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年北京大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
行的是:1911 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
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
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
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
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
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
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
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 20 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
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
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
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
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
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
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
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
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
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
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
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史本进行基础
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
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
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模型应预测为“(B-BOOK)(E-BOOK)
S(B-PER)(E-PER)OOSOOOO”,其中,“B-BOOK”表示书名开头的字,这里指“论”;“E-BOOK”
表示书名结尾的字,这里指“语”;“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云”和第一个“礼”;
“B-PER”表示人名开头的字,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结尾的字,这里指“氏”;
“O”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
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进而使其完成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任务。模
型预测的综合准确率均达到 90%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
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古籍的传承性保护。
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
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
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
(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籍的一项是(3 分)
A.《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2018 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
B.《韩柳文研究法》(林纾,1914 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
C.《秦妇吟》残卷(唐·韦庄,1900 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D.《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籍釆用的纸张体现了古籍的文物价值。
B.中医古籍所记载的药方体现了文献价值。
C.艺术价值不只包括古籍版印工艺的价值。
D.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
3.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序列标注,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A.“苏子”应标为“(B-PER)(E-PER)”。
B.“愀然”应标为“OS”。
C.“正襟”应标为“OO”。
D.“问客”应标为“SO”。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善古籍的收藏条件属于原生性保护,可以保护其文物价值。
B.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
C.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
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活”起来。(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
6.请写出课文《六国论》里加点词的意思。(6 分)
A 组: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____________
②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____________
③是故..金虽小国而后亡
B 组: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③苟.以天下之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 7-11 题。(19 分)
是故: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
苟:____________
为……所:____________
1.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
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
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
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
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
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
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
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
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
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
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
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
尝:曾经
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尝.读六国《世家》
B.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C.以三国委.秦
D.以阴.助食急
8.下列引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委:交给
阴:阴谋
安:怎么
韩国、魏国阻挡在秦国(向东进攻)的要道上,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国家
B.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秦国)没有对韩魏两国的顾虑,因为韩魏两国在秦国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就能够在秦与韩魏之间保全自己的国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2.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
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谏逐客书(节选)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
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
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
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
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
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
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
秦无强大之名也。
9.下列对 3 篇文言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六国论》的“论”和《师说》的“说”都属于议论性文体。
B.《阿房宫赋》和课文《六国论》的结尾都有警醒当今统治者的意图。
C.李斯列举四位秦君重用“客”使国富强的事实,意在暗讽当今秦王轻视人才。
D.从李斯的话中可知,秦的富强还在于国君任用商鞅、范雎等人进行各种改革。
10.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11.苏辙、杜牧和课文《六国论》的作者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加以概括。(6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14 题。(12 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②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④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坼:分裂。②戎马:战马,代指战争。③张丞相:即著名诗人张九龄,孟浩然在入京
应试前写下这首诗送给他。④端居:闲居,暗指不出来做官。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诗首联没有起笔就描写洞庭湖景,而是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第二联描写洞
庭湖酝酿气氛。
B.杜诗后两联,作者由远眺浩瀚的洞庭湖转向自身,二者对比之下油然而生一种渺小之感,
使他不禁泪如雨下。
C.孟诗前两联,写岀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湖上水汽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奔涌
时就像摇动岳阳城。
D.孟诗后两联,作者由眼前景物发出感慨,自己就像要渡湖却没有船的人,闲居在圣明时
代还有愧于好时代。
1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首诗的第二联都利用想象和视觉上的错觉,营造出洞庭湖“坼、浮、蒸、撼”的壮丽
磅礴的气势。
B.杜诗有多处跳跃,如“昔”到“今”的时间跳跃,个人遭遇向国家大事的跳跃,构成纵
横开阔的诗风。
C.孟诗的“羡鱼情”,使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表达自己愿做事业却无人
引荐的悲愤之情。
D.孟诗措辞得体。诗人含蓄地请求张丞相推荐自己时不露寒酸乞求之气,称颂对方时也不
卑不亢。
14.两首诗都借洞庭湖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 分)
15.在横线处写出原句。(8 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之志是: ①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② ,咏而归。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念高危则思 ③ ,惧满溢则思 ④ 。
(3)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描述道:长桥卧波, ⑤ ,复道行空, ⑥ 。
(4)苏洵《六国论》引用古人的话来批判“赂秦”的行为: ⑧ ,薪不尽,火不灭。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7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
契诃夫的预言
许复兴
如今城市的书店,两极分化:一类空间被挤得越来越逼仄,像北京大栅栏的新华书店,
我小时候就在那里买书,现在它虽然依然健在,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一半书架上的书箱,
被杂七杂八的东西蚕食;一类走高大上的路线,成为网红打卡地,如距新华书店不远处西河
沿新开张不到两年的 PAGEONE 书店,装修时尚而辉煌,书也成了装潢的一部分。这样的书店
不少,一般兼卖咖啡之类。灰姑娘和白雪公主,如此呈不对称的辉映,映射出如今书店的尴
尬。
一座城市不可能没有书店。书店,既系是城市的宠物,也不是城市的乞儿。它本来无所
谓大小、豪华或简朴,而应该是宠辱不惊,哪怕白天无人光顾,夜晚一灯如豆,即使谈不上
纪晓岚说的“灯如红豆最相思”,总还是能给人一点儿温暖。记得有一年我到江南海盐小城,
夜晚,在僻静深巷一个不大的书店里翻书,一直到书店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剰下店员(也可
能是老板)一人;最后,我买了一本黄裳的老版旧书《旧戏新谈》,早已经到了打烊的时间,
我前脚离开,人家就关上店门,上好窗板。店里闪烁的橘黄色的灯光,让我感到亲切,至今
难忘。
如今,越是城市角落里鸡毛小店一样的书店,越是难以为继°不少这样的书店,不是已
经无奈地关门改作他用,就是如大栅栏的新华书店也一半改卖杂货,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
北京前门外大街,沿前门楼子一路往南到珠市口,一里多长的街道两旁,一直到上世纪九十
年代,还有三家书店存在,【甲】如今一家不剩。重游故地,有时会想,还不如大栅栏里的
新华书店,尽管一半卖杂货,毕竟还残存一半在卖书,聊胜于无。
前两天,读契诃夫的小说,在《契诃夫小说全集》第八卷,偶然读到《一家商号的历史》。
小说不长,讲的是一个叫安德烈的人得到母亲一笔遗产,准备开一家书店,便租下一座房子,
从莫斯科进了一批新旧各类书籍,陈列在架,开门揖客。谁想,开张三个星期,【乙】没有
一个人进门买书。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姑娘,要买两分钱的醋。安德烈生气地说:小姐,你走
错门了!以后,进门来的客人,都不是来买书,而是要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无奈的安德
烈,为了生存,只好屈从,他从莫斯科进了这些生活用品。这些东西卖得不错,安德烈得陇
望蜀,把隔壁的杂货铺也盘了下来,在中间的墙上凿开一个门,两家店合成一家,扩大地盘,
索性都卖杂货。后来,安德烈又盘进一家酒馆。杂货,酒馆,比书更能让小店存活。
最有意思的是这样两处。一处是安德烈新进杂货上架的时候,不小心碰得架子摇晃起来,
【丙】最上面一层架子上摆放的一位文学名家的十卷本文集滚落下来,砸在他的脑袋上,砸
碎了两盏灯罩。最后,他把架上的那些书,打捆论斤都卖掉了。
另一处是小说的结尾。书店变身为杂货店之后,有旧日的朋友忽然跟他谈起文学和书籍
报刊的时候,他眯起眼睛,摆弄胸前的表链说:“这种东西跟我不相干。我是干比较实际工
作的!”
读完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我想起我们的书店,竟然有着如此相似之处。这是契诃夫 1892
年的作品,早在 129 年前,契诃夫就已经预言我们不少书店的命运。不是渐次引入各种生活
用品(我们现在再多一点文创产品)、小酒馆(我们是咖啡馆),便是改弦更张,让书店变成
杂货铺,乃至彻底消失。对于书店的认知转换,安德烈从最初说人家是走错门,到最后自诩
为卖杂货才是实际工作——在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中,书自然沦为杂货不如的货物。
如此,书砸在我们的头上,再正常不过。
当然,也不能归罪于书店的老板、、安德烈最初办书店的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碰壁,
应该是很多个体书店小老板的命运写照、、即使是大书店的大老板又能怎么样呢?本网络的
冲击下,纸面阅读遭受空前未有的滑坡;而网上销售对实体书店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
全世界的问题。以美国为例,实体书店是由大的连锁店和小的独立书店构成。连锁店一般实
力雄厚些,独立书店则由于是个体经营,本小利微,面临的挑战更严峻,很多家书店都已经
纷纷倒闭。美国有名的连锁店鲍德斯前几年已倒闭,【丁】如今只剩巴诺一家。疫情冲击之
下,其命运更是可想而知。
契诃夫真的是厉害,未卜先知,预言一百多年后书店的命运。如今,不愿意将书店变身
杂货铺,而仍然坚持卖书同样是干实际工作理念的书店,是了不起的。这个实际的工作,不
仅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关乎我们的精神和心灵。
(有删改)
16.将文中四处画线句的意思各用一个成语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一家不剩——人去楼空
B.【乙】没有一个人进门买书——无人问津
C.【丙】最上面一层架子上摆放的一位文学名家的十卷本文集——束之高阁
D.【丁】只剩巴诺一家——硕果仅存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作者看来,如今书店的尴尬现状是,有的不盈利,尚在艰难维持;有的为盈利增加了
休闲功能,卖书成为副业。
B.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叙述契诃夫小说《一家商号的历史》的内容,不但使文章的意蕴更为
丰实厚重,也让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C.契诃夫小说中“最有意思”的“两处”,形象地写出了书籍的尴尬处境及安德烈的态度,
暗示人们如果没有书籍将失去精神的灯盏。
D.本文作者用“契诃夫的预言”来借指不同时代的实体书店不断走向衰亡的可悲命运,意
味深长,发人深思,可谓一箭双雕。
18.实体书店为什么落到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根据本文相关内容回答。(6 分)
19.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5 分)
(二)根据《红楼梦》第 33 回前后章回的内容,完成第 20 题。(10 分)
20.(1)下列不属于...“宝玉挨打”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悦
B.与戏子蒋玉菡交往令贾政不满
C.贾环诬告他逼死金钏儿令贾政暴怒
D.贾政早就对宝玉爱跟女孩混在一起不满
(2)“宝玉挨打”写得很有层次,体现了《红楼梦》情节经营的艺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A.作者围绕“宝玉挨打”写出挨打的原因、挨打的过程、挨打后众人的探望,脉络清晰,
但在描写各个人物“哭”的细节时层次不明。
B.痛打宝玉之前,贾政对宝玉的气愤程度逐渐加深。“生了三分气”,“气得目瞪口歪”,“气
得面如金纸”,为宝玉挨打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C.痛打宝玉时由轻到重。贾政先是让小厮用板子打,后来自己夺过板子“狠命盖”,见王夫
人来后“又狠又快”,并且“要绳索来勒死”。
D.宝玉挨打时先后有三拨人劝解。先是众门客“上前夺劝”,中间是王夫人哭求,后是贾母
威胁,人物身份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3)“宝玉挨打”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任选两种加以
分析。(4 分)
五、写作(60 分)
21.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 字左右。
(1)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环境决定命运”?请结合你熟悉的小说谈谈你的看法。要
求:看法明确,写出小说中的人物姓名及相关情节。
(2)在公交车上以图片为主要内容打造主题文化车厢,可以让车厢成为弘扬家乡文化的重
要平台。如果让你来完成这个任务,请说明你将确定的主题、选择的图片以及理由。要求:
简要说明主题和图片,重点陈述理由。
(3)学校要为高三年级学生举行以“青年奋斗正当时,不负韶华不负己”主题的十八岁成
人礼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符合情境,有感染力。
22.大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在中国取得的一系列航天成就背后,有这样一组数据:嫦娥团队平均年龄 33 岁,“天
问一号”团队平均年龄 35 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 31 岁。2020 年上半年,支援武汉抗击新
冠疫情的医护人员中有近 1/3 是 90 后……青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创新的生力
军,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更需要青年勇挑大梁。
请以“青年要勇挑大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
(2)随着社会发展,“扫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如购物扫码结账,出行扫码乘车,
看病扫码取号,线上扫码学习。但也有的老年人不会扫码……你一定有不少关于“扫码”的
经历、见闻和感受。
请以“扫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
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多文本阅读,共 18 分
1.B 由第一段第 3 行“1911 年以前”可知 B 错。
答案
2.D
D 项的话题范围扩大了,原文只是“对文献研究者来说”。
3.D “S”表后面的字该断句,但“问”并不该断句。
4.AB 错在“再生性保护”。“修补残损”仍是“存形”,仍是“原生性保护”。C 项,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