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1.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真题及答案 (1)生活中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月光为什么会变得 méng lóng( )?牵牛 花为什么能爬到高高的 wū yán( )上?bà qì( )的猫头鹰为什么喜欢在夜间 活动…… (2)暴雨 jí jiāng( )来临,乌云密布,海面上 bō tāo( )汹涌,水库水位 已经逼近 jǐng jiè( )线。 (3)书是逆境中的 wèi jiè( ),náng yíng( )夜读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诠释。 【答案】 ①. 朦胧 ②. 屋檐 ③. 霸气 ④. 即将 ⑤. 波涛 ⑥. 警戒 ⑦. 慰藉 ⑧. 囊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 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田字格中间四 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朦、胧、檐、霸、警、藉、囊”容易写错, 注意书写。 2.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临( 相( )不( ) 欣( )若( ) 井然( ) 左顾( ) )并( ) ( )壁偷光 无忧( ) 鸡犬( ) (1)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物品,摆放得______。 (2)父母的爱像一片天空,我们在它的庇护下______地成长。 (3)不管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______,让人钦佩。 【答案】 ①. 危 ②. 惧 ③. 喜 ④. 狂 ⑤. 有序 ⑥. 右盼 ⑦. 提 ⑧. 论 ⑨. 凿 ⑩. 无虑 ⑪. 相闻 ⑫. 井然有序 ⑬. 无忧无虑 ⑭. 临危不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和选词填空。 临危不惧:面对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欣喜若狂:高兴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次序,一点也不混乱。 左顾右盼:左看看,右看看;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或迟疑不决的神态。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凿壁偷光:偷偷地引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顾虑和担心,形容烦恼尽除、得到解脱,心情安然自得,快乐舒 心。 鸡犬相闻:鸡和狗的叫声都可以相互听见;比喻住家相近。 (1)句意为: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物品,摆放得很整齐,一点也不乱。故选“井然有序”。 (2)句意为:父母的爱像一片天空,我们在它的庇护下快乐舒心地成长。故选“无忧无虑”。 (3)句意为:不管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一点也不害怕。故选“临危不惧”。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填入括号里。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哺.育(pǔ) 祈.求(qǐ) 单.于(chán) 开辟.(pì) B. 抡.起(lūn) 倔.强(jué) 堵塞.(sāi) 叱.责(chì) 山岗.(gāng) 奢.侈(sē) 撵.走(niǎn) 兵卒.(zú) 拖拽.(zhuài) 屏.息(bǐng) C. 污垢.(gòu) D. 窥.视(ku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哺育(pǔ)——bǔ,祈求(qǐ)——qí; B.堵塞(sāi)——sè; C.山岗(gāng)——gǎng,奢侈(sē)——shē; 故选 D。 4. 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绮丽的朝霞 穿越隧道 B. 坦然地接受 蝴蝶飞舞 C. 银色的光华 晒得黝黑 D. 柔和的芦花 满怀希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D.柔和的芦花——柔软的芦花。 故选 D。 5. 下列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B. 最喜小儿亡.赖(同“无赖”,指顽 皮、淘气) C. 应声虫...(随声附和的人) D. 胤恭勤不倦.(厌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D.“胤恭勤不倦”选自课文《囊萤夜读》,意思: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倦:疲 倦。而不是厌倦。 故选 D。 6.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B.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 C. 宁静的夜晚,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D. 皎洁的月光似静水一般,向地面洒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A.结合句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可知,把“昆明湖”比作了“镜 子、碧玉”,故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 B.结合句子“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可知,把“华灯”比作“宝石”,故运用了比喻的 修饰手法。 C.结合句子“星星在窃窃私语”可知,把“星星”人格化,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结合句子“皎洁的月光似静水一般”可知,把“月光”比作“静水”,故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 故选 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描写的是芦苇花开的景象。 B. 遇到问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最好不要向别人请教。 C. 古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清平乐·村居》 D. 在《白鹅》一文中,作者把“鹅”作“鹅老爷”,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选自课文《白桦》,描写的是落满雪花的白桦树。故 该项说法错误。 B.遇到问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故该项说法错误。 C.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望岳》《登高》《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8. 按照浏览顺序,把句子重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循着水声来到溪前、溪水很清,鱼戏其中。②这野趣横生的地方,真让人流连忘返、恋恋 不舍啊!③进入樱桃沟,便可听到溪水潺潺。④溪边怪石林立,抚奇石,观游鱼,已足使人 感到其乐无穷。⑤而沿溪向北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芳草。 A. ③①④⑤② B. ②④①⑤③ C. ④①⑤③② D. ③④① ②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要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 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通读全段可知,按照游览顺序写了樱桃沟的景色。首先是进入樱桃沟,故③句为第一句;接 着听到溪水的声音,①句为第二句;接着由溪水游览到溪边,故④句为第三句;再写溪水周 边的景色,故⑤句为第四句;最后写出作者对溪水的喜欢,故②句为最后一句。 故选 A。 9.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美丽的鲜花,淡淡的花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用加点词写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3)熠熠发光的金字塔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一写“小狗吃骨头”的情景。(连续动词不少 3 处) _________________ (5)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一进公园,看到了美丽的鲜花,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②. 不论前面的 路有多艰难,不论身上的胆子有多重,他都依旧坚定的走向前方,寻找他的梦想。 ③. 金 字塔是结晶。 ④. 小狗两只前腿抱住骨头,半眯着眼。张着小嘴左啃右啃,尾巴左右摇 摆着。 ⑤. 无暇的白云 ⑥. 广阔的草原 ⑦. 遍地的牛羊 ⑧. 苍茫的大草原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词语搭配不当。“看到了”与“淡淡的花香”搭配不当,在“淡淡的花香”前面加上 “闻到了”或把“,淡淡的花香”去掉。 (2)本题考查用词造句。 根据题干可知,是用加点词“不论……都……”来造句,造句只要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如:不论今天是刮风还是下雨,爸爸都会去上班。 (3)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句子中相应的修饰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本句中应去掉修饰语“熠熠发 光的”“人类智慧与劳动的”,即:金字塔是结晶。 (4)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结合题干要求可知,是连续用一组动作来写“小狗吃骨头”的情景,只要语句通顺,符合要 求即可。 如:小狗走近骨头,先是嗅了嗅,然后张开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撕下一片肉,轻轻地舔 了一下,最后它大口大口地啃起骨头,不一会儿就把肉骨头啃吃完了。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例句可知,仿写的句式是:……,……,……,构成了……。只要语句通顺即可。 如:高大的教学楼,干净的食堂,宽阔的操场,构成了我们成长的乐园。 10.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写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以诗明志。王冕在《墨梅》中以诗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明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以诗句 “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说明自己的品格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3)我们常把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叫作“____________”。(填惯用语) (4)请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与苏秦、孙敬有关的:____________;与杨 时有关的:____________。 (5)《孟子》中“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 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6)《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是_______,我还读过他的其他童话作品,如《______》。 【答案】 ①. 相看两不厌 ②. 唯有敬亭山 ③. 不要人夸好颜色 ④. 只留清 气满乾坤 ⑤. 洛阳亲友如相问 ⑥. 老黄牛 ⑦. 悬梁刺股 ⑧. 程门立雪 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⑩. 安徒生 ⑪. 丑小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名言警句和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1)“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意思:敬亭山和我对视 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 人格化、个性化,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 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2)“”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意思: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 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表达了作者不媚世俗,高洁自守的精神品格。 书写时要注意“洛”“相”的正确写法。 (3)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4)悬梁刺股:主要讲的是孙敬用绳子吊住头发,苏秦用剪刀刺大腿,都是为了夜晚读书 时不小心睡着时可以叫醒自己。后用来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程门立雪:主要讲的宋代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谁知程颐睡着,杨时和游酢站在门外等了
半天程颐才醒来,此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后用来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 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6)《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创作的童话,讲述的是少女阿尔贝霍斯特因父亲去世而被迫放 弃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前往海岸边上的一个小岛,在这里她开始了扭转乾坤的奇妙之旅。 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等。 11. 口语交际。 读下图的微信对话内容,假如你是许明,请你帮李天把他说的话转述给赵老师。 ______________ 【答案】赵老师,李天没有您的电话所以让我转告您,他昨晚受凉肚子疼,想请一天病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题干可知,是转述别人的话,结合对话内容可知,是李天想让许明帮他请假,原因是: 受凉肚子疼,事情是:请病假一天。只要转述时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即可。 如:赵老师,李天昨晚受凉肚子疼,想向您请病假一天。他没有你的电话,特叫我帮他向您 请假。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母鸡(节选) ①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 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 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 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 ③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 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2. 本文的作者是 。请用“ ”画出第①段的中心句。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意在赞美母鸡,却先说母鸡令人生厌,这是运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 B. 课文写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 C. 作者不讨厌母鸡了,是因为从母鸡身上看到了负责、慈爱的母亲形象。 14. 抓住关键词写批注。 (母鸡)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我从“如怨如诉,小疙瘩”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5. 《母鸡》和《猫》出自于同一作者,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老舍 我一向讨厌母鸡。 13. A 14. 对母鸡无病呻吟的讨厌 15. 《猫》通篇写猫的可爱,视猫为孩童,表达了由衷的喜爱;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 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强烈的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作者以及中心句的认识。 《母鸡》是老舍于 1942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以作家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 母鸡为主人公,通过描述母鸡前后具体细微的动作变化,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和奉献精神。 选段的第①自然段围绕“我一向讨厌母鸡”这一中心,描述了母鸡的种种表现,说明了自己 讨厌母鸡的理由。因此,中心句就是开头第一句,画上横线即可。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