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26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滑稽.(jī)
慷慨.(kǎi)
浣.妆(huàn)
谄.媚(chǎn)
B.丰腴.(yú)
呵叱.(chì)
寂寥.(liáo)
倔强.(jiànɡ)
C.肃穆.(mù)
忸.怩(niǔ)
对峙.(zhì)
晶莹.(yínɡ)
D.孤僻.(bì)
隧.道(suì)
瞑.目(mín)
隽.妙(j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晨曦
B.肆意
C.惋惜
D.遮蔽
猝不及防
稍纵即逝
孔武有力
重峦叠障
鞭长莫及
耿耿于怀
造遥生事
棱角分明
如释重负
兵慌马乱
顶礼膜拜
适可而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走进芦笛岩,你就走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神话世界。
B.在深海中有许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可理喻....的。
C.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D.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交通运输部密切注视桂林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效果。
B.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四批领军人才评选结果出炉,桂林的覃澍榜上有名,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
人才”。
C.随着绿色环保概念深入人心,电脑厂商开始推出节能、低辐射、易回收的绿色电脑。
D.在东盟博览会期间,要加强安全保障工作,防止不出现突发事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天啊!”小女孩说,“这儿怎么这么脏!”
B.你可以从《〈论语〉六则》中,体会到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C.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天边变得暗沉沉的。
D.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
程和洲际等。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古代文人作品集命名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以“地名”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
工部集》;有的以“谥号”命名,如《昌黎先生集》等等。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普希金,俄国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念。
D.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
迹”。
二、现代文阅读(Ⅰ)(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
干事业需要激情
向剑君
①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
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 很
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②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
怀大志、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
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③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
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怎样学富五车,也不管多
么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
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④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 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 会把
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
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
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⑤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
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
赶的时代,是一个大潮涌动、不进则退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
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⑥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
活和美好的未来。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本文观点鲜明,标题即中心论点:干事业需要激情。
B.“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
求”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才能有高昂的激情。
C.作者在第⑥段发出呼告,重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D.本文语言流畅,感情激昂,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A.文章开篇用设喻的方式引出论点,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B.第②段作为道理论据阐释了什么是工作激情。
C.第③④⑤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9.结合文章内容,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第③段举法布尔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
B.第④段画线句运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责任感。
C.第④段引用田家英的诗,进一步论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不仅心怀天下,而且兴趣爱好广泛。
D.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证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0.下列材料能支撑“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这一观点的是(2 分)
(
)
①巴金的书桌上总是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以便随时查阅。
②出生贫苦家庭的周洋十二年如一日勤奋刻苦的训练,终获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冠军。
③“中国好人”郭明义二十年献血 6 万毫升,献血量是其身体血液的十多倍。
④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为梦想而坚持不懈、拼搏努力。
⑤音乐家贝多芬坦然面对耳聋,用“心”创作《命运》。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⑤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11 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
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
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③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
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
难以告之。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弗之怠.(懈怠,放松)
B.同舍生皆被.绮绣(穿,现写作“披”)
C.腰.白玉之环(腰上系着)
D.非天质之卑.(卑鄙)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 分)
A.言和而色夷
B.康肃笑而遣之
C.杂然而前陈者
D.面山而居
1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第①段从借书、从师、衣食等方面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的艰难经历。
B.作者采用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
C.文中描写作者向“先达”求教的场面,语言夸张,暗讽当时读书人热衷功名。
D.除宋濂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勤奋学习的事例,如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苦读等。
14.请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4 分)
(
)
(
)
(
)
15.作者多次将自己与“太学生”进行对比,请任意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3 分)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6~17 题。(5 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6.请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3 分)
1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诗中哪句与此诗句有异曲同工
之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2 分)
四、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2 分)
18.(1)默写(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共 9 分)
①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俗子胸襟谁识我?
④夕阳西下,
。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秋瑾《满江红》)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龚自珍《己亥杂诗》)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行路难》)
⑥
⑦
,长河落日圆。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⑨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2)课外阅读积累(每空 1 分,共 3 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
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以上片断出自
情节,玄德即
,与他有关的歇后语很多,比如:
——有借无还。
五、综合性学习(6 分)
19.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应该发扬光大。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书写
能力和审美水平,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
(1)学校老师为书法活动中心“墨香斋”题写了上联,请你拟写下联。(2 分)
上联:专注写好一笔一画,夯实人生基础
下联:
(2)学校决定成立书法协会,在同学们中推选出一名协会主席,请你
设计竞选
大会程序。(2 分)
(3)右图是宋代苏轼手书《赤壁赋》(局部),请说说其特征。(2 分)
六、现代文阅读(Ⅱ)(16 分)
阅读下文,完成 20~25 题。
故乡的杨梅(节选)
鲁彦
①故乡的食物,没有比杨梅更使我喜欢的了。倘若我爱故乡,不如就说我完全是爱的这叫做杨梅的果
子吧。
②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③它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满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
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须用什么刀
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
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
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④颜色更可爱呢。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处女的害羞,最后
黑红了——不,我们说它是黑的。然而它并不是黑的,也不是黑红,原来是红的。太红了,所以像是黑。
轻轻地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内部,同时我们已染上了一嘴的红水。说它新鲜红嫩,有的人
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肉色似的荔枝吧?嗳,那就错了。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
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⑤滋味吗?没有十分成熟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这甜味可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味的人尝了
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味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
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
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下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
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⑥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⑦细雨如丝的时节,人家把它一船一船地载来,一担一担地挑来,我们一篮一篮地买了进来,挂一篮
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
又早已从脸盆里拿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⑧“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了起来,要我们仔细
地看一看,多多地洗一番。但我们并不管这些,它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越吃越快了。“好吃,好吃!”
我们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待肚子胀上加胀,胀上加胀,眼看着一脸盆的杨梅吃得一颗也
不留,这才呆笨地挺着肚子,走了开去,叹气似的嘘出一声“咳”来……
⑨唉,可爱的故乡的杨梅呵。
⑩一年,二年……我已有十六七年不曾尝到它的滋味了。偶尔回到故乡,不是在严寒的冬天,便是在
酷热的夏天,或者杨梅还未成熟,或者杨梅已经落完了。这中间,曾经有两次,在异地见到过杨梅,比故
乡的小,比故乡的酸,颜色又不及故乡的红。我想回味过去,把它买了许多来。
⑪“长在树上,有虫爬过,有蛇吃过呢……”
⑫我现在成了大人,有了知识,爱惜自己的生命甚于杨梅了。我用沸滚的开水去细细地洗杨梅,觉得
还不够消除那上面的微菌似的。于是它不但更不像故乡的,简直不是杨梅了。我只尝了一二颗,便不再吃
下去。
⑬最后一次我终于在离故乡不远的地方见到了可爱的故乡的杨梅。然而又因为我成了大人,有了知识,
爱惜自己的生命甚于杨梅,偶然发现一条小虫,也就拒绝了回味的欢愉。现在我的味觉也显然改变了,即
使回到故乡,遇到细雨如丝的杨梅时节,即使并不害怕从前的那种吃法,我的舌头应该感觉不出从前的那
种美味了,我的牙齿应该不能像从前似的能够容忍那酸性了。
⑭唉,故乡离开我愈远了。
⑮我们中间横着许多鸿沟。那不是千万里的山河的阻隔,那是……
20.请你具体说说文中故乡的杨梅有什么特点。(3 分)
21.请品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2 分)
22.年少时在家吃杨梅,母亲说“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这句话安排在文中有何用意?(2 分)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3 分)
24.本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2 分)
25.末段中“我们”指代什么?省略号蕴含哪些内容?用省略号结尾有什么好处?(4 分)
七、作文(50 分)
26.请以“
,其实很简单”或者“
,其实不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②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