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 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在 题后括号内。) 1. 下列式子结果为负数的是( B.—|—5| 05)—( A. ) C. 45)—( D. 2—5)—( 2. 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 ABC 的三边分别为 a、b、c.则 sinA 等于( ) a c A. B. b c C. b a D. a b 3. 已知一组数据为:4、5、5、5、6.其中平均数、中位数和 众数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4. 点 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2,—3) B.(—2,3) C.(—2,—3) D.(2,3) 5. 二元一次方程组 A. x y      3 7 x 2    y  —— y x 10  1 B.       x  y  11 3 19 3 的解是 ( ) C. x y      2 8 D. x y      7 3 6. 如图,已知⊙O 中,∠AOB 的度数为 o80 ,C 是圆周上一点,则∠ ACB 的度数为( ) B. A. o50 7. 函数 2 x y 1 — x o80 C. o 280 D. o 140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且 x≠0 2 C.x≠0 B.x> D.x< 1 且 x≠0 2 1 且 x≠0 2 8. 化简: 2 x  x 4(1  )1 x- x 等于( ) A. 1 x 2 1 B. 1 1—2 x C. 1 2 x  1—4 x D.2x—1 9.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 0 分,一个队进行 了 14 场比赛,得分不低于 20 分,那么该队至少胜了几场( ) A.3 B.4 C.5 D.6 10. 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 10 的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等于 ( ) A.25 B.50 C.10 D.5
11. 如果下列各式分别为:第一式: 1 1  2  1—2 ,第二式: 1 1   2 1  2 3  1—3 ,  1—4 , 1  4  n 5   1—5 ,那么第 n 式为( ) n 1— 第三式: 第四式 1 1  1 1  2   2 1   3  3 3 1  4 3 1  4  2 1  1  1  1  1  2 2 2 2    3 3 3  3 2 1  1  1     2 2 2 A. B. C. 1 1 1 D. 1  1  2 n 1 1 — 1 n  n  1  n  1—1 n 1 1 — 1  n n  n  1  n — 1—1  n 1— 12. 如图,一张矩形报纸 ABCD 的长 AB=acm,宽 BC=Bcm,E、F 分 别是 AB,CD 的中点.将这张报纸沿着直线 EF 对折后,矩形 AEFD 的长 与 宽 之 比 等 于 矩 形 ABCD 的 长 与 宽 之 比 . 则 a ∶ b 等 于 ( ) A. 13∶ B.3∶1 C. 1∶2 D.2∶1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不等式 1— >x  01 的解集是 . 14. 在 中,与 2 是同类二次根式是 . 15. 如图,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点 E 是 AD 的中点, 直线 BE 交 AC 于点 F,那么 . 2 18 ,,, 3 12 20 AF = FC k x 16.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在一、三象限,那么直线 y=kx—k 不经过第 象限.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 个小题,满分 52 分) 17.(本题满分 6 分)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 点 O,直线 EF 经过点 O 且分别交 AB、CD 的延长线于 和 F,求证:BE=DF . 18. (本题满分 6 分) 解方程: 6 — x 2 x  2 x 1—  x . 19. (本题满分 7 分) k)x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1) 试判断此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情况; 1 x 1 (2) 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x 和 ,且满足 1 x 2 2 k(x 01——1—2    1 x 2  1 ,求 k 的值. 20. (本题满分 7 分)
如图,过⊙O 上一点 A 的切线 AC 与⊙O 直径 BD 的延长线交于点 C,过 A 作 AE⊥BC 于点 E. (1) 求证:∠CAE=2∠B; (2) 已知:AC=8,且 CD=4,求⊙O 的半径及线段 AE 的长. 21. (本题满分 8 分) 如图:已知,直线 OB=1. l  ,垂足为 y 轴上一点 A,线段 OA=2, 1 l 2 (1)请直接写出 A、B、C 三点的坐标; (2)已知二次函数 y  2 ax  bx  c 的图象过点 A、B、C,求 出函数的解折式; (3)(2)中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 P,使△PBC 为等腰三 角形,请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 22. (本题满分 9 分) 阅读以下材料: 滨江市区内的出租车从 2004 年“5·1”节后开始调整价格.“5·1”前的价格是:起步 价 3 元,行驶 2 千米后,每增加 1 千米加收 1.4 元,不足 1 千米的按 1 千米计算.如顾客乘 车 2.5 千米,需付款 3+1.4=4.4 元;“5·1”后的价格是:起步价 2 元,行驶 1.4 千米后, 每增加 600 米加收 1 元,不足 600 米的按 600 米计算,如顾客乘车 2.5 千米,需付款 2+1+1=4 元. (1) 以上材料,填写下表: (2)小方从家里坐出租车到 A 地郊游,“5·1”前需 10 元钱,“5·1”后仍需 10 元钱, 那么小方的家距 A 地路程大约 .(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取,填入序号) ③6.7 千米 ④7.3 千米 ②6.1 千米 ①5.5 千米 23. (本题满分 9 分) 某校组织学生到涪江河某段测量两岸的距离,采用了两种方案收集数据. 方案 顾客乘车路程(单位:千米) 1 1.5 2.5 3.5 “5·1”前 “5·1”后 4.4 4 从 C 点找准 点 D,使 CD 线l ,沿河岸 测出 CE 的长 电子测角器测出 CE 与 ED 的夹角α. 需支付的金额 (单位:元) 方案二:如图,先从河岸上选一点 A,测出 A 到河面的距离 h.再用电子测角器测出 A 点到对岸河面的俯角β. 一:如图, 对岸一参照 垂直于河岸 行走至 E 点, 度后,再用
(1) 学生们选用不同的位置测量后得出以下数据,请通过计算填写下表:(精确到 0.1 米) 方案一 测量次数 1 EC(单位:米) 100 /33 76o α 方案二 2 150 /35 71o 3 200 /25 65o 测量次数 1 h(单位:米) 14.4 /241o β 2 13.8 /162o 3 12.5 /561o 计算得出河 宽(单位:米) 计算得出河 宽(单位:米) o 241 /  33 (2)由(1)表中数据计算: (参考数据: tan tan o 76 /  .4 .0 1814 0244 、 、 tan tan 71 o 162 o 35 /  0396 .0 /  .3 0032 o tan 561 、 o tan 65 25 /  /  0338 .0 .2 1859 、 ) 、 方案一中河两岸平均宽为 方案二中河两岸平均宽为 米; 米; (3)判断河两岸宽大约为 米;(从下面三个答案中选取,填入序号) ①390~420 ②420~450 ③350~480 (4)求出方案一的方差 2 1S 和方案二的方差 2 2S ,判断用那种方案测量的误差较小.(精 确到 1) 遂宁市 2004 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0.D 8.B 9.A 1.B 2.A 4.C 5.A 6.D 7.A 3.C 11.B 12.C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3.x<2 14. 8 15. 16.二 1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 个小题,满分 52 分) 17.略 18. 1 x 2 1 2 —x 19.(1)∵△ 2 1 2 k  )——(—)—( 2 4 4 k k  2 05 4 >k  4 41  —  k  4 1 k ∴此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k=2 20.证明:连结 OA
o90 o90 ∵CA 切⊙O 于点 A ∴∠OAC= 即:∠CAE+∠1= 又 AE⊥BC ∴∠2+∠1= ∴∠CAE=∠2 又 OA=OB ∴∠3=∠B ∴∠2=2∠B ∴∠CAE=2∠B o90 (2)∵AC 是⊙O 的切线 ∴ 2CA =CD·CB ∴CB= 2 CA CD  82 4  16 ∴⊙O 的半径= BC ∴CO=CD+DO=10 CD 6 — 2 又 S ACO  ∴ AE   1 2 AC  1 2 68  10 AC · AO CO · AE · AO CO   8.4 21.(1)A(0,2),B(—1,0),C(4,0) (2)解析式: y —  1 2 x 2  3 2 x  2 (3)P(1.5,2.5)或 P(1.5,—2.5) 22.(1) 3 2 3 3 5.8 6 (2)② 23.(1)方案一: 方案二: (2)435.3, 436.2 (3)② 418.1 450.5 437.2 590.2 348.5 369.8 (4) 2 1S =177, 2 2S =11939 采用第一种方案误差较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