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題意的,请你出并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相应的 英文字母。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 1. 据《明史》记载:(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炫耀明朝国威 B. 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 C. 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D. 增加中国的海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可得出其目的主要是炫耀明朝国威,政治色彩浓厚,A 正确;BCD 都不是其主要目的,也与材料“炫耀明朝国威”的主旨无关,排除;故选 A。 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 指挥黄海海战 B. 领导虎门销烟 C. 收复新疆 D. 发表《变法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1839 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 民族英雄,故 B 符合题意;A 是丁汝昌,C 是左宗棠,D 是梁启超,排除。故选 B。 3.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的口号是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扶清灭洋 D. 和平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并创办了军用与民用工业,故 A 项正确;B 项是新 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 B;C 项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 C;D 项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排除 D;故选 A。 4. 下列选项中,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帝必须退位颁布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临时大总統到南京就职 ④临时政府设在北京 A. ①② 【答案】C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 【详解】清帝必须退位颁布是推翻封建帝制的条件,排除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责任内阁制,其 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故②符合;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就是便于牵制袁世凯,临时政府设在北京, 则革命派难以节制袁世凯,故排除④,③符合。故选②③组合,排除 ABD,C 符合题意。故选 C。 5. 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他是 B. 鲁迅 C. 陈独秀 D. 胡适 A. 蔡元培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新文化运动。解题思路:根据“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民主、科学是陈独秀首倡,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C 正确;蔡元培、鲁迅、胡适也是新文化运动重要参与 者,但不符合题意。ABD 错误。综上 故选 C。 6.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成果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 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D.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红一方面军”,以及线路是从江西到陕北可得出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路线,故 D 项 正确;ABC 项都没有涉及到红军的战略转移,故排除。 7. 下列是关于 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一二九运动②平型关大捷③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④台儿庄战役
A. ③①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二九运动是 1935 年 12 月 9 日。平型关大捷是 1937 年 9 月 25 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是 1933 年 1 月 30 日。台儿庄战役是 1938 年 3 月 16 日。故③①④②D 项正确;排除 ABC 项。 8.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展现了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英雄风采。今年(2020 年)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B. 60 周年 C. 70 周年 D. 80 周年 A. 50 周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950 年 7 月 10 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所以抗美援朝战争始于 1950 年,故 2020 年是是抗美援朝战争 70 周年,故排除 ABD,C 符合题意。故选 C。 9. 1971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 490 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 1972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达 3230 万美元,对 华出口为 6020 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 年尼克松访华前,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中美两国经贸 往来少;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美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B 符合题意,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B。 10. 有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的。这 种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远洋探险活动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为西欧的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 C.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D.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的远洋探险,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与“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这一角度无关,故 排除;故选 D。 11.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它标志着 A. 启蒙思想的兴起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B 【解析】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第一国际的成立 【详解】1848 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故选 B;启蒙思想的兴起于 17 世 纪,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于 1921 年,第一国际的成立于 1864 年,排除 ACD。故选 B。 12.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下列关于 19 世纪中期俄日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B. 日本通过改革结束了幕府的统治 C. 改革前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不高 D. 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19 世纪中期俄日改革前,俄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不高,而改革使得俄国和日本从封建 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 C 符合题意;俄国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 没有立即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排除 A;日本通过倒幕战争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排除 B;俄国和日本改革为发 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排除 D。故选 C。 13. 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展示交通工具,它使用的发动机是
B. 电动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A. 蒸汽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图片中所示的是汽车,根据所学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其动力是内燃 机,D 项正确;A 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 A;BC 都不是当时汽车的动力,排除;故选 D。 14.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A.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 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D. 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战争持续的时间,死伤的人数等信息,可以得出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 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故 A 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一战的非正义性,排除 B 项;导致五四运 动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排除 C;D 项是二战,排除 D。 15.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 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A. 美国要维护人民的自由 B. 美国的安全受到威胁 C. 美国维护世界和平 D. 美国要遏制苏联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结合美苏冷战的内容可知,杜鲁 门此意是要遏制苏联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BC 项明显与材料的主旨及当时冷战的背景不相符,故排除 ABC 项。 二、非选择题(每小題 10 分,共 0 分,请把答写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 16. 2020 年新冠肺炎在世界上蔓延,危机重重,有史以来,人类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 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題,是如何在外国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
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題的(两种)不同途径。 材料二:美国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 材料三:1966-1987 年部分年份国民生产总值情况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危机?两大政治运动是指哪两场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历史上面对不同的危机及时作出“改变”的史实。 (3)观察材料三的表格,回答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在全球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我国的应对措施和成效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认可,对此你 有何感想?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引发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两大政治运动指戊戌变 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罗斯福新政。 (3)总体是增加,但文革期间下降。文革期间下降是文化大革命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4)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解析】 【详解】(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引发了空前严重 的民族危机。两大政治运动指 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 命。 (2)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抛弃自由放任主义的做法,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3)由表格可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是增加,但文革期间下降。结合所学,文革“左”倾错误波及经济领 域,导致经济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力发展经济。 (4)我国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措施和成效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可,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而中国在抗 击新冠肺炎中发挥重要示范作用,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17. 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
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民桎梏的绝对君主制。…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孟德斯鸩“以双力 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較好的贯彻。” ——马克垚主世界文明史 村料二: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 民主集中,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材料三:1979 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民盟主席张澜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创造的政体是什么?它形成后,分歧可以在哪个机构中协商解决, 避免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美国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 1949-1956 年中国人民如何实现“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3)材料三中,中国农民“特有的首创精神”是指创造了哪一个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土地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 【答案】(1)君主立宪制。议会。美国 1787 年宪法。 (2)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抗日战争时期,停止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 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解析】 【详解】(1)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自此之后,英国权力中 心为议会,党派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权力制约的原则。 (2)1949 年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到 1952 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 千余年的封建土地制度。1954 年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中国农民“特有的首创精神”。结合所学,可以分别列举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題。 材料一:…母亲,酷爽的夏目晒死了,我个号今,我还能背城一战。母样!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漓》 材料二:1943 年 11 月,中、美、美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 12 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朗确 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領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 式实現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 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 护和平、共享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是怎样被分离出去的?除了这次的分离,还有哪两次分离的史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的话 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国首脑在当时会晤并发表《开罗宜言》的背景。哪一部文献重申《开 罗宣言 3 的条件必须实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间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 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个方针最早在哪个地区得以实现?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典,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 【答案】(1)《马关条约》;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949 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到台湾,造成海峡 两岸分离的史实。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波茨坦公告》。 (3)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一国两制”;香港。 (4)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制造分裂,阻碍统一的 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 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等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 【解析】 【详解】考查点:海峡两岸。解题思路:第(1)小题,依据材料一“酷爽的夏目晒死了,我个号今,我还 能背城一战”,可知与《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清 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台湾被日本殖民者割据,台湾和台湾人民正在遭受着日本的 残酷统治,即酷热的“夏日”要晒死“我”(台湾),可知台湾是通过《马关条约》被分离出去的;除了这 次的分离,还有 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949 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到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