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第四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第四节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 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 m1,m2 的两个小球(m1>m2), 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到(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 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 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的速度相同,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两个小 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 B。 2.如图所示,物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 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物块可能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即向左倒下 D.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车停止前,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木块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 停止时,由于木块在光滑的接触面上,因此木块由于惯性,不会翻倒,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 变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B。 3.如图所示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使一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 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最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 B.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距离最长,是因为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 C.三次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快 D.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力将永远运动下去且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为了让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需要让同一小车从 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故 A 正确。 B.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距离最长,是因为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故 B 正确。 C.三次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大,速度减小得最快,故 C 正确。 D.在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可知,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 D。 4.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科学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从斜面上同 一高度下滑的小车的运动,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 ②如果在没有阻力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 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 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 A.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际实验得出的现象为事实;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为推论;先将五种现象进行分 类,然后再根据实验顺序进行排序; 【详解】 由题目给出的五个步骤可以看出,该实验的思路是令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控制小车 到达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然后逐步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进而推 测出平面较光滑和绝对光滑时,小车的滑行情况,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根据这个思路,可以 判断出:该实验的排序为:①④⑤③②;其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是①④⑤,由推论得 出的结论是③②,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5.某次军事演习中,一架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上间隔相同时间投下三颗炸弹,在不 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在炸弹未落地之前,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和三颗炸弹的运动情况 ) 是( A. C. 【答案】D 【解析】 【详解】 B. D.
三颗炸弹在没有离开飞机前与飞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 向上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飞机静止,所以三颗炸弹在飞机的正下 方。故选 D。 6.如图所示,一个小钢球用细线悬挂在列车的顶棚上,如果小钢球突然向右摆动,则列车 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1)列车突然向左启动;(2)列车突然向右启动;(3)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4)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A.(1)和(4) C.(2)和(3) 【答案】A 【解析】 【详解】 B.(1)和(3) D.(2)和(4) 根据题意知道,一个小钢球用细线悬挂在列车的顶棚上,如果列车原来是静止的,则小钢球 也是静止的,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当小钢球突然向右摆动时,说明列车相对小 钢球向左运动,那就是此时列车突然向左启动;如果列车原来是运动的,则小钢球就具有和 列车一样的速度,由于惯性要以原来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小钢球如果突然向右 摆动时,说明列车的向右的速度小于小钢球向右的速度,所以也可能是列车向右运动时,突 然刹车,综上所述,只有 A 正确。 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质量分别为 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 线运动。假设小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若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 ) A.若 m1>m2,则一定相碰 B.若 m1
C.不论 m1和 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相碰 D.不论 m1和 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不相碰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因为小车表面光滑,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它阻力不计。若小车 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由于继续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惯性 ,继续匀速运动下去,速 度都不变,因此两小球无论质量大小,都不相碰。正确选 D。 考点:惯性 8.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图甲);过了一会儿不 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 是 ( )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 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的改 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 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是因为脚被石头绊住,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 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倒;当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是因为脚踩住西瓜皮,脚的 速度变快,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后倒。故 B. C. D错。故选 A 9.如图所示,铅球由 a 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在地面 b 处。铅球在飞 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A.惯性的大小 B.运动的方向 C.受到重力的大小 D.受到力的个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的大小不变,A 不符合题意; B.小球做曲线运动,所以运动方向不断改变,B 符合题意; C.小球质量不变,所受重力不变,C 不符合题意; D.小球始终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D 不符合题意. 10.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 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 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 “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宇航员犹豫了半天, 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天体对火箭的引力,由上述材料 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汤姆说:“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想表达的真 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 A 正确。
BCD.由题意知,宇航员说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真实意思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 “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 向前运动,故 B 错误,CD 正确。 故 B 符合题意为答案。 1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并 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伽利略经过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 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路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 序:___________。(用母表示) (2)小科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探究阻力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来显示的;实验探究中,小科每次都让小车从斜 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CAB 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 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 时的速度相同 【解析】 【详解】 (1)[1]由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过程可知,他先研究了有阻力的情况,再假设出没有阻力时, 小球上升高度的情况,最后继续推理得出,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 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因此伽利略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CAB。 (2)[2]实验探究中阻力的大小是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来显示的,小车运动距离 越长,表示阻力越小。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让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相 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则木块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1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铁球用细绳 悬于 O点,小车置于 O点正下方水平面上静止。实验时,分别在水平面上铺毛巾、棉布、玻 璃板。 (1)每次都要让铁球从图中 A点由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a)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的材料 (a)______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① ② ③ 毛巾 棉布 玻璃板 (3)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 滑,被撞击后的小车将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使铁球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 小车受阻力的情 况 匀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每次都要让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目地是为了让铁球每次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都相 同,从而使小车获得的初速度相等。 (2)[2]由实验可知,在小车初速度一定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大;因此记 录表格中需要添加(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