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甘肃白银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
则无效。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________国家而团
结奋斗》的报告。(
)
A. 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共产主义
D. 中国式
现代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时政题,解析略。
2. 2023 年 3 月 24 日,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
理暂行办法》,对校外培训机构财务活动提出了全面规范要求,明确了举办者的出资义务和
不得抽逃出资的要求,同时禁止上市公司、外商投资________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禁止中
小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培训机构。(
)
A. 幼儿教育
B. 职业教育
C. 基础教育
D. 义务教
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时政题,解析略。
3. 当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该(
)
A. 马上阻止其违法犯罪行为
B. 视而不见
C. 上前去看个究竟
D. 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善用法律的相关知识。
AC: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也要机智,马上阻止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
犯罪行为、上前去看个究竟的做法会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AC 说法不可取,排除;
B:视而不见是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B 说法错误;
D: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也要机智,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
法犯罪行为要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D 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4. 下图漫画《突然的“雨”》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
A. 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
B. 爱护花草,争做文明市民
C. 忍气吞声,彰显宽容大度
D. 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A:分析题文漫画,楼上的人因为浇花,水滴落到楼下行人,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尊重他人,A 正确;
B:爱护花草不符合漫画主旨;B 不符合题意;
C:忍气吞声是错误的,我们要敢于依法维权;C 错误;
D:这不是青少年角度,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2022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电信网络诈
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
财物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应该(
)
①保护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②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
③加强防范,不要使用任何网络软件
④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 财产权
B. 劳动权
C. 姓名权
D. 名誉权
【答案】5. B
6. A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③: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应该保护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
人信息 ;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①②
④说法正确;
③: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合理使用网络软件,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
A:从题文中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解释可以看出,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A
说法正确;
BCD:公民依法享有劳动权、姓名权、名誉权,题文中强调的是侵犯财产权,BCD 不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 A。
7.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省
会城市,黄河文化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种类富集。2023 年 2 月 1 日起,《兰州市黄河文化
保护办法》正式实施,这开创了我国城市黄河文化保护立法先河。立法保护黄河文化(
)
①有利于进一步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
②表明黄河文化保护已经成为兰州市中心工作
③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④有利于把兰州建成黄河文化旅游之都,促进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绿色发展。
①③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立法保护黄河文化有
利于进一步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有利于把兰州建成黄河文化旅游之都,促进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故
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兰州市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8. 2023 年,兰州市开展了“千人千校红色老兵进校园”活动。1000 余员老兵“红色辅导员”
成为校园红色文化“播火人”,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开展此项活动意义在于
(
)
①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
②弘扬革命文化,体味革命艰辛
③崇拜个人英雄,牢记历史仇恨
④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①②④:题干中,开展“千人千校红色老兵进校园”活动有利于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
量;弘扬革命文化,体味革命艰辛;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①②④正确;
③:我们要去弘扬英烈精神,要努力奋斗。不能去过于崇拜个人英雄,也不能牢记历史仇恨,
③错误;
故本题选 B。
9. 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马铃薯、黄芪、当归、
苹果……以前用来寄托乡愁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这说明(
)
A. 甘肃彻底解决了当前主要矛盾
B. 甘肃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
C. 甘肃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D. 甘肃农业产业发展领先全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
A:题文中甘肃省的做法有利于解决当前主要矛盾,A 说法错误;
B:甘肃还没有实现全民共同富裕,B 说法错误;
C: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甘肃省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表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C 说法正确;
D:题文中体现了甘肃省取得的成就,甘肃农业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但不能说领先全国,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0. 2023 年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间,累计 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
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形成 3000 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 42 万个工作岗位,让
将近 4000 万人摆脱贫困。这体现了(
)
A. 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C. 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达国家
D. 合作共赢理念得到所有国家认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带动沿线国家的经
济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 正确;
B: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者,不是领导者;B 错误;
C:我国不是发达国家,C 错误;
D:所有,观点太绝对;D 错误;
故本题选 A。
二、主题活动(共 30 分)
11. 【民族团结一家亲 和谐陇原展翅飞】
2022 年 8 月 20 日,中共甘肃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指
出,十年来,甘肃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
行动,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就
业,使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善。
(1)十年来,我省实施的这一系列民族地区政策有何意义。
(2)为促进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你有哪些好建议。
【答案】(1)①有利于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增进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④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⑤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①学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
务;
②在学校与各民族同学平等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③了解民族文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促进各民族共
同繁荣做贡献。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小问 1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甘肃,需要运用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实现中国梦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可链接促进民族地区共同
繁荣+增进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关键词②: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就业→可链接促进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助推中
国梦的实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为促进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提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2.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2023 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甘肃平凉的 50 岁水暖工朱彦军,凭借其
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过关斩将,勇夺亚军。朱彦军 16 岁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寒就开
始外出打工,但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30 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整个村庄都入睡了,
朱彦军的灯下还照耀着一篇篇诗词。他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印证了只要
有梦,也可化身为光。
(1)朱彦军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同为陇原儿女,请你从民族精神的角度阐述我们从朱彦军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请你引用一句古诗词(材料中的除外)为自己的人生加油。
【答案】(1)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热爱学习等。
(2)①朱彦军身上体现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
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③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
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努力拼搏。⑤我们要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思考,敢于质疑。⑥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
生。
(3)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 1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判断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
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朱彦军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30 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整个村庄都入睡了,
朱彦军的灯下还照耀着一篇篇诗词。他发扬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可链接
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热爱学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 2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50 岁水暖工朱彦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过关斩将,勇夺《2023 中国诗词
大会》总决赛亚军→可链接弘扬民族精神的教材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知识,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