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
第 I 卷(选择题)
1. 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
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他”是( )
A. 尧
【答案】C
B. 舜
C. 禹
D. 启
2. 下图反映的是西周的( )
A. 禅让制
【答案】D
B. 井田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3.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内容反
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青铜器和甲骨文
B. 青铜器和冶铁业
C. 铁制农具和牛耕
D. 冶铁业
和甲骨文
【答案】A
4. 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A. 晋文公
【答案】D
B. 楚庄王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5.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元前 356 年秦穆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 政治上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
的管理
C.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严禁土地自由买卖
D. 商鞅变法大大巩固了贵族的特权
和利益
【答案】B
6.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
化精神根基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7.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 40 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
的主要作用是( )
A.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 加强了民族交融
【答案】B
8. 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 类
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 460 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 )
A. 百家争鸣
B. 罢黜百家
C. 焚书坑儒
D. 独尊儒
术
【答案】C
9. 西汉初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史称( )
A. 休养生息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武帝中
兴
【答案】B
10.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是在
( )
A. 春秋
【答案】C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11.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 9 年,标志着西汉灭亡的历史事件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C. 匈奴南下袭扰
D. 张角领
导黄巾起义
【答案】B
12. 与大泽乡起义相比,黄巾起义的最大特点是( )
A. 有组织、有准备
B. 规模更大
C. 持续时间较长
D. 取得胜
利
【答案】A
13. 东汉明帝时克服重重困难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的是( )
A. 班超
【答案】A
B. 甘英
C. 班勇
D. 张骞
14. 下列属于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 )
A. 《道德经》
B. 《黄帝内经》
C. 《易经》
D. 《伤寒
杂病论》
【答案】D
15.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 )
A. 从半坡原始居民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B. 从传说中的尧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C.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D. 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答案】C
16. 下图所示的战争发生于( )
A. 春秋战国
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期
D. 三国时
期
【答案】C
17. 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 海南
【答案】D
B. 福建
C. 广东
D. 台湾
18.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 春秋
【答案】C
B. 秦朝
C. 西晋
D. 东晋
19.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下列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B.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鲜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带
C. 匈奴族和羯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 匈奴族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蒙古草原、河套地区
【答案】A
20. 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印度支那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
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
有商品贸易交往。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东晋南朝( )
B. 海外贸易频繁
C. 手工业发达
D. 海上航
A. 造船业发达
运便利
【答案】B
21.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与一场战 争有
关。这场战争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八王之乱
D. 淝水之
战
【答案】D
22. “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幕。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
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
A. 祖冲之
【答案】A
B. 司马迁
C. 华佗
D. 范缜
23.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娇若惊龙”。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是( )
A.
C.
B.
D.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54 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
西域。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
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1)勇敢地应募,承担起出使西域使命的是谁?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其管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辖的范围包括哪些地区?依据所学概括其设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2)汉代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的海上航线最远到达哪里?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什么历史意
义?
材料三
造纸工艺流程图
(3)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东汉时是谁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发明给
社会文化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案】(1)张骞。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西域都护的
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甲骨、青铜器物、(竹、木)简、帛等。(答出两个即可)蔡伦。纸的发明及应用,便
利了典籍的流传;便利了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等。(答出
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1)材料一的示意图 A 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了东晋后期南方社会的情形,依据所学概括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上伐王,故为
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鉴》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拔拔
达奚
乙旃
丘穆陵
元
长孙
奚
叔孙
穆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勿妞于
尉迟
陆
贺
刘
于
尉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所学概括其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答案】(1)十六国。
(2)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先
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
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等。
(3)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4)政权分立;南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交融。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