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山东烟台大学生物工程原理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8 年山东烟台大学生物工程原理考研真题 一、名称解释(30 分,每小题 2 分) 1.对数残留定律 2.连消 3.能荷 4.发酵动力学类型 5.反馈抑制 6.侧系呼吸链 7.分解代谢阻遏 8.发酵逆转 9.浮选 10.反渗透 11.色谱分离度 12.模拟移动床吸附 13.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 14.吸附等温线 15.凝胶排阻层析 二、选择题(30 分,每题 1 分) 1.抗生素属于微生物的()。 (A)营养物质 (B)次级代谢产物 (C)初级代谢产物 2.味精厂谷氨酸发酵引起染菌的因素中,染菌率最高的原因是()。 (A)种子带菌 (B)空气系统染菌 (C)补料、取样带菌 3.淀粉颗粒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粘玉米和糯米含()。 (A)直链淀粉 (B)支链淀粉 (C)葡萄糖 4.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 pH 值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细菌的最适 pH 值为()。 (A)3.8-6.0 5.淀粉的“糖化”,利用的是()。 (A)a-淀粉酶 (B)蛋白水解酶 (C)糖化酶 6.淀粉水解制备葡萄糖,其中酸水解法得到的葡萄糖的 DE 值比双酶法的 DE 值()。 (A)高 (B)接近 (C)低 7.微生物对低温的抵抗力一般比高温()。 (A)弱 (B)接近 (C)强 8.在培养基连续灭菌操作中,灭菌作用是靠灭菌操作的()阶段完成的。(A)升温阶段 (B) 保温阶段 (C)冷却降温阶段 9.目前工业使用的消泡剂中,()具有效率高、用量省、无毒、无代谢性,同时兼有提高微生 物合成酶等多种优良特性。 (A)动植物油 (B)表面活性剂 (C)有机硅聚合物如硅油、硅酮树脂 10.实罐灭菌升温时,罐内的空气()。 (A)需要用蒸汽充分排除 (B)不需要排除 (C)需要抽真空排除 1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其杀灭对象是以破坏微生物的( (A)营养题细胞 (B)孢子 (C)数量 (C)6.5-8.0 (B)6.5-7.5 )为标准。
(B)1-14 (C)5-14 (B)33.3℃,73.8MPa (C)31.3℃,7.38MPa 12.发酵工业中,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是()。 (A)湿热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化学药剂灭菌 13.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补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内()。 (A)流加营养物质 (B)增加氧气供给量 (C)增加搅拌 14.淀粉的酸法水解的副产物有()。 (A)葡萄糖 (B)羟甲基糠醛 (C)氨基糖 15.发酵过程中是否染菌,可采用()的方法检查。 (A)观察溶液颜色 (B)平板培养 (C)测定化学组成 16.汽车工件电泳后需要用水淋洗,对洗涤后溶液中的漆料进行浓缩回收,可采用()膜装置。 (A)微滤 (B)反渗透 (C)超滤 17.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姜精油时,可以使用的萃取条件是()。 (A)38℃,15MPa 18.301×7 离子交换树脂适宜交换的 pH 范围是()。 (A)1-9 19.201×4 树脂是()交换树脂。 (A)强酸性阳离子 (B)弱碱性阴离子 (C)强碱性阴离子 20.混合床树脂的再生方式是()。 (A)先用盐酸溶液再生,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再生 (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再生,再用盐酸溶液再生 (C)用盐水浮选,分离出两种树脂,分别用酸碱再生 21.SephadexA-25 是()交换剂。 (A)弱酸性葡聚糖阳离子 (B)强酸性琼脂糖阳离子 (C)弱碱性葡聚糖阴离子 22.用凝胶分离纯化氨基酸、寡肽和多肽,宜选用()凝胶。 (A)Sepharose4B 23.疏水性作用层析洗脱时,一般采用()盐浓度的方法。(A)降低 (B)不变的 (C)增加 24.()膜分离方法常用复合膜。 (A)纳滤 (B)微滤 (C)超滤 25.乙醇最常用于沉淀()。 (A)蛋白质 (B)多糖 (C)氨基酸 26.BiogelP 系列凝胶的基质是()。 (A)聚丙烯酰胺凝胶 (B)葡聚糖凝胶 (C)琼脂糖凝胶 27.单位体积过滤面积大,膜一旦损坏不能更换的膜组件是()。 (A)平板式 (B)螺旋卷绕式 (C)管式 28.C18 柱反相层析洗脱时,采用()有机溶剂如甲醇或乙醇等浓度的方法。 (A)降低 (B)恒定的 (C)增加 29.用超声波法破碎下列三种细胞,最难破碎的是()。 (A)革兰氏阴性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酵母 30.固定床吸附的穿透点是指流出液浓度为起始进料浓度的()。 (A)50% 三、简答题(50 分,每题 5 分) 1.简述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染菌的主要途径。 2.微生物发酵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3.简述消泡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4.从能荷的角度解释柠檬酸发酵过程中,“只长菌,不产酸”的原因。 (C)SephadexG-200 (B)Bio-gel-P-2 (B)5%-10% (C)90%-95%
5.简述谷氨酸发酵的最理想途径,并说明原因。 6.由溶解度曲线、第一、第二超溶解度曲线所分隔出的四个区域名称及各区域特点? 7.对于 SephadexG-200 凝胶柱,流出液出口位置设置在凝胶柱高度 1/2 以上?为什么? 8.超临界流体萃取通常在哪个区域操作?为什么? 9.采用反渗透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脱盐,各有何优缺点? 10.超临界流体 CO2 萃取操作,如何实现产品的萃取和分离操作? 四、综合分析题(40 分,每题 10 分) 1.利用大肠杆菌菌株进行赖氨酸(Lys)的发酵生产,请画出代谢图谱,结合其特点说明 Lys 发酵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2.图 1 表示某实验室在进行谷氨酸发酵研究时,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发酵 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发酵液中的残糖浓度较低,大量的葡萄糖被消耗,而发酵过程中发 酵液的[OD]值持续增高,但是发酵液中谷氨酸的浓度很低,显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请 结合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具体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 图 1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曲线 3.分析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的异同点及使用场合。 4.欲采用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质,依据分离机理的不同,可以采用哪些层析方法?可用哪些 洗脱方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