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3 分)(2014•金华)2013 年 1 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与空气质 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PM10、PM2.5、…等 6 项指标,在发布的 6 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 种物质( A.SO2 B.NO2 ) C.CO2 D.CO 5.(3 分)(2014•金华)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测量物体长度 D. 量取液体 C. 过滤 体验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滑腻感 8.(3 分)(2014•金华)分 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水 C.纯碱 D.氢氧化钙 12.(3 分)(2014•金华)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 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B C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A B.B C.C D.D 14.(3 分)(2014•金华)下列各营养素的消化产物正确的是( ) A.脂肪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B.粗纤维最终被消化成纤维素 C.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D.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15.(3 分)(2014•金华)“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 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共有 4 种分子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D.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18.(3 分)(2014•金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0 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溶液的质量不变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二、简答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23.(4 分)(2014•金华)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2H2O2 2H2O+O2↑ 方法二:2KMnO4 K2MnO4+MnO2+O2↑ (1)两种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 _________ 反应; (2)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_ .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 置连接好 _________ . 26.(4 分)(2014•金华)取少量碳酸氢钠(NaHCO3)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加 热后发现: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有 _________ 生成(填化学式);
(2)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 _________ (填编号) A.NaHCO3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B.NaHCO3 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 C.加热时 NaHCO3 比 Na2CO3 易分解 D.无法比较 NaHCO3 与 Na2CO3 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 29.(4 分)(2014•金华)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 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 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 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_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31 题 6 分,32、33、34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3.(8 分)(2014•金华)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 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 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 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 _________ (填“先通气体”、“先加热”), 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 CuO 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 CuO 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 体所有的可能组成 _________ .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 3 个装置(固 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 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 装置质量增加,B 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 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 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 _________ →甲图 装置(填装置编号). (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的除了正确的结论. 四、分析计算题(共 4 小题,35 题 6 分,36、37、38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7.(8 分)(2014•金华)如图 1 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铁和铝被人类大规模开发、 利用的大致年限. (1)分析该图的规律,你认为金属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主要与 _________ 有 关. (2)科学小组的同学对模拟湿法炼铜实验中得到的铁、铜固体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称取 10 克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 曲线. ①10 克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_________ 克. ②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14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3 分)(2014•金华)2013 年 1 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与空气质 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PM10、PM2.5、…等 6 项指标,在发布的 6 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 种物质( A.SO2 B.NO2 ) C.CO2 D.CO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从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和臭氧等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 物和臭氧等. A、SO2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 A 错误; B、NO2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 B 错误; C、CO2 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 C 正确; D、CO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 解答. 5.(3 分)(2014•金华)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量取液体 C. 过滤 测量物体长度 D. 体验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滑腻感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量取液体时,注意瓶塞的放置方法; B、0 刻度线与被测物的左边缘对齐; C、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用手碰触大量该溶液.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以防污染药品.故本选项错误; B、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物体的左边与 0 刻度线对齐.故本选项错误; C、过滤时,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故本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借用玻璃棒沾取一点氢氧化钠的稀溶液来体验氢氧化 钠稀溶液的滑腻感.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 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8.(3 分)(2014•金华)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水 C.纯碱 D.氢氧化钙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氧气(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高锰酸钾(Na2CO3)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 物.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Ca(OH)2]是由氢元素、钙元素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 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然后再根据氧化物概念 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3 分)(2014•金华)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 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B C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A B.B C.C D.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氢氧化钠易潮解,既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解: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能够观察到固体受潮,逐渐溶 解,该选项现象合理;
B、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能够观察到溶液变红,该选项 现象合理; C、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钠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 现象,该选项现象不合理; 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能够观察 到产生蓝色沉淀,该选 项现象合理. 故选:C.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 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4.(3 分)(2014•金华)下列各营养素的消化产物正确的是( ) A.脂肪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B.粗纤维最终被消化成纤维素 C.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D.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从脂肪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去分析解答; B、从粗纤维不能被人消化去分析解; C、从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去分析解; D、从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去 分析解答. 解答:解:A、脂肪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 A 错误; B、粗纤维不能被人消 化;故 B 错误; C、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故 C 错误; D、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5.(3 分)(2014•金华)“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 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共有 4 种分子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D.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 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
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4CO2+N2,由此可知: A、该反应的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能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故错; B、反应前后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四种分子,故对; C、由甲和丁中的微观构成可知,甲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 不为零,丁属于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甲和丁中的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故 对; D、由乙和丙的微粒的构成可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所以,乙和丙中所 含元素种类相同.故对. 答案:A 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质 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18.(3 分)(2014•金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0 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溶液的质量不变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 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判断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等.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 80g,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0 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 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甲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错误;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变化明显,故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 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 理解. 二、简答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23.(4 分)(2014•金华)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