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年云南文山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 年云南文山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含 1—5 题,共 20 分) 1.亲爱的同学,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对父母,或对老师,或对同学, 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请写出来。(要求:内容恰当,情感真实;字数 20 字以内;书写 规范、整洁、美观;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 分) 2.下列句子有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腻逼真的绣品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修 改:“半斤八两”多含贬义,应删去) B,正确的认读、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标准。(修改:“标准”一词使 用不当,应改为“准则”) C.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族歌舞表演,一定会让你目瞪口呆。(修 改:“目瞪口呆”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过目不忘”) D.高速公速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修改:“滔滔不绝”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川流不息”或“络绎不绝”) 3.请根据你对语言的感悟,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写词语。(答案不唯一,不重复用词, 填入的词语能使句子连贯、流畅即可)(2 分) 读书,能使一的心变得宁静;读书,能使枯寂的心灵变得湿润;读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 ______________,能使平庸的人变得多彩多姿。 4.根据提示或要求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 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是诗人笔下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学过的某首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景的句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正如朱熹在《观 书有感》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及诗歌赏析。(5 分) (1)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量的交通宣传语纷纷涌现,比如“没有红灯停,哪有绿灯 行”、“退一步海阔天空,抢半秒飞来横祸”等等,请你再为交通安全写出一条充满关爱的 警示宣传语。(2 分) (2)请对下面这首诗作简要分析。(提示:可从诗歌的画面、语言、意境、诗人的感情等方 面任选角度做简要分析)(3 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元好问 枝问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本部分有三类阅读材料,设题 6~26 小题,共 50 分) (—)(含 6~10 小题,共 10 分)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 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 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 不自知也, 6.选文作者与其父_____________、其兄_____________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 分) 7.对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解释都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 ) A.辙生好.为文(hào。喜爱,爱好) B.今观其.文章(qí 这样的) C.称.其气之小大(chēn 称赞,赞美) D.然.文不可以学而能(rán 这样) 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本 文 以 孟 子 充 满 “ 浩 然 之 气 ” 的 文 章 , 及 太 史 公 周 览 与 交 游 的 例 子 , 证 明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 分) 10.作者认为,写文章的关键之—在于加强内在修养。对此,你有何体会?(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含 3 个小题,共 7 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②多。”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用:资用,即路费。③御者:驾车的仆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思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项是(2 分) 例句:“我欲之.楚” A.辍耕之.垄上 B.此非楚之.路也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成语“南辕北辙”就出自本文,本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现在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 分) A.“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可翻译为:这儿方面的条件愈好,离楚国就愈远了。 B.文中强调,“马良、用多、御者善”是得以赴楚的必要条件。 C.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引出了关于“目标与方向”的议论; D.本文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有正确的方向,否则只会徒劳无功。 ) (
(二)(含 1l-17 小题,共 15 分) 联觉现象 (1)孩童时的朱利安·阿舍对父母带他去听交响音乐会有自己的看法。当描述在眼前 跳动的“幻想曲”般的场景时,他说:“我想,他们把灯光弄暗是为了方便你看颜色;”对 阿舍来说,这并不是幻觉。他是联觉者。这种人很罕见。对他们来说,一种感觉(比如音乐) 输入会引发另一种感觉(比如看到颜色)。 ②直到六年前开始在哈佛大学研究神经系统科学,阿舍才知道这一现象有个名称叫联 觉。差不多任何两种感觉都能结合在一起。视觉能唤起声音,声音能唤起味觉,而更常见 的是,黑白数字和字母会变得有颜色,对帕特里夏·林恩·达菲来说,5+2=绿色,也就是 她眼中 7 的颜色。听起来是不是很荒唐? ③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家把联觉视作过于活跃的想像而不予考虑。但是 近几年他们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不仅利用现代技术说明确有其事,还通过研究这一现 象寻找人脑创造力的线索。退休的神经学家理查德·西托维奇说:“联觉不是一种奇特的现 象,它是进入人脑巨大领域的一扇窗。” ④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拉马钱德兰博士和理查德·哈伯德 2001 年作了一项研究,他们让 志愿者在一系列数字 5 中找出隐藏的数字 2。多数人花了数分钟才把所有的 2 找了出来。而 对联觉者来说,2 与 5 的不同会转变成颜色的对比,让数字 2 立刻凸显出来。拉马钱德兰说: “这证明,的确存在(联觉)这种感觉现象。”牛津大学的科林·布莱克莫尔和梅甘·史蒂文 证实,当一名联觉者听到某些话语并称看到颜色时,其脑中关键的一处颜色处理区域的确 桩激活了。史蒂文说:“有意思的是,他 10 年前就失明了。” ⑤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联觉?科学家正在寻找或许有助于解释这一神秘现象的原因。联觉 者脑中的感觉区域的联系可能异常地密集,也可能是他们的大脑激活了通常受到抑制的一 些联系。我们大多数人的脑中肯定存在类似的联系。 ⑥这具有不同寻常的含义,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仅具有这种联系,而且定期使用它们, 只是使用频率很低,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联觉显然与创造力有关。一项新的调查结果发 现,在 84 名联觉者中,有 26 名是职业画家、作家和音乐家,还有 44 名是技艺精湛的业余 爱好者。联觉者最终会过上一种更加富于表现力的生活。对他们来说,联觉是这种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 ⑦画家卡萝尔·斯带恩把她所看到的音乐画下来。对她来说,联觉还回答了较为普通 的问题,比如:“哪种录音方法能使声音更关?CD 还是唱片?”她说是唱片,因为“颜色更美, 就像有人给了它们更多光泽”。不用争了,眼睛给出了答案。 11.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2.请指出本文主要采用的两种说明方法。(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摘抄出第⑥自然段画横线部分中起中心作用的句子。(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⑦自然段的故事可以具体印证第①自然段中的哪句话?(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自然段说“他是联觉者。这种人很罕见。”在第⑥自然段又说“我们大多数人可能 不仅具有这种联系,而且定期使用它们。”两者的表述是否矛盾?为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联觉者可以通过味觉方式感知听觉对象。
B-联觉可以让后天致盲的不幸者重见光明。 C.联觉看可以通过视觉力’式感知和表达听觉感知对象的特征,只是这样的情形很难 为普通人真切地理解与接受。 D.联觉是—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人类的感知现象,因受科学认识水平的局限.长期以 来被错误地理解了。 17。围绕说明对象,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说明,其中之—是说明了人们突破惯性思维认识 联觉现象的历史过程。由这样的认识过程,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18—26 小题,共 25 分) 感动是一种养分 ①常常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 ②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臂..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 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都不曾留 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③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着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 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 落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 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 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 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 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 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心中,默化成为一曲悲壮的挽歌 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④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只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⑤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疼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和一条狗,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 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 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呢? ⑦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妖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 么而清波荡漾,一尾鱼围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⑧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 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理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 来,为讲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 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 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⑨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⑩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 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 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 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 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
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 畅,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11)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 能感动,即使把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 权。 18.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手臂”的含义和表达效果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②、③自然段中列举了五种感动“我”的情景,包括____________、小鸟跳跃、 ________________、露珠闪耀、群蚁缓行。(2 分) 20.结合上下文意,说说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特质”指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第⑧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①自然段中横线上需续写—句话,与前文意思相承接。(3 分)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文章第⑩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你怎样理解?(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若把全文划分为三部分,你能否归纳段意,试试看。(3 分) 第一部分(①-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⑤—⑧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⑨-⑩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全文内容,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本文在写作上特点鲜明,请就你感受最深的方面谈谈体会。(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三、写作(50 分) 27.下面两题任选其一 (1)生活中既有探索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又有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总之,充满着酸 甜苦辣。请以“__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①根据自己的写作 实际,填写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成长”、“读书”、“交友”、“旅游”、“成功”、 “失败”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 600。 (2)生活中处处有考试,也就时时需要交上答卷,有的是具体的,有的是抽象的。围绕“答 卷”,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人和事。请以“答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2)分析能从任一角度入手,符合题干 3.浮躁、躁动等 富有、富足等 4.(1)尚思为国戍轮台 (2)马作的 一、1.略 2.C 卢 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长烟落日孤城闭(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天街小 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1)如:高高兴兴 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生命在手中,幸福在脚下 亲人盼你平安归 行人、车辆各走其道, 安全伴你一生行(回答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要求,语言流畅即可。 二、(一)6.苏洵(苏老泉)、苏轼(苏东坡) 7. C 8.难道(他们)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9.“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 10.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段落,丰富自己的语言;博览群书,汲取精华;关注自然、社 会、 人生,多观察,多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力求创新。 附加题 (1)A (2)心里想着要南去,却驾车往北走行动和目的相反,导致远离目的: (3)B (二)11.联觉或联觉现象。 12.举例子 列数据 引用(任意两种均可) 13.联觉显然与创造力有关 14.一种感觉(比如音乐)输入会引发另一种感觉 15.不矛盾。因为前者已经是联觉者,而后者仅是具有可能成为联觉者的条件的人。 16.B 17.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三)18.树枝 比喻,生动形象 19.果实坠地 朋友致意 20.指生命中充满生机的本质。(意思对即可) 21.关注——朵花为何鲜艳妩媚,一茎草为何摇曳多姿,一湖水为何清波荡漾,一尾鱼为 何跃出水面,关注类似这些能给我们予感动的种种情景。(言之成理即可) 22.开放性试题,意思对、表意完整、语言流畅即可。如:我始终是一个受益者,在她的 滋养下,渐渐长高、长大。 23.人即使身处最艰苦最痛苦的生活环境,感动都能使人保持人格及说话的本能。(意思对 即可) (比如看到颜色) 崇高的养分,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24.第一部分(①—④段):人们常常会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第二部分(⑤—⑧段): 生活中,人们常常不可抗拒的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第三部分(⑨-⑩段):感动始终是一 种 25.标题直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感动能使人钟爱自然,深爱生活,完善自我,能让人不 丧失良知和天性。 26.可从语言精美,线索明晰,叙议结合等方面任选一个特色阐发,意思完整,言之成理 即可。 三、27.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