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3 分)(2014•金华)2013 年 1 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与空气质
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PM10、PM2.5、…等 6 项指标,在发布的 6 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
种物质(
A.SO2
B.NO2
)
C.CO2
D.CO
5.(3 分)(2014•金华)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测量物体长度
D.
量取液体
C.
过滤
体验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滑腻感
8.(3 分)(2014•金华)分 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水
C.纯碱
D.氢氧化钙
12.(3 分)(2014•金华)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
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B
C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A
B.B
C.C
D.D
14.(3 分)(2014•金华)下列各营养素的消化产物正确的是(
)
A.脂肪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B.粗纤维最终被消化成纤维素
C.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D.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15.(3 分)(2014•金华)“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
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共有 4 种分子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D.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18.(3 分)(2014•金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0 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溶液的质量不变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二、简答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23.(4 分)(2014•金华)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2H2O2
2H2O+O2↑
方法二:2KMnO4
K2MnO4+MnO2+O2↑
(1)两种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 _________ 反应;
(2)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_ .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
置连接好 _________ .
26.(4 分)(2014•金华)取少量碳酸氢钠(NaHCO3)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加
热后发现: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有 _________ 生成(填化学式);
(2)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 _________ (填编号)
A.NaHCO3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B.NaHCO3 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
C.加热时 NaHCO3 比 Na2CO3 易分解
D.无法比较 NaHCO3 与 Na2CO3 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
29.(4 分)(2014•金华)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
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
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
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_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31 题 6 分,32、33、34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3.(8 分)(2014•金华)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
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 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
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 _________ (填“先通气体”、“先加热”),
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 CuO 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 CuO 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
体所有的可能组成 _________ .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 3 个装置(固
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
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 装置质量增加,B 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
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 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 _________ →甲图
装置(填装置编号).
(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的除了正确的结论.
四、分析计算题(共 4 小题,35 题 6 分,36、37、38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7.(8 分)(2014•金华)如图 1 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铁和铝被人类大规模开发、
利用的大致年限.
(1)分析该图的规律,你认为金属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主要与 _________ 有
关.
(2)科学小组的同学对模拟湿法炼铜实验中得到的铁、铜固体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称取
10 克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
曲线.
①10 克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_________ 克.
②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14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3 分)(2014•金华)2013 年 1 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与空气质
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PM10、PM2.5、…等 6 项指标,在发布的 6 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
种物质(
A.SO2
B.NO2
)
C.CO2
D.CO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从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和臭氧等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
物和臭氧等.
A、SO2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 A 错误;
B、NO2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 B 错误;
C、CO2 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 C 正确;
D、CO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
解答.
5.(3 分)(2014•金华)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量取液体
C.
过滤
测量物体长度
D.
体验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滑腻感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量取液体时,注意瓶塞的放置方法;
B、0 刻度线与被测物的左边缘对齐;
C、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用手碰触大量该溶液.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以防污染药品.故本选项错误;
B、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物体的左边与 0 刻度线对齐.故本选项错误;
C、过滤时,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故本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借用玻璃棒沾取一点氢氧化钠的稀溶液来体验氢氧化
钠稀溶液的滑腻感.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
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8.(3 分)(2014•金华)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水
C.纯碱
D.氢氧化钙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氧气(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高锰酸钾(Na2CO3)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
物.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Ca(OH)2]是由氢元素、钙元素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
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然后再根据氧化物概念
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3 分)(2014•金华)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
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B
C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A
B.B
C.C
D.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氢氧化钠易潮解,既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解: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能够观察到固体受潮,逐渐溶
解,该选项现象合理;
B、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能够观察到溶液变红,该选项
现象合理;
C、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钠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
现象,该选项现象不合理;
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能够观察 到产生蓝色沉淀,该选
项现象合理.
故选:C.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
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4.(3 分)(2014•金华)下列各营养素的消化产物正确的是(
)
A.脂肪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B.粗纤维最终被消化成纤维素
C.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D.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从脂肪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去分析解答;
B、从粗纤维不能被人消化去分析解;
C、从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去分析解;
D、从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去
分析解答.
解答:解:A、脂肪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 A 错误;
B、粗纤维不能被人消 化;故 B 错误;
C、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故 C 错误;
D、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5.(3 分)(2014•金华)“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
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共有 4 种分子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D.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
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
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4CO2+N2,由此可知:
A、该反应的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能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故错;
B、反应前后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四种分子,故对;
C、由甲和丁中的微观构成可知,甲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
不为零,丁属于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甲和丁中的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故
对;
D、由乙和丙的微粒的构成可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所以,乙和丙中所
含元素种类相同.故对.
答案:A
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质
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18.(3 分)(2014•金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0 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溶液的质量不变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
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判断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等.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 80g,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0 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
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甲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错误;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变化明显,故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
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
理解.
二、简答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23.(4 分)(2014•金华)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