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云南文山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Mg 24 S 32 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
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B. 潮汐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A. 石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符合题意;
B、潮汐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D、地热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幼儿及青少年缺氟可能会患
B. 贫血
C. 甲状腺肿大
D. 龋齿
A. 佝偻病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故 A 不符合题意;
B、缺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故 B 不符合题意;
C、缺碘或碘摄入过多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故 C 不符合题意;
D、缺氟容易引起龋齿,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 KCl
B.
NH SO
4
2
4
C.
Ca PO
3
4 2
D.
NH H PO
4
2
4
【答案】A
【解析】
【详解】A、 KCl 中含有 K 营养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B、
4
2
NH SO 中含有 N 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4
4 2
3
C、
Ca PO 中含有 P 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 4
2
NH H PO 中含有 N、P 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4
故选 A。
4.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C
【解析】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详解】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
故选 C。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用橡胶塞塞
住试管
C.
倾倒液体
D.
蒸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防止发生火灾,实验操作错误;
B、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
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实验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实验操作错误;
D、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 D。
6. 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 pH 在 4.5~5.5,该土壤呈
B. 酸性
C. 中性
D. 无法确
A. 碱性
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pH<7 呈酸性,pH 约 4.5~5.5 的土壤呈酸性。
故选 B。
7.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B. NaCl
C. Fe
D. He
A. H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O2 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NaCl 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B 符合题意;
C、Fe 表示铁这种物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D、He 表示氦气这种物质,是由单原子氦原子构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 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难溶于水
C. 密度略小于空气
D. 不支持
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性质是化学性质。
【详解】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 D。
9. 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B. 木炭
C. 红磷
D. 硫粉
A. 铁丝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燃烧,故 A 错误;
B.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 B 错误;
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集气瓶中的液面会上升五分之一,故 C 正确;
D.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 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霉变花生洗净后食用
B.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
C. 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D.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洗净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 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成分
面料:棉 85%;锦纶 15%
绣线:聚酯纤维 100%
里料:涤纶 100%
A. 棉
【答案】A
【解析】
B. 锦纶
C. 聚酯纤维
D. 涤纶
【分析】天然纤维是指从自然界生长或形成的或人工培植的植物中、人工饲养的动物中获得
的适用于纺织用的纤维;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
【详解】A、棉花属于自然界生长、人工培植的纤维,为天然纤维,故 A 符合题意;
B、锦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 B 不符合题意;
C、聚酯纤维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 C 不符合题意;
D、涤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 食盐溶液
B. 硝酸钾溶液
C. 酒精溶液
D. 蔗糖溶
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食盐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是固体,故 A 错误;
B、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是固体,故 B 错误;
C、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是液体,故 C 正确;
D、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是固体,故 D 错误。
故选 C。
13. 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B.
PM
10
C. CO
D.
3O
A.
2NO
【答案】A
【解析】
【详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PM10、CO、O3 不能形成酸雨。
故选 A。
14.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 C 正确,不符合题
意;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 3%~5%的 NaHCO3 溶液
冲洗,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
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 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 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 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 A 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 B 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 C 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 D 说法错误;
故选:D。
16.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物是氧化物
B. 乙物质的 1 个分子由 2 个原子构成
C.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1:1
D. 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2H5OH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点燃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 CO2、H2O 属
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1 个乙物质分子是由 2 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C2H5OH)、乙(O2)的分子个数比为 1:3,故选
项说法不正确;
D、甲为 C2H5OH,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选项说法正
确。
故选 C。
17. 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则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不符合题意。
B、夏季下雨之前,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氧气的
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氧气,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不符合题意。
D、增大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溶解量,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水和氧气
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池的含氧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
CO NH 和 2
2 2
K SO
4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鉴别 2H 和 4CH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
提纯混有少量 NaCl 的
KNO
3
固体
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尿素和硫酸钾与熟石灰都不反应,无法鉴别,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反应才有刺激性
气味气体产生,故 A 错误;
B.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甲烷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