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日积月累。(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 下面每小题中,选出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里。
(1)A.开凿.(záo)
B.撇.嘴(piē)
C.气氛.(fēn)
D.山崩.地裂(bēng)
(
)
(2)A.花圃.(pǔ)
B.露.脸(lù)
C.纠缠.(chán)
D.无可奈.何(nài)
(
)
【答案】
①. B
②. B
【解析】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1)撇.嘴(piē) ——(piě),故选 B。
(2)露.脸(lù)——(lòu),故选 B。
2. 下面每小题中,选出含有错别字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里。
(1)A.严历
(2)A.招待
B.顽皮
B.灌溉
C.强壮
C.忘怀
D.腾云驾雾(
D.精皮力竭(
)
)
【答案】
①. A
②. D
【解析】
【详解】考查字形易错字。
(1)严历——严厉,故选 A。
(2)精皮力竭——精疲力竭,故选 D。
3. 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是( )
A. 炎帝之少女..(年轻的女孩)
C. 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B. 故.为精卫(因此)
D. 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的解释。
A.出自文言文《精卫填海》,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少女:小女儿。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出自文言文《精卫填海》,意思 是因此化为精卫鸟。故:因此。
C.出自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是摘过来,尝一尝,的确是这样。信然:的确如此。
D.出自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意思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只:因为。
故选 A。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当的是( )
A. 我跟爸爸提出买一双运动鞋,妈妈在一旁敲边鼓...,这事果然成了。
B.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把握不住,机会就会像流云一样飘然而过。
C.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是志存高远....。
D. 跟我对阵的是个和我年龄相当的男孩,鹤发童颜....,两只眼睛特别有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A.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帮讲话的人向听者传达思想。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C.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D.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精神旺。这里不能形容和我年龄相当的男孩。
故选 D。
5. 下面哪句诗阐明了“看问题要跳出局部看整体”的道理?(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A.出自白居易《暮江吟》,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
形如弯弓。这两句是写夜里的景象。
B.出自王昌龄《出塞》,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
山。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C.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中。告诉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D.出自卢钺《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告
诫读者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故选 C。
6. 因为一个小数点,导致“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这真是“
”。( )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八字词语。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D.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只凭自己的主观意
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就不能成大事。
指一个小数点也能带来宇宙飞船坠毁,故选 C。
二、读文答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最快的水中战衣
①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一位游泳名将身着一件特殊的泳衣——“鲨鱼皮”,一举夺得 3
枚金牌,使得“鲨鱼皮”泳衣名震泳坛。
②乍一看,“鲨鱼皮”就是一件黑乎乎的紧身衣,造型非常酷。可你穿上后,全身肌肉
被束得很紧,腰、背、脊椎一下子直挺挺的,一点也不舒段。不过,可别因此小瞧了它。测
试证明,这种泳衣可以减少 5%的氧气消耗,让入水、冲制、转身速度提高 49%,并降低
10%的水中阻力。这样,就可以让运动员的成绩提高 2%。在游冰比赛中,这几乎是半个身
位的距离呀。因此,“鲨鱼皮”堪称“世界上最快的水中战衣”。
③“鲨鱼皮”是由一种特殊尼龙纤维材料制成的,这种新材料伸缩性极强,可以紧贴着
皮肤,而且非常轻,每米才 104 克,上面还有高科技制造的防水纳米涂层。与传统的面料相
比,新材料更轻、更薄,不易吸水和透水,亲手一摸,你就会发现,深灰色的面料并不光滑,
表面布满了一点点的小颗粒,就像高尔夫球,并不是光滑的,而是凹凸不平的。
④原来,这种泳衣是模仿鲨鱼的皮肤制成的。我们知道,鲨鱼游得很快,是因为它的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肤表面粗糙,呈 V 形皱褶,这样可以减少摩擦力。再仔细观察布料缝合的地方,竟找不到一
丝线脚——这种泳衣在缝制过程中,根本不用线,而是运用超声技术连接的。没有突出的接
缝,水的阻力自然大大减少。
⑤靠着“鲨鱼皮”,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 16 岁小姑娘叶诗文一连夺得两枚金牌。
当然,这和她的刻苦训练也是分不开的。
7. 第②自然段中““鲨鱼皮”堪称“世界上最快的水中战衣””,是因为( )
A. 这种泳衣可以减少 5%的氧气消耗。
B. 这种泳衣让入水、冲刺、转身速度提高 49%。
C. 这种泳衣可以降低 10%的水中阻力。
D. 这种泳衣让运动员的成绩提高 2%。
8. 结合③④自然段,对这种泳衣特点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 由特殊尼龙纤维材料制成。
B. 就像高尔夫球,表面凹凸不平。
C. 轻薄,防水,表面凹凸不平,无突出接缝。
D. 紧贴皮肤,非常轻薄,有高科技制造的防水纳米涂层。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衣“鲨鱼皮”造型非常醋,但穿上后不舒服。
B. 鲨鱼皮肤表面粗糙,呈 V 形皱褶,可以减少摩擦力。
C. 第②自然段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这种泳衣可以提高成绩。
D. 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10. 以下是一位同学读本文时提出的问题,哪一项是“针对短文写法”提出的?( )
A. “超声技术”是一种什么技术?
B. 鲨鱼泳衣是不是一种另类“作弊”呢?
C. 第④自然段是“先概括后具体”写的吗?
D. 这种轻薄的衣服,穿在身上为什么不舒服呢?
【答案】7. D
8. C
9. D
10. C
【解析】
【7 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结合“这样,就可以让运动员的成绩提高 2%。在游冰比赛中,这几乎是半个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身位的距离呀。”而“鲨鱼皮”堪称“世界上最快的水中战衣”则是因为“鲨鱼皮”以让运
动员的成绩提高 2%。
故选 D。
【8 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③自然段“由一种特殊尼龙纤维材料制成的,这种新材料伸缩性极强,可以紧贴着皮
肤,而且非常轻”可知这种泳衣不仅是由特殊尼龙纤维材料制成,还具有轻薄,结合“与传
统的面料相比,新材料更轻、更薄,不易吸水和透水”可知有防水的特点,结合“表面布满
了一点点的小颗粒,就像高尔夫球,并不是光滑的,而是凹凸不平的”可知表面凹凸不平。
结合第④自然段“再仔细观察布料缝合的地方,竟找不到一丝线脚——这种泳衣在缝制过程
中,根本不用线,而是运用超声技术连接的。”可知有无突出接缝的特点。
故选 C。
【9 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原来,这种泳衣是模仿鲨鱼的皮肤制成的”是过渡句,起到
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不是读者思考,所以错误。
故选 D。
【10 题详解】
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C.根据短文内容,“第④自然段是‘先概括后具体’写的吗?”很明显不是对短文内容的提
问,而是对于短文的写法,总分结构的提问。
ABD 项都是对于短文内容的提问。
故选 C。
妈妈不在家
①妈妈不在家,是儿子和爸爸最苦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莫名其妙或意想不到的事情。
②那一年小铁过生日,正赶上他妈妈到天津办事。我给孩子买了个不小的蛋糕,插上红
红的蜡烛,望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心想他妈妈不在,孩子的生日过得冷清,他平日最爱吃
奶油蛋糕,就可着劲几让他随心所欲饱餐一次吧!孩子吃得挺美、挺多,红嘴唇都变成了白
嘴唇,小下巴上也粘上了奶油,像长上了白胡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③半夜,奶油蛋糕就发酵般起作用了。“哎哟!哎哟!”小铁疼得从睡梦中哭醒。打开灯
一看,可吓了我一跳,孩子的半个腮帮子肿得像发面馒头。蛋糕吃得太多了,我却一点儿也
没管,还以为是为了儿子生日快乐呢!我轻轻摸着他的小脸蛋说:“都怪我!都怪我!”一听
这话,孩子突然止住哭声,小胳膊伸过来,一把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叫道:“爸爸,不怪
你!不怪你!你是为我想的!”这一夜,他再没哭、再没叫。我知道,其实他挺疼,一宿翻
来覆去没有睡安稳,就那样紧紧地依在我的怀里。
④又一次他妈妈没在家,我着了凉,半夜里突然高烧不退。孩子睡不着,一会几爬起来
摸一下我的脑门,大概烫得他的手心够呛,吓得够呛,忙问:“爸爸,怎么办呀?”我说:
“没事,就是感冒了!你帮我从柜门里拿点药,吃完就好了!”他跳下床,顾不上穿拖鞋,
光着脚丫把药拿来,又替我倒了一杯温开水,看着我把药吞下。他要依着我睡,我说:“爸
爸感冒了,别传染上你。你自己睡好吗?”他听话地点点头。天快亮了。小铁又醒了,爬起
来用小手摸摸我头,还是那么烫,止不住哭了起来:“爸爸,烧还没退!我背你上医院吧!”
这话让我感动,我不想让他这么伤心,故意开玩笑对他说:“你背得动我吗?”他认真地说:
“背得动!我背得动你!”我一把紧紧地搂住他:“好孩子,爸爸没事,一会儿就好的!”他
把脸紧紧扎在我的怀里:“都怪我!都怪我!”我说:“别瞎说!怎么怪你呢!”“妈妈不在家,
你太累了!我又常常不听话!是怪我······”
⑤我一时不知说些什么了,只是搂住他。他对我说:“爸爸,让我就睡在你这儿吧!我
不会被传染上感冒的!”我只好点点头。他依在我的肩头。小鸟依枝一般,很快便睡着了。
天在渐渐发白,玫瑰色的晨曦染红窗子,我却一直再未睡着。
11. “天在渐渐发白,玫瑰色的晨曦染红窗子,我却一直再未睡着”,这是因为( )
A. “我”被儿子深深地感动了。
B. “我”怕把感冒传染给儿子。
C. “我”发高烧感冒太严重了。
D. “我”不习惯儿子睡在身边。
12. 下面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妈妈不在家,儿子生日蛋糕吃多了,肚子疼;我感冒了,一夜未睡着。
B. 妈妈不在家,我让儿子尽情吃生日蛋糕,结果儿子脸肿了,疼了一夜,却安慰我。
C. 妈妈不在家,儿子蛋糕吃多脸肿疼,却安慰“我”;“我”感冒了,儿子照顾“我”。
D. 妈妈不在家,我深夜发高烧了,儿子喂我药,要背我去医院,并产生深深的自责。
13. 下面对文中儿子的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这是一个好吃贪玩的孩子。
B. 这是一个懂事体贴的孩子。
C. 这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
D. 这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
14. 以下是一位同学读本文时所写的批注,哪一项是对“写法的点评”? ( )
A. 第②自然段中,“可着劲儿”什么意思?
B. 第③自然段中,“都怪我!都怪我!”是父亲的自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C. 第④自然段通过动作、语言,写出儿子紧张、伤心、自责的心情,写得很真实。
D. 从文中两次出现的“都怪我!都怪我!”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勇于自责的父子。
【答案】11. A
12. C
13. B
14. C
【解析】
【11 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上文“他跳下床,顾不上穿拖鞋,光着脚丫把药拿来,又替我倒了一杯温开水,看着我
把药吞下。他要依着我睡”“天快亮了,儿子又醒了,爬起来用小手摸摸我头,还是那么烫,
止不住哭了起来:‘爸爸,烧还没退!我背你上医院吧!’这话让我感动”可知孩子关心自己
的举动令人感动,“我”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而倍感欣慰。
故选 A。
【12 题详解】
考查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原文可知第②段—第③段写的是第一件事情。可以利用六要素进行概括。时间+人物+
事件+结果。在孩子生日的时候,“我”让孩子随心所欲饱餐奶油蛋糕,导致孩子半夜生病,
疼痛不已。“我”后悔不已。
结合原文,可知第④段—第⑤段写的是第二件事情。儿子半夜照顾因着了凉,半夜高烧不退
的“我”,让“我”感动不已。
故选 C。
【13 题详解】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这一夜,他再没哭、再没叫”,可知儿子虽然不舒服,听到“我”的自责,却反过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安慰“我”。而下文“妈妈不在家。你太累了!我又常常不听话!”可知,儿子知道“我”生
病后,还责怪自己不听话,这两处其实都可以看出儿子的听话懂事。
故选 B。
【14 题详解】
考查阅读方法与策略。
A.“‘可着劲儿’什么意思?”是对文章中方言意思的提问。
B.“都怪我!都怪我!”是父亲的自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是对于文章语句的理解。
C.“第④自然段通过动作、语言,写出儿子紧张、伤心、自责的心情,写得很真实”是对文
章的语言分析,是对于写法的点评。
D.“都怪我!都怪我!”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勇于自责的父子。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故选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5. 读书交流。
在我国,流传着多姿多彩的神话传说,这些故事充满想象,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四(1)
班同学正在接力讲述中国神话故事。请仿照《盘古开天地》,以笔代讲下一个故事。不少于
60 字。
故事题目:盘古开天地
故事内容: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一个叫盘古的巨人醒来后,用斧头开天辟地,用
身体顶天立地,最后他倒下了,身体化作世间万物,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故事题目:愚公移山
故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
认为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不必担心挖不平。后来感动天
帝,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解析】
【详解】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比如: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
心挖不平呢?”这件事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