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24)
1.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
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说明改革
开放是(
)
A. 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B 说法正确。A 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CD 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故选 B。
2. 以下重大事件与时间节点对应无误的一组是( )
①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②1949 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③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④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改革开放。
③④:依据教材知识,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①错误;
②:1956 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对象的
社会主义改造,才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建立起来,我国才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错误;
故本题选 C。
3.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
生在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这一现象“好”在( )
A. 解决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B. 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C. 缓解了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D. 表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共同富裕。
B: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增多,体现了在我国坚持城乡协调发
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B 说法正确;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A 错误;
C:该现象并没有缓解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C 错误;
D: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 B。
4.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
( )
①天地之大,黎元 为先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③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④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③: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意思是天地虽然广
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体现了人民的重要地位;“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体现了重视人民的利益;①③
都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符合题意;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意思是使天下达到太平在于人才,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不符
合题意;
④:“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意思是法律条例,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是治理国家
的根本,体现了法治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5. 小宁收集了以下时事素材,下列选项最能概括以上内容的是( )
>耐盐水稻亩产创下新纪录,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
>手机 App 纷纷推出老年人模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
沟”;
>街道创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更好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A. 创新是个人或团队的创造活动
B.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 科技强国已经建成
D. 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改变生活、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的认识和把握。
A:创新是个人或团队的创造活动,不能完整概括时事素材的内容,A 说法排除;
B:四则素材分别说明创新带来粮食高产、提高科学素养、带来生活便利、便民利民,共同
说明了创新让生活更美好,B 说法正确;
C: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还不是科技强国,C 说法错误;
D:材料未体现制度创新,D 说法排除;
故本题选 B。
6. 11 月 4 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会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每天巡
馆,发现“仿冒产品”立刻拿下;他们设立服务点,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服务。这体现了
( )
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②我国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提升
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就能够保护创新 ④知识产权共享,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的有关知识。
①②:依据题文描述,第四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现知识产权侵权“零投诉”,表明保护
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我国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提升,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就能够保护创新”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③;
④:知识产权共享,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与题文主旨不符,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 A。
7. 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是 ( )
①参与选举
③参加工作
A. ①②④
C.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②参加政府听证会
④参加职工代表大会
B.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①②④:据教材知识,参与选举,参加政府听证会,参加职工代表大会都是公民参与民主生
活的表现,故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
③:参加工作与公民的民主生活无关,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8. 对下图漫画《不容玷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②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③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
④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知识点。
①②④:漫画内容体现了我国打击贿选行为,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此举有利于保
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题文中没有体现司法机关坚持公正司法,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9.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 )
A. 习近平法治思想
B. 依宪治国
C. 依宪执政
D. 党的领
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
A:根据所学知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A 说法符合题意;
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故本题选 A。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总体目标,到 2025
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下列对法
治政府认识正确的有( )
①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③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健全政府各项治理体系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A.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政。
①③:分析可知,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
必须为”,①③正确;
②: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②错误;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11. 北京冬奥会亮眼的“中国风”备受外媒追捧。冬奥会徽的汉字设计、开幕式的 24 节气
倒计时、焰火“迎客松”……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这体现了(
)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独秀
B. 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全盘传承
C. 中外文化差异日渐消除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识。
A:观点错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B:观点错误,“全盘”说法太绝对;
C:观点错误,“消除”说法太绝对,应尊重文化差异;
D:观点正确,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坚定
文化自信;
故本题选 D。
12. 2022 年 10 月 6 日,四川省通济堰等四处成功入选 2022 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
遗产名录。目前( )
A. 可以增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B. 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
C. 表明中华文化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D. 有利于抵制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题干表述了四川省通济堰等四处成功入选 2022 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体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A 说法正确;
BC:“最优秀、世界各国”说法太绝对,错误;
D:文化具有多样性,需要交流互鉴,错误;
故本题选 A。
13. “202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半岁时双耳失聪,听不见任何声音。但她克服重
重阻碍,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努力前行。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考上重点大学,最终被清华大
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江梦南用梦想与行动诠释了( )
A. 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
B. 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 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D.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
B:题干中,江梦南用梦想与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B 说法符合题意;
ACD:江梦南的梦想与行动与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爱好和平的民族
精神无关,排除 ACD;
故本题选 B。
14.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在空间上不是封闭的,在时间上不是停滞的,而是一个鲜活有机、不断吸纳的生命系统。这
说明( )
A.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髓
B.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D.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
C:中华民族精神在空间上不是封闭的,在时间上不是停滞的,而是一个鲜活有机、不断吸
纳的生命系统,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所以 C 正确;
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以 A 错误;
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 BD 排除;
故本题选 C。
15.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此,青少年应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A. 当代中国最为鲜明的特色
B.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C.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D. 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青少年应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
神的集中体现,C 说法正确;
A: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为鲜明的特色,A 不合题意;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B 不合题意;
D: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D 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6. 实施“三孩”政策,从侧面折射出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是( )
①大量的人口流动 ②人口增速趋缓
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④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新特点。
②④: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实施“三孩”政策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人口形势的新变
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因此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人口状
况的新特点是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在题干中未涉及,故排除①③;
故本题选 D。
17. 下面两张照片间隔 60 年,拍摄的是塞罕坝林场的同一地点。经过三代林场人的艰苦奋
斗,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的巨变( )
①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②说明地球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③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
④说明我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①④:经过三代林场人的艰苦奋斗,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塞罕坝从“一棵
树”到一片林海的巨变,说明我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中国经验,所以①④正确;
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的情况,所以
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 B。
18. 多年来,天津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以“新栽杨柳三千里,踏上新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