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年广东中山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 5 小题,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选对得 4 分,多选、不选、错选得 0 分)
1. 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将不能走路,汽车不能行驶。下列
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吃饭时拿在手中的筷子不会滑落,是因为有摩擦力的作用
B. 汽车轮胎表面都是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C. 爬竿表演时杂技演员沿竖直竹竿匀速上爬,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 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到摩擦力
【答案】A
2.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购买车票时,可以从如图所示的页面中得知某趟列车的信息,下列理
解正确的是(
)
A. 图中“全程 37 分”表示时刻
B. 图中“开点 10:56”表示时间
C. 图中“68 公里”表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运动的路程
D. 能从图中数据求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的平均速度
【答案】C
3. 如图甲、乙是分别反映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单向加速和减速行驶的情形。用点记录
了汽车每经过相等的时间 t时的位置,用箭头反映汽车在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及方向,甲、
乙两图中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之间的距离相同。由图可以判断(
)
A. 图甲反映汽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图乙反映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C. 甲、乙两种情形,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D. 甲、乙两种情形,汽车的加速度可能相同
【答案】C
4. 手握住纸质圆筒,手和圆筒都在空中静止,且圆筒保持竖直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各对
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手对圆筒的压力、圆筒对手的压力
B. 圆筒的重力、手对圆筒的静摩擦力
C. 圆筒的重力、手对圆筒的压力
D. 圆筒对手的静摩擦力、手对圆筒的
静摩擦力
【答案】B
5.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如图所示是它们运动的 v t 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 2t 时刻它们到达相同位置
【答案】D
【解析】
B. 0
t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
6. 物块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 F的水平恒力拉它,其加速度大小为 a1;当拉力
方向不变,大小变为 3F时,物块的加速度为 a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a
2
13
a
C.
a
2
13
a
D.
A.
a
2
a
1
2
a
1
a
2
3
a
1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不选、错选的都得 0 分)
7. 从物理角度对下列四张图片内容进行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研究“天宫号”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轨迹时可把空间站视为质点
B. 乙图中,太空授课时,航天员说抛出的冰墩墩做匀速运动,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C. 丙图中,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很小
D. 丁图中,跳远运动员起跳时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起跳后跳得越远
【答案】AC
8.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平直道路行驶,以 x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所示,近
似描写了汽车在 t=0 时刻到 t=40s 这段时间的 x-t图像。下列有关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最远位置距离出发点 30m
B. 汽车在 10s~20s 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C. 汽车在前 10s 的速度大于后 10s 的速度
D. 汽车运动的总路程是 750m
【答案】AC
9. 如图示,物块 A 通过细线与弹簧连接,用手拉着弹簧使物块 A 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滑动,
细线始终保持水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 A 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三个力的作用
B. 物块 A 受到桌面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
C. 物块 A 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仅增大拉力使物块 A 加速运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答案】CD
10. 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
为 50kg。电梯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
间内下列正确的是(
)
A. 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 晓敏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等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 电梯可能在竖直向下运动
D.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g
5
,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答案】CD
11. 如图所示是用频闪拍照的方法拍摄到的一张真空中羽毛与钢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
落过程中的局部频闪照片。已知拍摄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由照片提供的信息,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球下落的加速度比羽毛下落的加速度更大
x
B. 一定满足关系 1
:
x
2
:
x
3
1:3:5
C. 频闪拍照的时间间隔为
x
2
t
D. 羽毛下落到位置 C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CD
x
1
g
x
2
x
3
2
g
x
2
x
3
12.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原长时恰好到达 O点,将质量为 m(视为质点)的物体 P与
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 A,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能够通过 B点。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 A到 O的速度不断增大,从 O到 B的速度不断减小
B. 从 A到 O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 O到 B的速度不断减小
C. 从 A到 O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 O到 B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D. 从 A到 O的速度不断减小,从 O到 B的速度不断增大
【答案】BC
三、计算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5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演算步
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打点计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点的方式记录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而可以测量
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1)常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
低压交流电源,其工作电压是____________ V。
(2)关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两个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
A.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某一清晰的点开始,
选取 A、B、C、D、E、F、G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打印的点未画出,交流电
源的频率为 50Hz),打印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定
与该纸带相连的物体做____________运动、打印计数点 C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vC=____________m/s、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是 a=__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大小是 a=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电火花
②. 6
③. A
④. 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 0.48
⑥.
(
s
6
+
s
5
+
s
4
a
=
(
2
)
-
9
T
s
3
+
s
2
+
s
1
)
⑦. 0.80
14.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 a和其质量 M、所受外力 F的关系。为
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 F近似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量 G,通常采用下面的两个措施:
①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
砝码盘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在调整砝码数量的过程中,要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 m远小于小车及其上砝码的总质
量 M,以上措施①和措施②中,哪一个有明显错误?请指明其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 a−F和
a
两条图线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图乙的直线不经过
1
M
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的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措施①有错误,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悬挂砝码盘
②.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
者平衡摩擦力不够
③. 小车及其上面砝码的总质量 M太小
15. 如图所示,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布设 A、B两个监控点,用于区间测速。某车辆经
过监控点 A时车速为 90km/h,从经过 A点开始,司机缓慢轻踩油门,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经过 5s,汽车速度增加至 108km/h,接着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了 3min,此时汽车距监
控点 B还有 110m,司机开始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监控点 B时,汽车的速度
恰好减至 90km/h,求:
(1)汽车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a1 和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a2;
(2)A、B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1)1m/s2,1.25m/s2;(2)5647.5m
16.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某人使用筷子夹起一鱼丸,静止时可简化为如图所示
的模型,甲、乙表示两根筷子,鱼丸的质量为 m,可看成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甲、乙和鱼
丸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甲筷子保持竖直状态,乙筷子倾斜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忽略筷子
与鱼丸之间的摩擦及鱼丸的形变,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甲、乙两根筷子对鱼丸的作用力 F1、F2 的大小分别为多少?
(2)甲筷子保持竖直状态,将乙筷子逆时针旋转,使两根筷子靠近一些,即θ变小一些(仍有
θ>0),为保持鱼丸静止,F1、F2 的大小应如何变化?
【答案】(1)
mg
tan
,
mg
sin
;(2)F1 增大,F2 增大
17.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37°、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一质量为
m=0.5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
擦力,现用平行斜面向上的力 F=5.0N 推动小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sin37°=0.6,cos37°
=0.8,g=10m/s2,最后的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求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2)当 F作用 2.0s 后撤去 F,求小物块还能沿斜面上升多远?
(3)若将推力 F的方向调整为水平向左,则 F为多大时能够使物块以 1m/s2 的加速度沿斜面向
上加速运动?
【答案】(1)2.4m/s2;(2)1.5m;(3)6.3N
18.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B 置于水平面上,小滑块 A(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 B 的右端,
B 的上表面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2=0.05(设最大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木板 B 的质量 mB=1.0kg、小滑块 A 质量 mA=0.6kg,t=0 时刻,
小滑块 A 在木板 B 的右端以相对地面的速度 vA=1.6m/s 开始向左运动,同时,木板 B 以相对
地面的速度 vB=0.40m/s 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问:
(1)A 在 B 的右端开始运动时,A 和 B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
(2)B 的速度为零时,A 到 B 右端的距离为多少?
(3)从 t=0 时刻开始,滑块 A 经过多长时间距木板右端最远?
【答案】(1)2.0m/s2,2.0m/s2;(2)0.32m;(3)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