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考研西医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资料共3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 考研西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A 型题:1-90 小题,每小题 l.5 分;91-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95 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 A、B、C.D 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控机制是 A.非自动控制 B.负反馈控制 C.正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答案】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反馈控制系统的理解。从控制论的观点看,体内的控制系统 可分为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三大系统。在非自动控制系统中,只有控制部分对 受控部分的作用,而无受控部分对控制部分的反作用,所以该系统无自动控制能力。在反馈 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可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受控部分也能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因而该系统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在负反馈控制系统中, 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可通过其反馈信息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后者再发出指令使受控 部分的活动减弱;相反,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过低,则可通过负反馈使其活动加强。所以, 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在正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是使受控部分 的活动继续按原方向加强,结果导致“滚雪球”效应。前馈是一种先于反馈的控制方式,即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因而能及早纠正可能出 现的指令偏差。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962。 2.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 内流和 K+ 外流的量取决于 A.各自平衡电位 B. 细胞的阈电位 C.钠泵活动程度 D.所给刺激强度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理解。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离 子跨膜流动是由于膜上离子通道开放允许离子通透而引起.此时的离子跨膜流动属于顺浓度 差的经通道易化扩散。膜内外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通道开放后出现离子流的基础,这一基础 是由钠泵的不断活动造成的。驱动离子跨膜扩散的力量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即 电化学驱动力。某种离子电化学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膜电位与该离子平衡电位的差值。平衡 电位与膜电位的差值越大,电化学驱动力越大.离子流量越大;反之,平衡电位与膜电位的 差值越小,电化学驱动力越小.离子流量越小。细胞的阈电位和所给刺激强度均与兴奋的引 起有关,而与细胞兴奋时的离子流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431。 3.能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的单个阈刺激 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 C.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D.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答案】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骨骼肌收缩外部表现的理解。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可 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刺激必须达到阈值)时.可发生一次 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个单收缩。由于收缩过程要比动作电位时程长得多.因而骨骼肌有可 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可与前次尚未结束的收 缩过程发生总和。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可引起不完全强直收缩,而间隔小于收缩期
的一串阈刺激则可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775。 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CSF B.GH C.IGF D.EPO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关红细胞生成的知识。备选项中的 CSF、GH、IGF、EP0 分别 是集落刺激因子、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英文缩写,集落刺激因 子是调节粒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生长激素是具有促进生长和物质代谢的腺垂体激 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多种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主要由肾脏产生的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905。 5.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C.防止血小板激活 D.螯合血浆中的 Ca2+ 【答案】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关血液凝固及其控制的知识。体内外抗凝物质的抗凝机制有 多种,如 4 个备选项中所述的都是,但枸橼酸钠是 Ca2+ 的螯合剂,它可与 Ca2+ 结合而除 去血浆中的 Ca2+ ,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抑制凝血酶活性的物质有抗凝血酶Ⅲ等丝氨酸蛋 白酶抑制物,肝素则主要通过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 成、释放的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故正确答案足 D。 本题难度为 0.652。 6.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 A.心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心指数 D.心脏做功量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这 对心脏泵血来说是增加了心脏的后负荷。心脏后负荷的增加可使心输出量暂时减少,但通过 异长调节和等长调节等机制使心输出量很快得到恢复,以满足各器官血流量的需要。心输出 量不变则心指数也不变。但在后负荷增加的情况下仍维持正常心输出量,心脏的做功量将明 显增高。持续高血压在尚未引起心室腔扩张或心力衰竭时,射血分数一般不会改变,如果改 变应为射血分数下降。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829。 7.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 A.微动脉 B.直捷通路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真毛细血管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有关微循环的知识。在微循环中,除毛细血管(包括真毛细血管和通 血毛细血管,后者也称直捷通路)外,血管壁都有平滑肌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平滑肌都受自 主神经支配,即其活动受神经调节。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神经分布很少,其舒缩 活动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当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时,其后的真毛细血 管网开放,使局部代谢产物被血流带走,于是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其后的真 毛细血管网关闭,此时代谢产物在局部组织积聚,又将引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 张,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血管床的交替开放。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766。
8.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 A.肺气肿 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C.气道阻力增加 D.惯性阻力增加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肺通气阻力的理解。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前者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后者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黏滞阻力。弹性 阻力本身无法度量,一般用顺应性来度量,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所以,题干中的 肺静态顺应性只与肺弹性阻力有关,而与气道阻力与惯性阻力无关;肺气肿时肺静态顺应性 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725。 9.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 P02 和 PC02 变化幅度的肺容量是 A.深吸气量 B.功能残气量 C.肺活量 D.用力呼气量 【答案】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有关各种肺容量的知识。深吸气量是指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 所能吸人的气体量,等于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指标。功能残 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约 2500 mL。吸气时,肺内 P02 不致升得太高,PC02 不致降得太低;呼气时,肺内 P02 不会 降得太低,PC02 不会升得太高。所以,它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 P02 和 PC02 变化幅度。 肺活量是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它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 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不仅反映肺活量大小,而且反映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故正确 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808。 10.动脉血中 H+ 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感受器是 A.中枢化学敏感区 B.包钦格复合体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有关 H+ 对呼吸调节的知识。H+ 是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的有效刺激 物。它既可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也可作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 受器.再通过一定的神经通路产生呼吸运动加强的效应。但动脉血中的 H+ 通过血-脑屏障 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所以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调节作用。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是压力感受器,包钦格复合体是呼吸中枢之一,后二者都不能感受 H+ 而改变呼吸运动。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464。 11.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 A.盐酸 B.前列腺素 E2 C.丙谷胺 D.内因子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的掌握。胃液中除大量水分外, 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黏液和内因子等成分。胃蛋白酶是以酶原的形式分泌的,促使胃蛋 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盐酸,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也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 白酶。前列腺素 E2 是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丙谷胺是缩胆囊素-B/促胃液索受体的 颉颃剂,因而具有抑制胃酸的分泌,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维生素 B12 的吸收。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819。 12.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 A.血糖降低 B.脂肪泻 C.胰腺炎 D.恶性贫血 【答案】 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胰液作用的掌握。由于胰液中含有三种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 糖、脂肪)的消化酶,因而当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 质仍不能完全被消化,但糖的消化一般不受影响。由于脂肪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所以可引起 脂肪泻。胰腺炎是由于胰蛋白酶原在胰内被激活所致。血糖降低、恶性贫血也与胰液缺乏无 关。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867。 13.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小肠反复进行分节运动.其主要作用是 A.充分混合食糜和消化液 B.将食糜不断向前推进 C.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 D.促进消化液继续分泌 【答案】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小肠分节运动的理解。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肠壁的牵张刺 激可引起该段肠管一定间隔距离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小肠分成许多邻接的小节段;随后, 原来收缩的部位发生舒张,而原来舒张的部位发生收缩,如此反复进行,使小肠内的食糜不 断被分割.又不断地混合,小肠的这种运动形式即为分节运动。可见其主要作用是使食糜和 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和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但并不明显推进食糜。起推 进食糜作用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内能促使胃肠激素和消化液分泌的刺激因素主要是体液 因子。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769。 14.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食物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 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环境温度。在主要的营养物质中.能提供 100 kJ 能量的蛋白质所产生的特殊动力可达 30 kJ,能提供相同能量的糖和脂肪所产生的特 殊动力分别为 6 kJ 和 4 kJ,而无机盐则更少。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734。 15.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 B.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 【答案】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掌握情况。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毛 细血管内皮、内皮下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 为 70~90 nm 的窗孔,小分子溶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基膜上有直径为 2~8 nm 的网孔,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交错对插,在突起之间形成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 4~ 11 nm 的小孔。三层膜结构上的网孔以内皮下基膜的为最小,因而是决定肾小球滤过最主要 的机械屏障。此外,三层膜结构表面都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阻碍分子直径略小于滤过膜 上最小网孔且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通过,从而构成滤过膜的电学屏障。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593。 16.肾脏近端小管对小管液中有用成分重吸收的特点是 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少
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D.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掌握。在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中, 以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为最多,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也最多,近端小管对葡萄糖和 氨基酸的重吸收量占滤液中总含量的 100%,对 HCO3-的重吸收量约占滤液中总含量的 80%, 对 Na+、Cl-、K+、Ca2+ 和水的重吸收量约占滤液中总含量的 70%,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 保持等渗,且其重吸收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部位是远曲小 管和集合管。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621。 17.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关于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对尿生成调节的掌握。抗利尿 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合成,储存于神经垂体,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变化 的影响而改变其分泌量。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通过 对小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作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结果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 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尿量增多。饮大量清水后,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所降低,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也可能有所增加,但相比之下,其作用甚小。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638。 18.与视锥细胞相比,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A.数量少 B.对光敏感度高 C.能产生色觉 D.分辨能力强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知识的掌握。视网膜内存在视杆细 胞和视锥细胞两种感光细胞。人眼一侧视网膜内约有 1.2 x 108 个视杆细胞和 6 x 106 个视 锥细胞。视杆细胞外段成圆杆状,细胞内的膜盘膜上存在大量单一的视色素,即视紫红质, 对光的敏感度高,但只能分辨明暗,故无色觉,视杆细胞和与之相连接的双极细胞以及视神 经节细胞组成视杆系统,该系统的会聚程度高,因而其分辨能力较差;视锥细胞外段成圆锥 状,不同的视锥细胞的膜盘膜上镶嵌着不同的视色素,对光的敏感度较低,且能分辨颜色, 视锥细胞和与之相连接的双极细胞以及视神经节细胞组成视锥系统。该系统呈单线联系,因 而其分辨能力较强。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736。 19.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 A.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D.参与形成躯体平衡感觉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感觉的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的掌握。从丘脑到大脑皮质的感 觉投射纤维,根据其解剖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前者与大 脑皮质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功能是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并通过与运动相关神经元的 纤维联系,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后者则经反复换元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 泛区域,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的作用.但与躯体平衡感觉无关。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828。
20.切除动物前庭小脑后,动物将表现为 A.站立不稳 B.四肢乏力 C.运动不协调 D.静止性震颤 【答案】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小脑运动调节功能的理解。从功能学角度,小脑可分为前庭 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三部分。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 切除动物的前庭小脑后,动物将不能保持躯体的平衡状态。表现为步基宽、站立不稳、步态 蹒跚和容易跌倒等症状,还可出现位置性眼震颤,以及不再发生运动病。因为脊髓小脑具有 协调随意运动和调节肌紧张的作用,故本题备选项中的四肢乏力、运动不协调和静止性震颤 都是脊髓小脑损伤后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638。 21.寒冷刺激可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 A.CRH B.TRH C.GnRH D.GHIH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下丘脑调节肽的了解和掌握。下丘脑调节肽是由下丘脑促垂体 区的肽能神经元所分泌的肽类激素,目 前已知有 9 种,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 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索释放激素(GHlH)、生 长素释放抑制激素(GHRIH)或生长抑素(SS)、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PIF)、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寒冷刺 激引起释放的下丘脑调节肽是 TRH,由此而引起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活动,使甲状腺 激素分泌增多,起到增加产热量,抵御寒冷的效应。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683。 22.影响甲状旁腺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钙浓度 B.血磷浓度 C.血碘浓度 D.血钾浓度 【答案】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调节因素的掌握。甲状旁腺激素是体内调 节钙和磷代谢、维持血钙稳定的最重要的激素。因此,血钙浓度也能反过来调节甲状旁腺激 素的分泌。能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因索还有其他因素,如血磷、血镁浓度以及儿茶酚胺、 前列腺素等,但血钙浓度是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备选 项中的血碘浓度和血钾浓度是干扰性选项,前者试图混淆甲状旁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调节,后者则试图混淆甲状旁腺激素与醛固酮的分泌调节。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861。 23.机体受到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A.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 B.下丘脑一神经垂体系统 C.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D.迷走一胰岛素系统 【答案】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的掌握。当机体受到多种有害刺 激如感染、缺氧、饥饿、创伤、手术、疼痛、寒冷及精神紧张等刺激时,血中 ACTH 浓度急 剧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这一反应称为应激反应。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一腺垂体一 肾上腺皮质轴的活动增强,可提高机体对应激刺激的耐受和生存能力。机体在遥到急剧环境 变化时可通过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使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这一反应称为 应急反应,其意义是提高机体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虽然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的刺激可以相 同,但动员的体内系统不同,意义也不同。迷走一胰岛素系统则在机体处于休整恢复、促进
消化、蓄积能量的情况下活动加强,恰与应激状态相反;下丘脑一神经垂体系统的血管升压 素虽与应激反应有关,但非主要激素。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542。 24.下列关于雌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抑制输卵管运动 B.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和分泌 C.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D.促进乳腺发育并引起泌乳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雌激素生理作用的理解。雌激素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乳腺 发育的作用。雌激素对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包括: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促进子宫发 育,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但不引起腺体分泌;增加子宫颈黏液分泌;促进输卵管上 皮增生、分泌和输卵管运动;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糖原含量增加.使阴道分泌物 呈酸性。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是促进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的增生,产生乳晕,但对泌乳有抑 制作用。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442。 25.下列氨基酸中,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A 精氨酸 B.甘氨酸 C.亮氨酸 D.天冬氨酸 【答案】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氨基酸分类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的甘氨酸和亮氨酸属于非 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精氨酸侧链含胍基,属于碱性氨基酸;天冬氨酸侧链含羧基,属于酸性 氨基酸。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682。 26.下列 RNA 中,参与形成原核生物 50S 大亚基的是 A.28S rRNA B.23S rRNA C.16S rRNA D.hnRNA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核酸功能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的 hnRNA 是真核生物成熟 mRNA 的前体,28S rRNA 是真核生物 60S 大亚基的组成成分,与原核生物无关。虽然 16S rRNA 参 与形成原核生物核糖体,但为 30S 小亚基的组成成分,而 23S rRNA 才是原核生物核糖体 50S 大亚基的组成成分,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338。 27.下列关于酶的 Km 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时的底物浓度 B.不能反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C.对有多个底物的酶,其 Km 值相同 D.对同一底物,不同的酶有不同的 Km 值 【答案】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酶反应动力学的掌握程度。酶的 K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 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反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 值愈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 其特点是对有多个底物的酶,其 Km 值不相同,而对同一底物,不同的酶有不同的 Km 值,故 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839。 28.三羧酸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 A D.琥珀酰辅酶 A→琥珀酸 【答案】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糖有氧氧化过程和能量产生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的这四个 反应都在三羧酸循环中发生,其中柠檬酸→异柠檬酸的反应属于缩合反应,不伴随氧化磷酸 化,不产生能量;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以及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 A 的反应属于氧化脱 羧反应,脱下的氢被 NAD+ 接受,生成 NADH+H+ ,需经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而琥珀 酰辅酶 A→琥珀酸的反应直接伴随 GDP 磷酸化生成 GTP 的过程,属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 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524。 29.下列酶中.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的是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果糖双磷酸酶-l D.葡萄糖-6-磷酸酶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糖异生过程的掌握程度。丙酮酸通过糖异生变为葡萄糖的三 个关键步骤是:(1)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然后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 激酶催化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1,6 一双磷酸果糖经果糖双磷酸酶-l 催化转变为 6-磷酸果糖;(3)6-磷酸果糖经葡萄糖-σ-磷酸酶水解为葡萄糖。因此丙酮酸援化酶、果糖 双磷酸酶-l 和葡萄糖-σ-磷酸酶是糖异生的关键酶,而丙酮酸激酶则参与糖酵解过程中丙 酮酸生成乳酸的可逆反应,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618。 30.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植物油,将导致人体内减少的物质是 A.软油酸 B.油酸 C.花生四烯酸 D.胆固醇 【答案】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多不饱和脂肪酸意义的掌握程度。哺乳类动物可自身合成油 酸、软油酸和胆固醇,但因缺乏合成ω-6 族亚油酸的酶系.亚油酸需由食物中的植物油提 供,而ω-6 族亚油酸作为合成ω-6 族的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的前体物,是合成必须的。 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植物油,将导致人体内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减少。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815。 31.下列脂蛋白形成障碍与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CM B.VLDL C.LDL D.HDL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血浆脂蛋白生理功能的掌握程度。在脂质代谢中,CM 的功能 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HDL 则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 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脏,并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VLDL 的功能是运输来源于肝、脂 肪和小肠等组织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LDL 是由 VLDL 转变而来,它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 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如果肝细胞因营养不良、中毒、必需氨基酸缺乏或蛋白质缺乏不能形 成 VLDL 时,其合成的甘油三酯聚集在肝细胞浆中,形成脂肪肝。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327。 32.胞浆 NADH 经α-磷酸甘油穿梭后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ATP 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胞浆中 NADH 氧化的掌握程度。胞浆 NADH 需通过两种穿梭机 制将所携带的氢转运至线粒体内,经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其一是经α-磷酸甘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