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江苏泰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今年的“胡瑗读书节”活动以“阅读让城市更文明”为主题,zhǐ在展示我市“书香泰州”
建设取得的成果,培养市民 chóng 尚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市民投入到大阅读的环境中,去吸
取知识和思想文化的 qióngjiāng,从而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整体水平。
【答案】旨 崇 琼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首届“泰州名匠”推选活动,目的是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市发展的各个环节。
B.徐先生创作的荷风千里这幅画,将古雅的气韵、明快的时代感融合在一起,受到大家的
好评。
C.市交警大队制定多项制度,解决事故处理如何更高效的问题。
D.“真了不起,这些见义勇为的英雄!”看了电视报道后,小刚赞叹道。
【答案】B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泰州市政府别出心裁设立“蜗牛奖”,可谓单位考核机制上的一大创举。
B.“和谐号”动车驶进泰州站,对我市场融入沪宁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意义是不言而
喻的。
C.“我马上要讲讲这次参与旅游节活动的感想,请大家洗耳恭听。”马大姐说道。
D.我们漫步在静谧的古银杏森林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C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 1 分,第⑤题 4 分)
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⑤边塞风光常常在诗人笔下显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王维在《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诗句中描绘了塞外平旷、壮观的独特风光;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用新颖传神的比喻描写塞外雪景,颇有浪漫
色彩。
5.名著阅读。(6 分)
(1)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在松涧火云洞落难,徒弟
(填人物)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
伏了红孩儿。取得真经返归途中,老鼋作梗让师徒又经受了一次磨难,他作梗的原因
是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3 分,选对一项得 1 分,
选对两项得 3 分,多于两项得 0 分。)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加艰苦的筑路时得了伤寒,这次病愈后,保尔在烈士
公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
B.“可是他的手颤抖的厉害,地图画得一塌糊涂,屋子里掀起一片嗤笑声……他头顶上有个
小孔通往顶楼,这时一只猫儿突然从这个孔里掉下来。”这段话出自《汤姆索亚历险记》,它
描写了阿尔弗雷德同学被汤姆捉弄的情景。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经历了观看绳 上跳舞,用手帕缚成平台表演
军事演习的游戏,在集市做各种姿势赚钱以及参观首都密尔敦多等事情。
D.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如何长买《山海经》,长妈妈
讲美女蛇故事,闰土父亲传授雪中捕鸟的方法等。
E.《水浒传》中金氏父女被渭州状元桥下绰号“镇关西”的郑屠夫欺压,幸得当地人称“花
和尚”的鲁智深仗义相救。
【答案】(1)悟空
成人身的问题。(意思对即可)(2)A
因为唐僧忘记了 帮它问如来它什么时候能够脱壳(转世),彻底修
D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新华中学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微”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微”讲堂】“五四”青年节前夕,初三(1)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时事讲堂活动。活动
主题是“责任·担当”。 整个过程以研讨为主,开展社会责任大家谈。活动中,40 多名同
学踊跃发言,讨论“子女、学生和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等热点问题。
请将此活动写成一句话新闻。(30 字左右)(2 分)
【答案】(1)“五四”前,初三(1)开展了以“责任·担当”为主题的讲堂活动。
(2)【“微”公益】3 月 5 日,学校组织团员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
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小华参加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这次‘微’公益活动既给
老人带去了温暖,又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具体化。”王老师觉得,
小 华 的 感 言 前 后 分 句 有 递 进 关 系 , 关 联 词 用 的 不 妥 , 于 是 针 对 修 改 方 法 向 他 解 说 :
“
【答案】小华,【称呼】 给 老人带去温暖是志愿者精神的具体表现,‘弘扬了志愿者精神,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具体化’更进了一层,是‘给老人送温暖’的提升。‘既……又……’
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我觉得用在这里不妥,【理由】应该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
仅……而且……”,【要求】你认为呢?
”(3 分)
(3)【“微”视听】围绕德育主题,初二年级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短片,开展有意义的视
听活动。
以下是观看的部分短片截图,请从备选项中为每幅图选出最贴切的一个主题。(填序号)(3
分)
图 1 央视报道《南京大屠杀纪实》 图 2 社会道德伦理公益微电影《孝道》 图 3 清明节
专题片《溱潼会船》
备选项:A.传统 ·美德
D.爱国·铭记
图一选(
【答案】D
E.意志·毅力
图二选(
B.友善·和谐
C.节日·文化
图三选(
)
)
A
C
F.敬业·责任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 7 题。(6 分)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楼(韦应物①)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②,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②守,担七任太守。③红树,只是
满树红叶。
7.(1)“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
抒情的一句是“
(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3 分)
(3)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 )(2
分)
A.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答案】 (1)万里念将归 (2)“流岁暗蹉跎”指时光白白流逝,诗人登楼远眺,感慨时光
虚度,为下文抒发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怀作铺垫。 (3)B
”。(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
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
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
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
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
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能鸣善舞:
③百姓始稍稍复集: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②即时敛兵授甲:
④命鼓行而进:
(
)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2 分)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 分)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答案】
8.(1)①擅长 ②盔甲 ③才 ④擂鼓、击鼓 (2)D
9.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1)(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 (2)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又
何必参与呢?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
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
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
12.根据要求,简要概括后完成填空。(4 分)
(1)结合第①段内容推断:食品若不经过冷冻直接储存,会因为 哪些方面的原因而降低品
质?(2 分)
①被空气“氧化" ②食品中自身成分产生“化学反应” ③
(2)阅读第③段, 说说“缓慢冷冻”需要哪些条件。(2 分)
①家用电冰箱②
③
数小时
1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4 分)
14.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对下列现象作出解释。(2 分)
④
④食品完全冻结需要
【链接】材料一 “对蔬菜进行解冻后,与冷冻前相比,酶的活性更强。从而会促进化学
(日本东京海洋
反应,导致蔬菜变色或者气味变大。”
大学铃木徼教授语)
材料二 酶,有机化合物,由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加速有机体
内 的 化 学 变 化 , 如 促 进 体 内 的 氧 化 作 用 、 发 酵 等 。
(《新华大字典》)
【现象】市场上出售的什锦蔬菜等,会在冷冻前稍作焯水处理。有的家庭对蔬菜冷冻保存
前也适当进行热烫处理。
注:焯,把蔬菜放进开水里略煮一下就捞出,也叫做“热烫"。会破坏细胞结构和蛋白
质的活性,减少水分。
【答案】
12.(1)潮湿 微生物的活动 (2)低温(约-1 8℃) 无风
13.“根据……研究”表述严谨,表明结论是有依据的。“温度低于 O℃时”数据精确,“低
于”准确地说明了发生“冰核”的温度;“极小的冰的结晶”是对“冰核"的补充说明,用“极
小的”表限制,在程度上进行限制,突出了其大小。
14.蔬菜能较久保鲜,是因为焯水冷冻能中止蔬菜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细胞结构和蛋白质
的活性,减少水分,抑制氧化反应和内部的化学反应。
(四)阅读韩皓月的《印象》一文,完成 1 5~1 7 题。(1 0 分)
①记得《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不必使出“降龙十八掌”,所有的侠客见了,都会抱拳叫
一声“洪老前辈”。让他扬名立万的,不是绝世武功,而是留给别人的侠肝义胆的印象。
②生活中,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擦肩而过,也会给对方留下印象,譬如,你是一个和善的人,
还是一个凶恶的人。如果相处的日子长了,大家还对你没什么印象,那一定是你混到了中庸
的位置上,说不上好,也算不 上坏,马马虎虎,一辈子混下去了。
③在富有和贫穷之间,有良知的富人和有骨气的穷人,会让人印象深刻。在美和丑之间,心
灵美的比模样好看的,更让人印象深刻。其实,除非对你有想法,否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
你的长相。大家在意更多的是你活成了什么样,而不是长成了什么样。
④你说过刻薄的话,尽管听的人嘴上什么也不说,但心里会想:这个人咋这么损呢?你做过
刻毒的事,旁观的人一扭头走了,但心里会说:这个人咋这么阴呢?印象,就是别人表面上
跟你嘻嘻哈哈,但爱憎已在心里。
⑤一个爱吃亏的人,会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爱占便宜的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另一个爱占
便宜的人也瞧不上他。是的,没有谁会喜欢自私的人。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在一定程度
上还能宽恕自私,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曾自私过。因为惭愧,所以姑息。
⑥印象一旦形成了,是很难被改变的。张嘴就是谎话的人,讲了真话也没人敢相信。坏事做
尽的人,偶尔做件好事,也没人会认可。一个人,若留给人的印象是从人性丑恶处来的,就
再难撼动了。人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算被人看透了。
⑦有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生,若干年之后男生才知道,女孩之所以爱他,只是因为在某次
野营的时候,他每次切完菜放置刀的时候,都要刀刃朝里,刀背朝着大家。生活中,好多刻
骨铭心的印象,都来自于小细节。看好一个人与看穿一个人,始于细节,终于印象。
⑧一切都在细节里发酵,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选自《时代青年》,有改动)
1 5.说说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3 分)16.文章第③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什么?(4 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⑦段在全文论证过程中的作用。(3 分)
【答案】
15.①引出议论的话题;②作为论据证明文章中心论点;③引用人们熟悉的故事,引起阅读
的兴趣。
16.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印象与人的长相无关,对人物的印象体现了人
们的爱憎感情。
17.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细节决定人们的印象,是论证的深入,为后文总结全文,揭示
中心论点做铺垫。
(五)阅读毕亮的《会走路的花》,完成 1 8~2 1 题。(20 分)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
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②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
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
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 ,
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
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
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
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
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
吹的样子。
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
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
鸣,丝毫没觉得疹人,草原实在 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
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
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
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
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
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于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
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
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
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
⑩云一直都在。
(11)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
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
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
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
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12)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
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
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13)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
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
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
1 8.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6 分)
①
③
→②
→云与鸦黑白相映→
→云是“会走路的花”。
19.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 分)
(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 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3 分)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我"面对不同的云无法描述的情形,文章结尾呼应了这句话。
B.“云一直都在”独立成段,与第⑥⑨段一样,只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
C.第⑩段朋友圈的反应与“我”的“随便”“随手”形成反差,突出昭苏的云干净清澈
的美。
D.文章第(12)段作者由昭苏的云引发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2 1.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有“云”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
的 手法和作用。(6 分)
【链接】材料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
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海燕》)
材料二 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老舍《在烈日
和暴雨下》)
【答案】
18.①乱云汇聚 ②云雨交加 ③白云映蓝天
19.(1)“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手法】说明云很低【内容】,“扯下”一
词将云形象化【效果】,“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内容】。
(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比喻为“会走路的花”,形象地写出了云的美丽和动感。
②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云。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我”
对云的喜爱,对昭苏的热爱的情感。③表达了对那些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 老人
的敬意的情感。
20.B
21.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人格,用云象征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
人们;材料一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乌云象征了黑暗的反动势力,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主旨
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写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环境;材料二中运用了环境描写的
手法,乌云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写暴风雨作铺垫,进而表现人物的命运的悲惨。
三、作文:请以“学着这样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2)不少于 6 OO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 分)
参考范文:
每个人都会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机会,但当命运之石放在你的手心时,你知道该如何使它
变得有意义吗?也许你会说,有意义的人生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啊!
于是我常常问自己:怎样做才算值得?才算没辜负我这一生?翻开史册,我找到了答案。
只因为罪臣的一句伸辩,他下放监牢、受尽折磨,在这样曾使无数人心胆俱裂的环境中,
他用自己不屈的意志挺了过来。他在受酷刑折磨的同时,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生命—
—着《史记》!他用生命,呕心沥血完成了这一部恢弘的巨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句评价一点都不过分,与其用它来评价《史记》,不如用它来评价司马迁。但为什么司马
迁能顶着这样的痛苦去写《史记》呢?原因不言而喻。但我明白,他的“值得”是一位文学
家对“真”的一种向往、一种渴望、一种追求,他相信他是值得的。
而赵普呢?身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荐贤不惜屡屡冒犯皇威,在当时看来,这
是拿自己的仕途和性命开玩笑。可是他不改其行,一次又一次。因为他明白,他的人生是自
己的,更是国家的,为了国家的富强,他的冒险是应该的,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才是
值得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的人文之光会永远洒在我身上,而我们呢?
为了名利不惜铤而走险;为了私欲,多少次忘记了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样做为了什么?名利、仕途、享受……这些被欲望附加在生命中的无数毒瘤。他们使人失
去了自己的本真,忘记了人生怎样才是有意义的,怎样做才算是值得的。而另一些人为了所
谓的“值得”,沽名钓誉,善恶不分,迷失了自我,殊不知浩然历史,早已明示了一切:只
有种下“做”的因,才会结出“值得”的果。在这里希望所有人都能面对历史之镜,坦然地
说一声:“这样做值得”!
参考范文:
夕阳西下,坐在灯下看书,心情郁闷,满怀惆怅!想起昨天的数学考试,一塌糊涂,简
直不堪回首。月色黄昏,漫步在乡村阡陌之上,一片荒凉。凛冽的寒风吹在身上,啊,好冷。
回想昔时,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可现在,我已经在班上排倒数了。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天真的冷了,前面是一些已被寒风杀败的残草,它们已枯,早已失
去了昔日的生机,万物哀哉!可是,一个东西忽然晃了一下我的眼睛。
那是一只受伤的麻雀,他躺在路边,翅膀早已被血染成红色,他另外一只翅膀奋力的扑
打着,他尝试着飞,可是都失败了,他努力挣扎着,可见,他的伤很重,“呵呵!”我随口嘲
笑道,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这么小的麻雀,如果再能飞起来,我估计太阳都要打西边出来
了。
我继续向前走,前面是一片残枝败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鸟巢,现
在一片荒凉。我只觉得我和鸟儿现在是这般相似。遭遇之痛已是不可言喻了。
走到尽头,我就往回走,于是,我便又注意到了那只麻雀,他仍是那样,努力地挣扎着,
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让他沮丧,悲哀,然而让他有了动力,他坚持不懈地挥动着翅膀,尽管他
很小,小到好像一阵风就会把他吹走,但是他仍然不放弃。渐渐地,他略微飞起来了,他还
发出了欢快的叫声,可是,过了一会儿,突然只听见“扑通”一声,他从空中摔下来,直接
落地,翻滚了几圈,发出了“吱吱”的声音,好像在说疼,这一摔使他的伤更加严重了,可
他那黑色的瞳仁,依然十分坚定,完全没人想要放弃的念头。他继续挥动着翅膀,连那只受
伤的翅膀也在挥动,哪怕再痛依然在挥,他于是便飞了起来。他先飞到了树上,在枝头上继
续尝试,向天空飞去,再渐渐飞向天空。我被这只小小的麻雀震撼了,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
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的内心流动着一种敬意,就为这自由飞翔的麻雀,他没有丹顶鹤的美丽,没有金雕的
速度,没有狮鹫的力量。他持之以恒,他有他独特的美丽。
我又想到了自己,这只不过是一次数学考试,这次考得不好,只要上课认真,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