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山东省中国海洋大学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8 年山东省中国海洋大学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考研 真题 A 卷 普通动物学(共 75 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两栖类最高级的脑整合中枢部位为()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大脑 2.支气管的分化是从()开始的。 A.哺乳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3.哺乳动物中最为原始的子宫类型为() A.双体子宫 B.单子宫 C.双角子宫 D.分隔子宫 4.没有泄殖腔的动物是() A.硬骨鱼类 B.软骨鱼类 C.两栖类 D.鸭嘴兽 5.终生具有脊索的动物是() A.扬子鳄 B.柄海鞘 C.白氏文昌鱼 D.真鲷 6.绝大多数鸟类具有()动脉弓。 A.左体 B.右体 C.左体和右体 D.无正确答案 7.下列动物中属于单孔类的是() A.鸭嘴兽 B.袋鼠 C.盲鳗 D.鳗鲷 8.楔齿蜥和鳄类的颅骨为典型的() A.无颞孔类 B.上颞孔类 C.合颞孔类 D.双颞孔类 9.下列关于刺胞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胚层分化 B.单胚层动物 C.二胚层动物 D.三胚层动物 10.对于双沟系海绵动物,其身体表面对外开口的若干小孔通常是() A.前幽门孔 B.孔细胞之孔 C.后幽门孔 D.流入孔(皮孔) 11.对虾的第五对和第十一对附肢分别是() A.第二小颚和第三步足 B.第一颚足和第二步足 C.大颚和第一步足 D.第一颚足和第四 步足 12.下列哪种无脊椎动物不属于我国的五大寄生虫() A.疟原虫 B.锥虫 C.钩虫 D.丝虫 13.下列什么动物属于蜕皮动物 Ecdysozoa() A.海盘车 B.沙蚕 C.钩虫 D.臂尾轮虫 14.单巢类轮虫(如臂尾轮虫)的生殖方式包括() A.产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 B.产雌孤雌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 C.产雌孤雌生殖、产雄孤雌 生殖和两性生殖 D.产雄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 15.下列什么动物具有双肢型步足() A.蜘蛛 B.对虾 C.飞蝗 D.海蜘蛛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哺乳类的脑和脊髓外面包有三层膜,从外向内分别是()和()。其中后者有丰富的毛细 血管。 2.鱼类的发光器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冷光,用于照明、()和()
3.拉马克一达尔文进化学说问世后,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学派,包括新拉马克主义()、分子 进化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论等。 4.鹂鹊属于()纲、()目动物。麋鹿属于纲动物。 5.根据鸟类羽毛的构造和功能,可以分为正羽、()和() 6.后生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方式主要有()法和()法。 7.昆虫纲的排泄器官为,蛛形纲的排泄器官有()和()。 8.完全变态昆虫一个生命周期所经历的四个时期分别为()和()。 9.半索动物如柱头虫的身体由()()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10.扇贝胚后发育出现的第一个幼虫为()幼虫;对虾胚后发育出现的第一个幼虫为()幼 虫;海月水母的初孵幼虫称为()幼虫。 11.蝗虫的口器类型为()式,其后翅(类型)为()翅。 12.网状神经系统见于()动物门,梯形神经系统见于()动物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不定数产卵 2.逆行变态 3.自接型 4.滞育(diapause) 5.世代交替(举例) 四、简答题/论述题(共 35 分) 1.羊膜动物包括哪些类群?叙述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5 分) 2.比较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循环系统的差异。(5 分) 3.说明圆口类原始性的特点。(5 分) 4.简述原生动物生殖方式之多样性。(6 分) 5.列简表比较扁形动物和线虫的体壁、体腔、运动器官。(6 分) 6.一般认为,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具有相对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从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看他们之间的主要异同特征有哪些?(8 分) 普通生态学(共 75 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 A.限制因子 B.生态幅较窄的因子 C.生态幅较宽的因子 D.主导因子 2.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3.当光强度不足时,CO2 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 为()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4.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5.桡足类在海洋中的分布型为()。 A.成群分布 B.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6.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 7.当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群占有同一生境时,最有可能发生()。 A.竞争 B.突变 C.地理隔离 D.共生 8.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
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利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9.物种能生存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是()。 A.实际生态位 B.基础生态位 C.超体积生态位 D.都不是 10.()是群落中支配物种进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11.当食草动物从未超载的天然草场上移走后,该草场发生的现象是()。 A.植物竞争强度增加,植物种类减少 B.植物竞争强度降低,植物种类增加 C.植物竞争强度降低,植物种类减 D.植物竞争强度增加,植物种类增加 12.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气候项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项级 13.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将生物群落的演替划分为()。 A.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B.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C.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4.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5.桡足类在海洋中的分布型为()。 A.成群分布 B.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6.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 7.当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群占有同一生境时,最有可能发生()。 A.竞争 B.突变 C.地理隔离 D.共生 8.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 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利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9.物种能生存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是()。 A.实际生态位 B.基础生态位 C.超体积生态位 D.都不是 10.()是群落中支配物种进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11.当食草动物从未超载的天然草场上移走后,该草场发生的现象是()。 A.植物竞争强度增加,植物种类减少 B.植物竞争强度降低,植物种类增加 C.植物竞争强度降低,植物种类减 D.植物竞争强度增加,植物种类增加 12.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气候项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项级 13.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将生物群落的演替划分为()。 A.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B.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C.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14.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物种数量 B.物种生物量 C.物种的体积 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15.生物群落外貌的决定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植物的生长型 D.动物的生活型 16.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可预测鸟类多样性,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比物种组 成更为重要。 A.分层结构 B.面积大小 C.是否落叶 D.茂盛程度
17.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大洋 C.湖泊和河流 D.森林生态系统 18.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 10%~20%能够疏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 为()所消耗。 A.异化作用 B.同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 19.有关生态系统的发育,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对自养演替生态系统来说,成熟稳定生态系统的 P/R 小于幼年期生态系统。 B.成熟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复杂,能流大部分通过捕食食物链。 C.量的生产是幼年期生态系统的特征,而质的生产是成熟生态系统的标志。 D.成熟期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较大。 20.()是人类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和控制有害生物的理论指导。 A.群落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生态系统生态学 D.农业生态学 二、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哈代-温伯格定律 2.生态位 3.适合度 4.生活型 5.同化效率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光的生态作用。(5 分) 2.试述捕食作用的生态意义。(5 分) 3.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5 分) 4.在生态系统发育的各阶段中,初级生产主要能量参数,即生物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和 净初级生产量是如何变化的?(5 分) 5.什么叫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般分为哪几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5 分) 四、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试论述种群动态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10 分) 2.论述几种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举例说明其典型途径、特征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1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