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一选。(2×9+3×3=27 分) 1. 冬冬用竖式计算 436+392,竖式中的“1”表示( )。 B. 1 个十 C. 1 个百 D. 1 个千 A. 1 个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竖式中的“1”所在的数位直接解答。 【详解】竖式中的“1”在百位上,表示 1 个百。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计数单位,明确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 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不能用 1 3 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图形的面积或一些图形的个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 3 份, 每份是它的 1 3 ,其中 1 份涂色,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涂色部分表示 1 3 ; B.由于不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涂色的 1 份不能用 1 3 1 3 ; 。 C.涂色部分表示 D.涂色部分表示 故答案为:B 1 3 表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 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3. 陈明要到 50 千米外的奶奶家,选择( )方式去合适。 B. 骑自行车 C. 乘飞机 D. 乘车 A. 步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对 1 千米实际有多长的认识,进而想象出 50 千米的长度,根据步行、骑自行 车、乘飞机和乘车的速度及快慢程度,选择乘车的方式更合适。 【详解】A.50 千米的路程步行需要大约 10 小时,不能步行; B.50 千米的路程骑自行车大约 3 小时,不能骑自行车; C.50 千米的路程乘飞机可能几分钟,这样的路程不可能有飞机可乘; D.50 千米的路程乘车大约需要 1 小时,可选乘车; 所以,陈明要到 50 千米外的奶奶家,选择乘车方式去合适。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千米的认识以及对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的认识。 4. 如图是佳华影院营业时间,青青早上 8:45 到佳华影院,她要等( )分钟才能进入 影院。 A. 5 【答案】C 【解析】 B. 10 C. 15 D. 25 【分析】用开门时刻减去青青到达时刻就是要等的时间。 【详解】9:00-8:45=15(分钟) 她要等 15 分钟才能进入影院。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熟记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5. 如图,下面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5×3×2 B. 5+3+5+3 C. 5×2+3×2 D. (5+3)
×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长+2×宽=长+宽+长+宽,解答此题 即可。 【详解】A.5×3×2 =15×2 =30 算式错误; B.5+3+5+3=16(厘米) 算式正确; C. 5×2+3×2 =10+6 =16(厘米) 算式正确; D.(5+3)×2 =8×2 =16(厘米) 算式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一盒草莓有 12 个,欢欢吃了这盒草莓的 2 3 ,欢欢吃了( )个草莓。 B. 4 C. 8 D. 9 A. 2 3 【答案】C 【解析】
【分析】把这盒草莓的个数看做一个整体,将其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1 份占这盒草莓的 是(12÷3)个,2 份占这盒草莓的 2 3 ,是(12÷3×2)个。 1 3 , 【详解】12÷3×2 =4×2 =8(个) 欢欢吃了 8 个草莓。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一份是多少, 再乘分子,求出几份是多少。 7. 丽丽今年 6 岁,妈妈的年龄是她的 6 倍,妈妈今年( )岁。 B. 30 C. 24 D. 42 A. 36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带入数值解答即可。 【详解】6×6=36(岁) 所以妈妈今年 36 岁。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四边形都有 4 条边 B.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C.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D. 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答案】D 【解析】 【分析】A.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叫做四边形; B.依据平面图形周长的意义,即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线段的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据 此判断即可;
C.正方形的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D.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 边形,它有四条线段,所以有四条边,四条边首尾相接,也组成了四个角;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A.所有的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B.因为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线段的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 条边长度的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故“长方形的周长就是 它四条边长度的和”的说法是正确的; C.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原题说法正确; D.四边形都有四个角、四条边,但是四个角不一定都是直角;如图所示: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定义、特点及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基础知识,要灵活掌 握。 9. 星光小学二年级有 150 名学生,三年级比二年级多 30 人,三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列式正 确的是( )。 A. 150-30 B. 150+30 C. 150-30+150 D. 150+ 30+150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三年级学生人数=二年级学生人数+30 人,据此解答。 【详解】150+30=180(名) 三年级有 180 名学生。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加法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10. 下面竖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D 【解析】 D. 【分析】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对对齐,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三位数的每个数字,哪位 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据此解答。 【详解】A.观察竖式,发现 6 乘个位 5 的时候,满 30 没向前进 3,错误;正确竖式如下: B.观察竖式,发现 9 乘百位上的 3,得到 27 个百,再加上个位和 9 乘十位上的 4 向前的进 位,应该是得到 31 个百,错误;正确竖式如下: C.观察竖式,发现 8 乘个位的 0 得 0,写在个位上,8 乘十位的 5 得 40 个十,十位写 0, 向前进 4,8 乘百位的 2 得 16 个百,加上进位的 4 个百,得到 20 个百,也就是 2000,错误; 正确竖式如下: D.观察竖式,发现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1. 估一估,下列算式中得数最接近 1000 的是( )。 B. 199×5 C. 309×3 D. 206×5 A. 402×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的估算方法,把算式中的整数估算成与它相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 然后在计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402×3≈400×3=1200;
B.199×5≈200×5=1000; C.309×3≈310×3=930; D.206×5≈210×5=1050; 因此 199×5 的积最接近 1000。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估算的方法。 12. 下面由四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中,周长最短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以及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分别求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再比较大小,找出周长最 短的图形。 【详解】A.图形的周长是 10 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即 10 厘米; B.(4+1)×2=5×2=10(厘米),图形的周长是 10 厘米; C.图形的周长是 10 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即 10 厘米; D.2×4=8(厘米),图形的周长是 8 厘米。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目的是学生对周长意义的掌握情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填一填。(14 分,每空 1 分。) 1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朋友每天大约要睡 9( )。 回形针的长度是 28( )。 一头大象重 4( )。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 42( )。 【答案】 ①. 小时##h ②. 毫米##mm ③. 吨##t ④. 千米##km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计量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一般以“时”为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因此计量回形针的长 度以“毫米”为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因此计量一头大象的重量以“吨”为单位。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因此计量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全程以“千米”为单位。 【详解】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小朋友每天大约要睡 9 小时;回形针的长度是 28 毫米; 一头大象重 4 吨;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 42 千米。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 小,灵活地选择。 14. 在括号里填上“>”“<”或“=”。 1 4 【答案】 1 时 20 分( 1 5 ( ①. > ②. = ③. < ) )80 分 39×6( )240 【解析】 【分析】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1 时=60 分,先换算单位再比较数据大 小;39×6 先求出结果,再比较结果大小。 【详解】因为 4<5,所以 1 4 > 1 5 ; 1 时=60 分,60 分+20 分=80 分,所以 1 时 20 分=80 分; 39×6=234,234<240,所以 39×6<240。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 15. 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纸板,把它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5 份是这个长方形的 ( ) ( ) , 读作( )。 5 8 【答案】8; 【解析】 ;八分之五 【分析】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把一块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