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云南昆明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五个大题 32 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一 1 C 一 12 N 一 14 O 一 16 P 一 31 S 一 32 C1—35.5 Ba 一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
将其选项序号填入试卷中缝的答题栏内。)
1.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
①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②氢氧化钠可作为中和胃酸的药物
③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碳酸钠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层上有 6 个电子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电荷数为 16
(D)这种原子容易失电子
3.今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的传染,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
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
(A)瓷器餐具
(B)淀粉餐具 (C)塑料餐具
(D)银质餐具
4.绿色植物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需吸收 5g 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一个月
(以 30 天计)每平方米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约是
(
)
(A)41g
(B)61g
(C)151g
(D)181g
5.检测司机酒后驾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下列有关 K2Cr2O7,说法正确的是
(
)
(A)K+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B)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价
(C) K2Cr2O7,属于盐类
(D)它难溶于水
6.某同学检验刚从小商店买回的食盐是否是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以碘酸钾 KIO3
的形式存在)。他查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的 KIO3 在酸性条件下能与 KI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
碘(I2),I2 遇淀粉变蓝色。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白醋②白酒③白糖④KI 溶液⑤纯碱⑥米汤。
该同学进行检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A)①②④
(C)②④⑤
(B)①③④
(D)①④⑥
)
7.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10g 冰受热熔化成 10g 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8.查阅右图溶解度曲线。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
(
)
(A)200g
(B)150g
(C)96g
(D)67g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汞是金属单质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B)能嗅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
10.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下列对铝应控制使用
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⑧制餐饮具④制银色漆的原料⑤制装饮料的易拉罐⑥包装糖果和
小食品。(
)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⑤⑥
(D)全部控制
11.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
(A)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比造成污染后再去治理的意义更重大
(B)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但煤矿坑道中由于它的存在,可能引发爆炸
(C)C02 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生长,为使农业增产,大气中应增加 CO2 的含量
(D)塑料制品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12.X 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炽热炭粉反应,只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Y,Y 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
下发生反应,又生成 x,则 X 可能是
(
)
(A)02 (B)H2 (C)CO
(D)C02
13. 假 若 有 一 瓶 室 温 下 长 期 密 封 放 置 的 氯 化 钠 稀 溶 液 , 请 你 分 析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A)S03 属于酸性氧化物
(C)澄清石灰水的 pH>7
(B)C2H5OH 属于有机物
(D)纯碱属于碱类
15.有 x、y、z 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只有 x 金属溶解,将 z 金属浸入 y 的硫酸盐
溶液时,在 z 的表面有 y 析出。则 x、y、z 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x z y
(B)x y z
(C)z x y
(D)y z x
16.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
变化规律的是
(
)
17.向 KCl、K2SO4、KOH 和 K2CO3 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一种不同的试剂,反应后生成物中都
有一种相同的化合物,这种相同的化合物是
)
(A)KN03
(B)Ba(ON3)2
(C)HN03
(
(D)Ca(N03)2
18.金属 R 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 70,其硫酸盐相对分子质量为 428,则 R 的磷
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提示:磷酸根离子 PO3-)
(
)
(A)165
(B)231
(C)336
(D)无法计算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满分 27 分)
19.(4 分)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___
________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 SO:和氮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
环境的恶化: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防止温室效应的一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分)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
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⑧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
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 分)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铁矿石里的氧化铁(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
应方程式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6 分)从含有大量硫酸亚铁、少量硫酸铜以及不溶性杂质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铜并获
得硫酸亚铁晶体,操作步骤和目的如下表,请填出表中未完成部分。
操作步骤
目
的
(1)将废水过滤
(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铁
(1)
(2)
粉
(3)
(3)将Cu和过量的铁粉
与FeSO4溶液分离
(4)在过滤后的固体混
(4)
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5)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
滤
(6)
(5)
(6)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23.(4分)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
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C0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如
下实验:
(1)白色粉末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过滤后,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I
(3)向滤液中加入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以上实
验,不能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若要检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则上述实
验的操作(1)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操作(2)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8分)
25.(3分)同学,你一直在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保护,请就如何预防和消除对水源
的污染提出两点建议,并举一例,说明你如何节约用水。
26.(2分)加油站附近的禁烟标志与其他公共场所的禁烟标志,具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27.(3分)自行车生产厂家对自行车钢圈和钢丝及龙头、车架、链条等部位采用了哪些防锈
方法?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21分)
28.(8分)根据下图所给仪器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D__________。
(2)组装制氧气和氢气实验发生装置....时,除了带导气管的单孔胶塞外,还需要选用以上仪器
(用字母代号填写):制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制取这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9.(7分)取一片洗净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
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探究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
请将有关内容记录在下表中。
残留固体
探究的
可能观察
结论及化学
的成分
步骤
到的现象
反应方程式
取残留
(1)可能
固体加水溶
现象: 结论:
有氧化
解,过滤,向
滤液中滴加
钙。
几滴无色酚
酞试液。
(2)还可
另取残
方程式:
①
结论:
能有碳
留固体滴加
酸钙。
足量盐酸。
②
结论:
30(6分)将等体积未知浓度的KCl溶液和AgN0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充分搅拌静置
后.此时混合溶液中是KCI过量、还是AgN03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
案进行探究,确定是上述哪一种情况?请你写出探究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KCI过量
步骤一;
步骤二;
若无沉淀生成
还需进行下一
步探究
(1)
(2)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满分8分)
31.(1)(2分)计算碳酸氢铵(NH4HCO。)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O.1)
(2)(2分)请根据下图要求,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32.(4分)盐酸和氯化坝的混合溶液40g,其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向混合溶液中加
入9%的硫酸溶液20g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O.1)
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36 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答案 D
2
C
3
B
4
A
5
C
6
D
7
D
8
B
9
C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D
C
D
A
C
A
A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满分 27 分)
19.(4 分)(1)阳光中的紫外线 (2)导致树木枯萎(农作物难于生长或腐蚀建筑物等)。
(3)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大力植
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或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核能、风能、
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0.(8 分)①②,⑤,③,④⑥
(其他正确答案均可得分)
CO(或一氧化碳)。
22.(6 分)
操作步骤
目
的
(1)
(2)
(1)除去不溶性杂质
(2)将CuSO4。中的Cu置换
出来
(3)将反应的混合
(3)
物过滤
(4)
(5)
(4)将过量的铁粉转化为
FeS04溶液
(5)分离Cu和FeSO4溶液
(6)将FeS04溶
(6)
液蒸发结晶
23.(4 分)(1)分子可分成原子;(2)原子可重新结合成分子,
(3)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4)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或反应中各原子种类和数目
未发生改变等)。
注:只要从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反应实质等方面正确回答的均可得分。
24.(3 分)NaCl,Ba(NO3)2 或 Ba(OH)2 溶液,过量稀硝酸。
三、简答题(本题共 3 小题,满分 8 分)
25.(3 分)建议: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
用农药和化肥;或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等。
例:不用长流水洗衣服或用水后注意关闭水龙头等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6.(2 分)加油站挥发出的汽油蒸气遇明火(烟头等)会引起爆炸,
公共场所吸烟会污染空气,危害他人健康。
27.(3 分)采用了电镀、喷漆、涂油等方法。
四、实验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1 分,第 28 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满分 21 分)
28.(8 分)(1)烧杯,水槽。
(2)B、F 或 C;,B、E、F。
(注:其他合理答案可得分)
29.(7 分)
残留固体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
结论及化学
的成分
(1)
到的现象
反应方程式
酚酞变红
有氧化钙生成
或溶液变红
残留固体中有碳酸钙
①有气泡产生
CaC03+2HCl===
(2)
CaCl2+C02↑十+H2O
②无气泡产生 残留固体中无碳酸钙
30.(6 分)
探究步骤
步骤一: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AgN03溶液
可能观察
到的现象
结论
步骤二:另取原混合液的上层
(1)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03过量
清液于另一试管中逐滴加入
KCl溶液
(2)无沉淀生成
恰好完全反应
五、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满分 8 分)
31.(1)(2 分)解:
答:略
(2)(2 分)配制 5%的碳酸氢铵溶液 200 g,需碳酸氢铵和水各多少克?
解:需碳酸氢铵质量为:200g×5%=10g
需水 1200g 一 10g=190g
(1 分)
答:略 (自编题目符合要求,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1 分)
32.(4 分)解:设生成的 BaSO4 沉淀及 HCl 的质量分别为 x 和 y
(2)反应后溶液中含 KCl 的质量分数为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