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注意审题,细心计算。(26 分)
1. 直接写得数。
84÷4=
3
7
32+48=
2
7
500×4=
7
8
78-36=
5
8
304×2=
700×9=
25×4=
46÷2=
12×4=
40+26=
【答案】21;2000;608;6300
5
7
80;42;48;66
;100;23
2
8
;
【解析】
【详解】略
2.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9÷4=
560×9=
802×6=
※89÷3=
【答案】19……3;5040;4812;29……2
【解析】
【分析】第一、四题:按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
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 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验算:按整数乘法
计算,最后把余数加上,据此解答。
第三、四题:按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据此解答。
【详解】79÷4=19……3
560×9=5040
4
1 9
7 9
4
3 9
3 6
3
5 6 0
9
5 0 4 0
802×6=4812
89÷3=29……2
8 0 2
6
4 8 1 2
3
2 9
8 9
6
2 9
2 7
2
验算:
2 9
3
8 7
2
8 9
二、认真思考,准能填好。(22 分)
3. 用 2 个边长 3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18
【解析】
【分析】用 2 个边长 3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为:3+3=6 厘米、
宽为 3 厘米,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周长。
【详解】(3+3+3)×2
=9×2
=18(厘米)
【点睛】首先要分析清楚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多少,再作进一步解答。
4. 明明带 13 元钱去买书,每本书 4 元钱,他最多能买(
)个本,还剩(
)元
钱。
【答案】
①. 3
②. 1
【解析】
【详解】13÷4=3(本)……1(元)
5. 在括号里填“>”“<”或“=”。
130×5(
)150×3
824÷4(
)260
5999 克(
)6 千克
4500 克(
)45 千克
27+58(
)58+27
70-32(
)70-
23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1)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2)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3)、(4)1 千克=1000 克,把千克换算成克作单位,再比较大小。
(5)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6)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详解】(1)130×5=650,150×3=450,650>450,故 130×5>150×3。
(2)824÷4=206,206<260,故 824÷4<260。
(3)6 千克=6000 克,5999 克<6000 克,故 5999 克<6 千克。
(4)45 千克=45000 克,4500 克<45000 克,故 4500 克<45 千克。
(5)27+58=85,58+27=85,故 27+58=58+27。
(6)70-32=38,70-23=47,38<47,故 70-32<70-23。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整数加、减、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还考查了质量单位的换
算。
6.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数学书约重 300(
)
黑板大约长 3(
)
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为 6(
)
2 袋洗衣粉共重 4(
)
【答案】
①. 克
②. 米
③. 小时
④. 千克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详解】数学书约重 300 克
黑板大约长 3 米
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为 6 小时
2 袋洗衣粉共重 4 千克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7. 下面运动属于平移的有(
)。
①拉开抽屉 ②国旗升降 ③电梯上下 ④打开水龙头
【答案】①②③
【解析】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
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运动。
【详解】①拉开抽屉属于平移运动;
②国旗升降属于平移运动;
③电梯上下属于平移运动;
④打开水龙头属于旋转运动;
所以属于平移的有①②③。
【点睛】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从如图可以看出,黄花有 18 朵,红花朵数是黄花的_____倍,红花有_____朵,两种花一
共有_____朵。
【答案】
①. 3
②. 54
③. 72
【解析】
【分析】从如图可以看出,黄花有 18 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是表示黄花的线段的 3 倍,
即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3 倍。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黄花的朵数乘 3 就是红花的朵数;然后
再把红花、黄花的朵数相加就是两种共花的总朵数。
【详解】如图
18×3=54(朵)
54+18=72(朵)
即从如图可以看出,黄花有 18 朵,红花朵数是黄花的 3 倍,红花有 54 朵,两种花一共有
72 朵。
【点睛】解答图文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所提供的信息,弄清条件和问题,然后再选择
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
9. 一袋奶糖重 750 克,妈妈买了 4 袋这样的奶糖,一共重_____克,合_____千克。
【答案】
①. 3000
②. 3
【解析】
【详解】750×4=3000(克)
3000 克=3 千克
一共重 3000 克,合 3 千克。
10. 小娟练写毛笔字。她第 1 天写了 12 个大字,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写 3 个。比如说她
第 2 天写了 15 个,她第 4 天写了(
)个大字,她第 5 天写了(
)个大字。
【答案】
①. 21
②. 24
【解析】
【分析】已知第 1 天写了 12 个大字,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写 3 个,第 2 天写了 15 个,据
此求出第 3 天写了多少个大字,再求出第 4 天写了多少个大字,最后求出第 5 天写了多少个
大字。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第 3 天:15+3=18(个)
第 4 天:18+3=21(个)
第 5 天:21+3=24(个)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确定先算什么,最后再算什么。
11. 下面 9 个交通标志图案中,有(
)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4
【解析】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据此解答。
【详解】第 2 个图形、第 4 个图形、第 5 个图形、第 6 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有 4 个图
形是轴对称图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及辨认。
三、仔细推敲,作出判断。(10 分)
12. 120 5 的积的末尾只有 1 个 0。(
【答案】×
)
【解析】
【分析】先计算出120 5 的积,然后再判断即可。
【详解】120 5 =600,即120 5 的积的末尾有 2 个 0。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围成长方形,另一根围成正方形,它们周长相等。(
)
【答案】√
【解析】
【分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两根绳子同样长,所以无论围成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周长都一样。据此解答。
【详解】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比,两者
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周长的定义应用,掌握周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 3 千克棉花与 3 千克铁一样重。(
)
【答案】√
【解析】
【分析】直接判断重量是否相等,相等就一样重,不能就不一样重。
【详解】棉花的重量是 3 千克;铁的重量也是 63 千克;因为,它们的重量都是 3 千克;所
以,3 千克棉花和 3 千克铁一样重。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对重量的理解,容易直接忽视重量而直接根据经验判断棉花和铁这两个物
体的重量。
15. 把一个苹果分成 5 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1
5
。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1
5
,而此题没有“平均”两字,
因此得解。
【详解】因为不一定平均分这个苹果,所以每份的大小可能不同;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得是具体的数量还是分率,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
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没有“平均”两字,则不能用除法。
16. 正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8 分)
17. 下面图形都是用四个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们中周长最短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A.图形是长 1×4=4(厘米)、宽 1 厘米的长方形;
B.图形是边长是 2×1=2(厘米)的正方形;
C.图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平移,转化为长 1×3=3(厘米)、宽 2×1=2(厘米)的长方形;
D.图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平移,转化为长 1×3=3(厘米)、宽 2×1=2(厘米)的长方形;
【详解】A 的周长是:(4+1)×2=10(厘米);
B 的周长是:2×4=8(厘米);
C 和 D 的周长是:(3+2)×2=10(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8. 与 4000 最接近的数是(
)。
A. 3990
【答案】B
【解析】
B. 4001
C. 4100
【分析】分别求出与 4000 的差,哪个数相减的差最小,则表示这个数与 4000 最接近。
【详解】A.4000-3990=10
B.4001-4000=1
C.4100-4000=100
1<10<100
则与 4000 最接近的数是 4001。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下面哪种物体大约重 1 千克(
)。
A. 一头猪
【答案】C
【解析】
B. 一支铅笔
C. 2 包食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头猪大约重 100 千克,一
支钢笔大约重 100 克,2 包食盐大约重 1 千克。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2 包食盐大约重 1 千克。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单位的认识,较轻的物品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计量。解决本
题时应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计量单位,灵活的解答。
20. 一台电脑 4850 元,一台空调器 2088 元。如果两种都买,大约带(
)元就足够
了。
A. 6000
【答案】C
【解析】
B. 8000
C. 7000
【详解】解:4850≈5000,2088≈2000,5000+2000=7000,4850+2088≈7000。
故答案为:C。
“大约”二字说明是要求估算,估算时把两个数都看作整千数进行估算即可。
五、看清要求,动手操作。(8 分)
21. 下图每格边长 1 厘米,按要求画图并填空。
画一个周长是 16 厘米的长方形。所画长方形,长(
)厘米,宽(
)厘米。
【答案】画图见详解;5;3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16÷2=8(厘米),可以画一个长为 5 厘米、宽为
3 厘米的长方形。(答案不唯一)
【详解】
所画长方形,长 5 厘米,宽 3 厘米。(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24 分)
22. 一条裤子的价格是 18 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 2 倍,买一套这样的衣服共用
多少元钱?
【答案】54 元
【解析】
【分析】用 18 乘 2 求出一件上衣的价格,再加上 18 即可求出买一套这样的衣服共用多少元。
【详解】18×2=36(元)
36+18=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