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序号填在第Ⅱ卷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1.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此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反 映了( ) A. 外族的频繁入侵 C. 王权的逐渐衰落 【答案】C 【解析】 B. 建筑技术日趋落后 D. 法老审美的变化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 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C 项正确;金 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不是外族的频繁入侵、建筑技术日趋落后、法老审美 的变化,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2. 两河流域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 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约从公元 前 3500 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大 约在公元前 2400 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 1800 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 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古巴比伦,B 项正确;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 国,排除 A 项;古印度是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排除 C 项;古中国是发源于黄河流 域的文明古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2001 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 5000 年”的纪念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 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其祖先发明的文字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象形文字 B. 字母文字 C. 甲骨文 D. 楔形文 字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伊拉克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古代历史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 楔形文字,D 正确;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古老文字,A 排除;字母文字由象形文字 发展而来,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字母,B 排除;甲骨文是古代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C 排除。故选 D。 4.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 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掌管军事及行政权力者属于以下哪一等级 ( ) A. 婆罗门 【答案】B 【解析】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掌管军事及行政权力的是属于第二等级的刹帝利,包括国王、贵族, B 项正确;婆罗门掌管的是祭祀,排除 A 项;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排除 C 项;首 陀罗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起初因宣扬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 苦百姓;后又因倡导“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公元前 3 世纪后开始外传,最终发 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没有涉及( ) A. 佛教的教义 C. 佛教形成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B. 佛教的地位 D. 佛教传播的原因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没有涉及佛教的形成过程,C 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宣扬众 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苦百姓;后又因倡导忍耐顺从”,说明了佛教的教义,排除 A 项;根 据材料“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可知,体现了佛家的地位,排除 B 项;根据材料 “起初因宣扬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苦百姓;后又因倡导忍耐顺 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可知,佛教传播的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 学习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文明、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文明后,下列正确认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识有( ) ①都是大河流域文明 ②都是世界著名古文明中心 ③都产生了早期的国 家 ④都有自己的文字 ⑤都产生了世界性宗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古埃及文明衍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衍生于两河流 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中华文明衍生于黄河和长江流域,①项符合题意;上述文 明都是世界著名的古文明中心,有四大文明古国之称,②项符合题意;上述文明都产生了早 期的国家,③项符合题意;古埃及有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有楔形文字,古印度有印章文字、 梵文等,中国有汉字并且沿用至今,④项符合题意,即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A 项正确;古 代四大文明古国各自产生了原始宗教,但由于当时世界处于隔绝状态,不具备产生(世界性) 宗教条件,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⑤的选项,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7. 如表所示内容体现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雅典 2500 斯巴达 8400 约 30 约 40 A. 小国寡民 B. 等级森严 C. 军事独裁 D. 自给自 足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诸多城邦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城邦。分 析图表可知,这两个城邦都是面积狭小,人口较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一般是以 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 国寡民,A 项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等级,等级森严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军事独裁不符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合材料中城邦的特点,排除 C 项;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 伯里克利认为,政治权利不仅要在各个阶层中平均分配,还要保证他们行使这些权利的 途 径和机会的平等。为实现这一想法,伯里克利( ) A. 建立津贴制度 C. 解散公民大会 【答案】A 【解析】 B. 驱逐苏格拉底 D. 积极对外扩张 【详解】据材料“伯里克利认为,政治权利不仅要在各个阶层中平均分配,还要保证他们行 使这些权利的途 径和机会的平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执政官伯里克利主政下的雅典建立了 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利平等,未 涉及“苏格拉底的驱逐问题”,排除 B 项;C 项违背史实,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保证公 民的政治权利平等二采取的措施,未涉及对外扩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9. 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 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 A. 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 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 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 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帝国开始东征,历经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空前 庞大的帝国,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和贸易往来,D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希腊的民主制度,排除 A 项;题干不能体现希腊罗马 文明的消亡,排除 B 项;题干和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 509 年属于( ) B. 公元前 6 世纪前期 D. 公元前 6 世纪后期 A. 公元前 5 世纪前期 C. 公元前 5 世纪后期 【答案】D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 509 年,这一时间大致相对于公元前 6 世纪后期。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 1。公元前的时间十位 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 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故公元前 509 年为公元前 6 世纪后期,D 项正确;而 ABC 项计 算错误,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1. 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土地问题和债务问题愈加突出,平 民为了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此,罗马 A. 设立元老院 B. 设立保民官 C. 建立元首制 D. 推行万 民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土地问题 和债务问题愈加突出,平民为了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此,罗马设立 了保民官以维护平民的利益,B 项正确;元老院维护的是贵族利益,排除 A 项;元首制的设 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帝国时期,排除 C 项;推行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 古罗马从弹丸之地到地跨三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泪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 从共和走向集权的制度史。其中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是 B. 凯撒大帝 C. 伯里克利 D. 亚历山 A. 屋大维 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阶段,A 项 正确;建立罗马帝国的是屋大维,不是凯撒大帝,排除 B 项;伯里克利是雅典城邦的执政官, 排除 C 项;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 东汉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在公元 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 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 ) A. 罗马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 帝国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在公元 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罗马帝国 ,A 项正确;公元前 4 世纪晚期,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4 世纪末,拜占庭帝国形成、8 世 纪中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起来,且这三大帝国没有占领整个地中海沿岸, 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4. 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体现了古罗 马人在建筑上( ) A. 注重吸收创新 C. 趋向封闭保守 【答案】A 【解析】 B. 强调全盘模仿 D. 重视中西合璧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 结合。”可知,罗马大竞技场学习借鉴希腊建筑的特点,并与罗马建筑特点相结合,这说明 罗马建筑善于注重吸收创新,A 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罗马建筑注重吸收创新,未涉及全盘 模仿,排除 B 项;题干主要强调罗马建筑注重吸收创新,未体现封闭保守,排除 C 项;题干 主要强调罗马建筑注重吸收创新,未阐释中西合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5. 古希腊孕育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其中逻辑学的创立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该学者 是( ) A. 德谟克利特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 多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干部,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D 项正 确;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和 柏拉图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6. 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古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创造出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就 C. 古罗马人制定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D.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而不是《十二铜表 法》,因此 C 表达错误。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神明,还是希腊传说中的英雄,都具有人的形 体,甚至比人更像人。正是由于希腊诸神在肉体上具有楷模性、典范性的特点,所以才被人 们所崇尚。因此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因此 A 叙述正确。古希腊产生了诸如德谟克利特 等科学家,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因此 B 正确。《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 450 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因此 D 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综上故选 C。 17.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 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 A. 道教 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基督教。1 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 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早期基 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 2 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 君权神授等思想。4 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800 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 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所以 B 项符合题意;A 项是中国土生土长得宗教,排除;C 项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亚洲,排除;D 项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故选 B。 18. 克洛维没收了逃亡地主的土地,收为王有,并将土地赐给其他贵族,把原属罗马国有的 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其根本目的是( ) A. 鼓励基督教发展 C. 巩固王权和统治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建立中央集权制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克洛维没收了逃亡地主的土地,收为王有,并将土地赐给其他贵族,把 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和所学知识可知,克洛维统治时期为了稳 固自己的统治,获得罗马教会的支持,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 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并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因此材料所 述克洛维的措施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王权和统治,C 项正确;克洛维统治时期将土地赐给其 他贵族,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而 不是为鼓励基督教发展,排除 A 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克洛维统治时期军事方面的措施,材 料所述内容主要体现了克洛维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 B 项;材料所述克洛维措施主要目的是为巩固统治,而不是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9. 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 )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亚历山 大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 查理曼原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故又称加洛林帝国。查理死后,帝国陷于内战.843 年,根据《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 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直到中部意 大利,仍承袭罗马皇帝称号,大体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三国的 雏形,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20. 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 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庄园法庭( ) A. 设有专门工作人员 C.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答案】C 【解析】 B. 维护庄园领主利益 D. 限制庄园领主特权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