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湖南张家界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湖南张家界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 100 分,总时量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9 分)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十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塑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整体形 象。小张同学循线而行,体验长江之美,抒写旅行感悟,其间遇到一些困惑,请帮他解决。 1.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水利万物而不争,长江之水在浩浩汤汤中演 yì___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长江沿线串 联起神奇静谧的九寨沟、奇峰矗.( )立的武陵源、典雅精致的苏州园林等世界自然和文 化遗产,形成集灵山秀水与深厚文化为一体的世界遗产旅游长廊。 (1)演 yì______ (2)矗.( )立 2. 请选出动词搭配最合适的一项( ) 溪口镇樟树村的澧水河岸,生长着一棵一半枯萎一半青翠的千年樟树。我要______古樟 树下的脚印,______炮火硝烟的战场,去______贺龙手中的小烟斗,______红旗漫卷过雄关 的悲壮。我要从古樟深深的纹理里,拾回大树含情送别红军的朵朵泪花…… A. ①踩着 ②走近 ③凝望 ④回忆 B. ①踩着 ②走进 ③瞻仰 ④品味 C. ①跟着 ②走近 ③瞻仰 ④回忆 D. ①跟着 ②走进 ③凝望 ④品味 3. 请选出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串点成线,连线成廊,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②长江延续着中华儿女的红色血脉,传承着中华儿女的红色基因 ③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记录了无数革命先烈前行的足迹 ④这条线路引导人们在回溯红色历史时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 ⑤“长江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选择其中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的节点 A. ②④①③⑤ B. ⑤①②④③ C. ②③⑤①④ D. ⑤①④③② 4. 下面是小张在旅途中听到的关于长江主题线路的热议,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湖南城头山遗址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早古城址,享有“中华城祖·世界稻源”,代表了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B. 通过统筹长江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使长江旅游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承红 色基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是否能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等重要机遇,有利于推 广特色旅游产品,增加互动吸引。 D. 博大精深的长江文明,能让人们在探寻它的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的过程中汲取精 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5. 小张沿线观景,想起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请你帮他完善表格。 文人墨 客 杜甫 足迹 留下名句 评点 成都浣花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茅 推己及人忧国忧 溪 屋为秋风所破歌》 民 周敦颐 郴州汝城 莲说》 俗 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 洁身自好超然脱 岳阳洞庭 范仲淹 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湖 胸怀博大先忧后 乐 刘禹锡 扬州 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 昂扬乐观哲理深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刻 综合性学习(5 分)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天南海北的网友专程到淄博感受“滋滋冒油的烟火气”。 志愿者走上街头帮助引导游客,普通群众自发为外地游客送礼物,甚至有人主动免费提 供自己的空置房给游客住宿……食客们被深深打动,决心要再走一趟淄博。他们在淄博还发 现了齐文化博物馆、海岱楼、钟书阁等,看到了传统与潮流交织的淄博不光有烧烤“淄”味。 人们纷纷寻找点燃这场“爆红”的引线,发现淄博市政府的一系列做法非常可贵:青年 驿站半价入住;新增 21 条公交专线,覆盖主城区热门烧烤店;烧烤专列上准备礼物和城市 介绍手册……淄博烧烤持续升温。 【材料二】 5 月 26 日,张家界市召开“铁腕治旅”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持续深入开展“铁腕
治旅”行动,不断擦亮张家界旅游“金字招牌”,努力打造“放心旅游、舒心旅游”国际旅 游目的地。 (1)关于如何擦亮张家界旅游“金字招牌”,张家界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请你结 合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几条意见。 (2)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很丰富,请你来当一名非遗推荐官,让非遗带动张家界火 爆“出圈”。我想推荐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37 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7. 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B. 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C. “何处染器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 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8. 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 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 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 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 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 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 wěi:人名。⑤遽:匆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忙。 9.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 B. 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 C. 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 D. 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 10. 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 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 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 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12.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张参加“科技点亮梦想·创新引领未来”的研学活动,请随他一起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30 年成就。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30 年成就展引言摘录 在绵延 5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 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30 年发展历程介绍 ①1992 年 9 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第一步,从 2003 年 10 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太空出舱、 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③“神十”任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任务完成太空 33 天中 期驻留……党的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 众多创新成果,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 要经验,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④接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第三步,转入空间站阶段。自 2021 年 4 月底天和核心 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 20 个月时间,完成了空间站全面建造。 ⑤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彰显中国特色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 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如果按照别人的老路走,我们将永远落后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起步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关 键技术重大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大胆提出技术大跨越思路,跨过国外从单舱到多舱 的 40 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拿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这样的 创新跨越,在中国载人航天 30 年历程中并不鲜见。 ⑥中国空间站,这个中华民族的新的独特标识,闪耀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信与自豪,
鼓舞着为航天梦、中国梦而前行的每一个人。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 13. 根据材料一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写出你的结论。 14. 完成研学活动后,小张有了以下理解和推断,完全符合材料的一项是( ) A. 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第二步任务目标的完成,意味着我国成功跻身航天强国。 B. 划线句中“仅”字体现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速度之快以及作者为“中国速度”而骄傲自豪 的情感。 C.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30 年发展历程介绍》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D. 三则材料告诉我们:只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5. 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从图案元素、文化寓意、航天精神三方面,阐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 行任务官方标识的设计意图。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难得是“三量” ①报纸上有幅插图,底下是诠释性的话——“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 力量,老年时有度量”,觉得妙不可言。 ②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星空敢做梦。一个人年纪 轻轻,却对未来没有梦想,只愿当缩头乌龟过舒适日子,他的前程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 如果你不信,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平庸的人——是少年时有胆量,经历了挫折之后变成现在这 副样子,还是少小时候就胸无大志,一路浑浑噩噩走到现在?我敢肯定是后者为多。 ③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 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
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鸡汤文喜欢说:永远不 晚,还举出例证说某某 80 岁登上了珠峰,谁谁 90 岁获得了博士学位。如果我们认真做个统 计,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 20 岁至 60 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壮年庸庸碌碌, 想在老年有所作为,一定是难上加难。 ④人老了,该拼的拼了,有的事就算做得不够完美,也难有精力重新做一次。这个时候, 让自己停下来,听听别人说话,看看职场人士风来雨去,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以。 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 ⑤年轻人太忙,不小心说错句什么话,你不要太计较;自己工作一辈子,但享受与想象 的有距离,只要衣食无忧,也不要过分在乎。老了有度量,其实就是与周围的人和解,与生 活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生活是长着眼睛的,你心宽了,世界自会给予你更多的光华。 ⑥“三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 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 觉追求。 ⑦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做。如果做到了,你便会笑对 人生,此生无悔。当然,要想此生无憾,你必须有透过风暴看到未来蓝天的眼光,必须有筋 疲力尽之后喘一口气继续向远而行的勇气。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6. “壮年时有力量”,请从第三段中找出这“力量”指的是什么? 17. 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8. 文中作者说“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 人生步骤”,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香橼①树 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 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 老妇,上到坡道,踮起脚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橼。她笑吟吟地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 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橼茶喝了。” ②我从老妇眼角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 ③20 世纪 40 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着做各式各样收 入微薄的小生意带大了四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
头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收入买一大版邮票。她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 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 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 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 肉,用油熬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 ④写完信,外婆骑一辆自行车,专门到邮局去寄。她总是疑心路上的邮筒收寄信件要比 邮局慢一些。孩子们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和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河岸的荒 地上去。三年,河岸边的香橼树真的被她种成了。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箩筐,来回三 趟,一次性把河岸上的香橼都采了回来。外婆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 的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 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 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用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 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 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 精神生活也有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外婆将带着果柄的香橼一个个串起来,吊在衣橱里,为 衣服熏香;外婆的娘家虽然早已败落,但自己的那些陪嫁,外婆依旧小心翼翼地保管了很多 年,那些宝贝包括一个可以插梅花的大铜瓶、一个可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 德暗花白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简直没有什么用场。然而,外婆把采回来的香橼摊 放在盘子上,每个盘子里放八九枚,满屋都是黄灿灿的颜色以及清冽又扑鼻的芬芳。 ⑥回看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 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 结婚后,她不得不成为卖炒货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 工;最后,她在为居民打酱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 少言寡语的男人,文弱书生一般,遇到事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 100 块煤饼也挑不动,还 要她一起去挑,她也无一丝怨怼。外婆从不计较她这一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 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走,才可能冲刷出深深的河床,汇聚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蹚 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 ⑦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 法,不断地去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 了 3 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橼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 10 天时间;而劝说 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