便,不守纪律,不集中。
根据语境,这里是形容情绪、思想,不是指纪律方面,所以应该用“泛滥”。
如果,表示假设,经常和“就”搭配;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经常和“也”搭配;
根 据 下 一 句 “ 我 们 的 心 境 就 容 易 受 到 干 扰 ” 可 知 , 这 里 应 该 使 用 关 联 词 “ 如 果 ……
就……”。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喜上眉梢:形容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结合语境,
应该选形容兴致很高的词语,故选“兴高采烈”。
烦躁:烦闷急躁;暴躁: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根据语境,被消极情绪影响后,会让
人心情烦闷,所以要选“烦躁”。
故选:A。
3. 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画家李可染有一枚图章叫:废画三千。②这是为了鼓励自己....要担心画得不好,因为画
差了也没关系,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③成功的确令人惊喜,不过失败也不应该沮丧。④
人这一生要经历明浪暗礁,在抵达终点前,必然会有无数次跌倒和爬起。⑤看不透这点的人,
可能一点不顺就抱怨连连....,容易就此消沉,沦为庸人。
A. “鼓励自己”“汲取经验教训”“抱怨连连”三个短语的结构是一样的。
B. 句③“成功的确令人惊喜,不过失败也不应该沮丧”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 “而通透的人则会以苦难磨炼自身,最后越挫越勇。”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④后。
D. 句②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要担心画得不好”前加“不”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结构、衔接和病句。
A.“鼓励自己”“汲取经验教训”是动宾短语,“抱怨连连”是主谓短语,选项中“三个
短语的结构是一样的”表述错误;
B.结合“不过”可知,句③是转折关系的复句,选项“是递进关系的复句”表述错误;
C.“而通透的人则会以苦难磨炼自身”照应⑤句中“看不透这点的人”,与⑤句形成对比,
所以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⑤后,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 D。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漂流记》是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鲁滨逊刚流落荒岛时,所吃的食物是野山
羊,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它们捉住饲养起来。
B. 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
记》记载,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C.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出自冰心的《繁星•春水》,反映出人类
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统一的主题。
D. 现实主义小说《格列佛游记》中,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这里的人收集黄瓜中的阳光、
建房先造房顶、与老鼠格斗……这个国家是飞岛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长篇游记体想象小说;
故选 D。
5. 小棋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发现“酒”仿佛是事件发展的助推剂。于是他整理了书
中与“酒”相关的部分片段。
片段一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A
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A 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片段二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
地。次后,B 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
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片段三
C 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
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C 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
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
起。
根据以上片段,请回答下列三个问题:①你最喜欢 ABC 中哪一个人物,他叫什么名字?②请
概括该片段相应的故事情节(不超过十个字),③写出你对该人物的评价。
【答案】示例一:我最喜欢 A 武松。该情节是武松景阳冈打虎,武松勇而有谋、武艺高强。
示例二:我最喜欢 B 吴用。该情节是智取生辰纲,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示例三:我最喜欢 C 鲁智深。该情节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与人物。
联系片段一“A 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
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可知,A 是武松,该情节是武松打虎。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
拳打死老虎,由此可见武松武艺高强、勇猛过人;
联系片段二“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
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可知,B 是吴用,该情节
是智取生辰纲。吴用在整个过程中出谋划策,一方面特地把价钱太高,让杨志消除戒心,认
为他们纯粹是想赚钱;同时又让白日鼠一开始坚决不卖,正是这种“不屑一顾”放松了杨志
的警惕,由此可见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联系片段三“C 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
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可知 C 是鲁智深。鲁智深绰号是“花和尚”,
因为打抱不平而打死恶霸,加入梁山泊、武艺高强、见义勇为、仗义疏财、胆大心细。据此
可答。
示例:我最喜欢 B 吴用。该情节出自智取生辰纲,在整个劫取生辰纲的过程中,吴用沉着冷
静、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善于策划、结交广泛、知人善用。
6.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4)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深入体会了边
塞征人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答案】
①.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②. 暂凭杯酒长精神
③.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⑥.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箸、暂、莽、寓、浊、
勒”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17 分)
7.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乙】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望江南•春未老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①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④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词人被贬密州时登上城北此台。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嗟叹声。④新
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
A. 两词都是词人身在密州其间所作,甲词借由一场出猎抒发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乙词则
是词人登临超然台所做的一番感慨。
B. 甲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突出表现词人的“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表明自
己不在意衰老,而更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C. 乙词中写词人于寒食节后登上超然台,看到了春水、花、烟雨等各有特色的春天景物,
与下片写酒醒后的抒情浑然一体。
D. 甲乙两词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词人的内心,甲词中词人自比魏尚想要等到冯唐
持节来赦免,乙词则用烟雨聊以慰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D.有误,结合甲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
知,表达了诗人期盼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选项中“词中词人自比
魏尚想要等到冯唐持节来赦免”表述错误;
故选 D。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洞庭两山①,为吴中胜绝处。有具区②映带③,而无城郭之接,足以遥隅高寄。而灵栖桀
构④,又多古仙逸民奇迹,信为别境也。
余友徐子昌国⑤近登西山,示余《纪游》八诗,余读而和之。于是西山之胜无俟手披足
蹑固已隐然目睫间⑥。恰以事过湖,遂获升而游焉。留仅五日,历有名之迹四。虽不能周览
群胜,固在是矣。一时触目抒怀,往往托之吟讽。归而理咏,俾之继响⑦。
昔皮袭美⑧游洞庭,作古诗二十篇,而陆鲁望⑨和之。其风流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
而兴艳。然考之所题,多西山之迹;而东山之胜⑩陆公犹有负乎?予于陆公不能为役,而庶
几⑪东山之行,无负于徐子。
(节选自《文徵明集》,有删改)
【注释】①洞庭两山:即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在太湖中。②具区:太湖的别称。③映带:
(景物)相互关联衬托。④灵栖桀构:神仙居住的洞府和优美的建筑结构。⑤徐子昌国:徐
祯卿,字昌国,并称“吴中四子”。⑥倾企:向往企盼。⑦俾(bǐ)之继响:使他能唱和。
⑧皮袭美:皮日休,唐代诗人。⑩得微:莫不是。⑪庶几:或许可以。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B. 商旅不行.
行.拂乱其所 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虽不能周览.群胜
览.物之情(《岳阳楼记》)
D. 为.吴中胜绝处
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②其风流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 是西山之胜无俟手披足蹑固已隐然目睫间
(4)甲、乙两文都是游景、探求“前人”之心之作。甲文的一二段分别写出洞庭湖 A ______
的景色,探求“古仁人之心”悟出了“B _______”的旷达胸襟。乙文中文徵明赞美了太湖
东山所见之景色,探求出皮袭美与陆鲁望所作之诗“C ________”的风格特点,表达了 D
_____________的主题。(AD 用自己的话概括,BC 用原文回答)
【答案】8. C
9. ①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美丽的鱼游来游去,青翠欲滴。
②他们的文坛风流文雅之事流传到现在,千年之后使人读了仍然非常向往。
10. 于是西山之胜/无俟手披足蹑/固已隐然目睫间。
11.
①. 阴雨和晴朗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 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
④.
作者对山水的向往之情和对古人高洁之操、旷远之怀的追慕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连词,来/介词,凭借。
B.动词,行走/名词,行为;
C.动词,看/动词,看;
D.动词,是/介词,对;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1)沙鸥:沙洲上的鸥鸟。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
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岸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2)其:他们的。
至于今:流传到现在。犹:还。而:表顺承。艳:惊艳。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于是西山的美景,不必等待自己亲自攀爬登山,本来就已经能隐约看
出西山的大概样子了。分析句意可知,“西山之胜”是“无俟手披足蹑”“固已隐然目睫
间”的主语。故断句为:于是西山之胜/无俟手披足蹑/固已隐然目睫间。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第一空: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可得:阴雨。根据第二段中的“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可得:
晴朗。
第二空:根据甲文第三段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提炼可得。
第三空:根据乙文中的“其风流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可得:千载犹使人读而
兴艳。
第四空:根据乙文中的“于是西山之胜无俟手披足蹑固已隐然目睫间”“恰以事过湖,遂获
升而游焉”可得:作者对美好山水的向往之情。
根据乙文中的“予于陆公不能为役,而庶几⑪东山之行,无负于徐子”可得:对山水的向往
之情和对古人高洁之操、旷远之怀的追慕。
【点睛】参考译文:
【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
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
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
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
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
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
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
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