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朝阳区初三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朝阳区初三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4 分,每小 题 2 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 ) B. 伏特 C. 安培 D. 焦耳 A. 瓦特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 故选 D。 2. 如图所示,手持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吊起的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的一端,发 现橡胶棒的这一端被吸引过来,这是由于( ) A.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B 【解析】 B.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手持用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靠近吊起的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的一端,发现橡胶棒的这一端被吸引过来,这是由 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 电暖器 C. 电视机 D. 电冰箱 A. 计算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电流的热效应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哪一用电器是利用
了电流的热效应. 【详解】A、计算器工作时主要利用电能处理信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声音,不是利用电 流热效应工作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电暖器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 B 符合题意; C、电视机工作时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 C 不符合题 意; D、电冰箱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 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双手互搓时双手的温度升高 B. 加入冰块后的饮料温度降低 C. 用热水泡脚时脚的温度升高 D. 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双手互搓时双手的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涉及了能量的转化,故是通 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 A 符合题意; B.加入冰块后的饮料温度降低,是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只涉及了能量的转移,故 B 不符 合题意; C.用热水泡脚时脚的温度升高,是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只涉及了能量的转移,故 C 不符 合题意; D.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是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只涉及了能量的转移,故 D 不 符合题意。 故选 A。 5. 图甲为一实物电路图,图是某同学所画出的与甲对应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C. 【答案】B 【解析】 B. D. 【详解】如图所示,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后,分流,分别经过两个灯泡后汇合, 回到电池的负极,故开关在干路上,两个灯泡并联。 A.两个灯泡是并联,而电路图是串联,故 A 错误; B.从电路图可知,两个灯泡并联,开关在干路上,且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后, 分流,故 B 正确; CD.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故 CD 错误。 故选 B。 6.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家庭电路中的电冰箱和空调是串联的 B. 用电器电线的绝缘皮破损了仍能继续使用 C.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会自动断开 D. 用电器着火时,先用水把火浇灭,再切断电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家庭电路中,电冰箱和空调互不影响,是并联的,故 A 错误; B.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 B 错误; C.引起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当电流过大时,保险装置为 了保护电路而切断电路,即空气开关自动断开,故 C 正确; D.电器着火的正确做法是先切断电源,使用电器脱离电路,再去灭火,故 D 错误。 故选 C。 7. 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A. 压缩冲程,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B.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C. 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D. 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并且电火花打火,这是做功冲程的特点;在做功冲程 中,能量转化关系是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此可知 ABD 错误,C 正确; 8. 智能手机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一天,张老师在课堂上用手机拍摄同学做 实验的视频时,发现只剩 2%的电量了。由于无法及时充电,张老师就果断开启了“低电量 模式”,如图所示,延长了手机的使用时间。关于手机“低电量模式”开启后,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增大了手机的电功率 B. 减小了手机的电功率 C. 增加了手机消耗的电能 D. 减少了手机消耗的电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 B.当剩余的电量一定时,即剩余的电能一定时,开启了“低电量模式”,延长 时间,根据W Pt 可知,电功率变小,故 A 错误;B 正确; C D.当剩余的电量一定时,即剩余的电能一定时,开启了“低电量模式”,减少了相同时 间内,手机消耗的电能,由于时间未知,故手机消耗的电能的多少未知,故 CD 错误。
故选 B。 9.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盏灯均不亮,电压表示数为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 L1 断路 C. L2 短路 D. L2 断路 A. L1 短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原因有两个:短路或断路;又因为两灯都不亮,不可能是一 灯短路,只能是断路。 【详解】A.如果 L1 短路不能发光,L2 能够发光,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则 A 不符合 题意; B.如果 L1 断路不能发光,L2 断路不发光,电压表断路无示数,则 B 符合题意; C.如果 L2 短路不能发光,L1 能够发光,电压表相当于与导线并联无示数,则 C 不符合题意; D.如果 L2 断路不能发光,L1 也是断路不能发光,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则 D 不符合 题意。 10.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较小的导体,其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强。如图所示的电路 中,R1 是甲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R2 是乙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它们的长度相等,R1、R2 的 横截面积分别为 S1、S2,且 S1
【详解】A.由于两个电阻并联,故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故 A 错误; B.观察到电流表 A1 的示数 I1 大于电流表 A2 的示数 I2,根据 UR  可知,两电阻两端的电 I 压相同,通过 R1 的电流较大,故 R1 的阻值较小,故 B 错误; CD.如果是长度相等,材料相同时,R1、R2 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S1、S2,且 S1
A. 电热水壶的电阻较大 B. 通过电饭锅的电流较大 C. 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较大 D. 相同时间内电热水壶比电饭锅产 生的热量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同的时间内,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大于电饭锅消耗的电能,故电热水壶的功 率大于电饭锅的功率,根据 2UR  P 的电阻较小,故 A 错误; 可知,额度电压相同,电功率大的电阻小,故电热水壶 B.电热水壶的功率大于电饭锅的功率,根据 I  ,额度电压相同,电功率大的电流较大, P U 故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较大,故 B 错误; C.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热水壶和电饭锅,都正常工作,故两用电器的电压相同,故 C 错误; D.相同的时间内,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大于电饭锅消耗的电能,而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 内能,故相同时间内电热水壶比电饭锅产生的热量多,故 D 正确。 故选 D。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6 分,每 小题 2 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 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D.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故 A 错误; B.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才有可能有电流,若电路中存在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故 B 错误; C.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大量的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故 C 正确; D.金属导体中主要是自由电子在移动,而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 D 正确。 故选 CD。 14. 关于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 图乙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 图丙中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热水先变红,说明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D. 图丁中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 力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图甲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几分钟后,两集气瓶中颜色变为均匀,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故 A 错误; B.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进入彼此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 B 正确; C.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热水先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即扩 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故 C 正确; D.图丁中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 力,故 D 错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