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测
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 分 时间:70 分钟)
一、认真看题,细心计算。(26 分)
1. 口算下面各题。
450 5
45 9
67 33
【答案】90;8100;4200;990
9 900
11 20
40 10 5
70 60
720 9
36;220;80;800
100;38
【解析】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62 26
【答案】1612;2146;7680;1050
80 96
58 37
33 30
160 5
☆75 14
【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
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
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详解】62×26=1612
58×37=2146
6 2
2 6
3 7 2
1 2 4
1 6 1 2
80×96=7680
9 6
8 0
7 6 8 0
3. 脱式计算。
5 8
3 7
4 0 6
1 7 4
2 1 4 6
75×14=1050
7 5
1 4
3 0 0
7 5
验算:
1 4
7 5
7 0
9 8
1 0 5 0
1 0 5 0
156 56 2
120 780 3
272 368
8
【答案】44;380;80
【解析】
【分析】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
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据此解答。
【详解】156-56×2
=156-112
=44
120+780÷3
=120+260
=380
(272+368)÷8
=640÷8
=80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空 1 分,共 28 分)
4. 45 的 20 倍是(
);16 个 35 相加的和是(
)。
【答案】
①. 900
②. 560
【解析】
【分析】45 的 20 倍是多少用乘法;16 个 35 的和是多少,简便算法是把 16 与 35 相乘。
【详解】45×20=900,45 的 20 倍是 900;
16×35=560,16 个 35 相加的和是 560。
【点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这个加数乘数的个数即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5. 28 50 积的末尾有(
)个 0,得数是(
)位数。
【答案】
①. 2
②. 四
【解析】
【分析】计算出 28×50 的结果,即可得出积的末尾有几个 0,积是几位小数;
【详解】28×50=1400,所以积的末尾有 2 个 0,得数是四位数。
【点睛】整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关键是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
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 0。
6. 张爷爷每分钟走 50 米,他已经走了 16 分钟,再走(
)米正好是 1 千米;他 1
小时能走(
)千米。
【答案】
①. 200
②. 3
【解析】
【分析】先把 1 千米化为 1000 米,50 乘 16 算出张爷爷 16 分钟走的路程,再用 1000 减前
面所得积即可求出还有多少米就是 1 千米;1 分钟走 50 米,1 小时是 60 分钟,再用 50 乘
60 即可求出 1 小时所走的路程,最后把单位化为千米即可。
【详解】1 千米=1000 米
1000-50×16
=1000-800
=200(米)
1 小时=60 分钟
50×60=3000(米)
3000 米=3 千米
【点睛】路程=速度×时间,1 千米=1000 米,1 小时=60 分钟。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单位
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7. 一篇文章共 49 行,每行有 22 个字,这篇文章大约一共有(
)个字。
【答案】1000
【解析】
【分析】共 49 行,每行 22 个字,总字数是 49 与 22 的积,此题采用的是估算,估算时把
49 看作 50,把 22 看作 20,再计算。
【详解】49×22≈50×20=1000(个)
【点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估算时把两位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再计算。
8. 今年全年有(
)天,是(
)个星期零(
)天。
【答案】
①. 365
②. 52
③. 1
【解析】
【分析】根据年月日的知识可知:平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今年是 2022 年,是平年,用
365 除以 7 商是几就是几个星期,余数就是零几天。
【详解】365÷7=52(个)……1(天)
所以今年全年有 365 天,有 52 个星期零 1 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年月日的知识,注意一星期 7 天是定数。
9. 一袋水泥重 50 千克,(
)袋水泥重 1 吨;2 块砖重 5 千克,300 块砖重(
)
千克。
【答案】
①. 20
②. 750
【解析】
【分析】求几袋水泥重 1 吨,就是求 1 吨里面有几个 50 千克,用除法;先用 300÷2 求出
300 块里面有几个 2 块,再乘 5,即可求出 300 块砖重多少千克。1 吨=1000 千克。据此列
式解答。
【详解】1000÷50=20(袋)
300÷2×5
=150×5
=750(千克)
即 20 袋水泥重 1 吨;300 块砖重 750 千克。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10. 一场音乐会从下午 1 时 30 分开始,到下午 3 时 20 分结束,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是
(
)开始,(
)结束,这场音乐会进行了(
)分钟。
【答案】
①. 13:30
②. 15:20
③. 110
【解析】
【分析】普通计时法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的方法:中午 12 时以前的,直接去掉限制词。中午
12 点以后的,去掉限制词,“整时”加上 12。据此将音乐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用 24 时记时
法表示。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据此求出音乐会进行的时间。
【详解】一场音乐会从下午 1 时 30 分开始,到下午 3 时 20 分结束,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
是 13:30 开始,15:20 结束。
15 时 20 分-13 时 30 分=1 小时 50 分=110 分
则这场音乐会进行了 110 分钟。
【点睛】普通计时法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时,中午 12 点以后的,“整时”加上 12 而不是加上
10。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1. 用 2、8、6、3 算 24 点,列出的算式是(
)。
【答案】6×3+8-2=24
【解析】
【分析】运用加减乘除和括号对 2、8、6、3 进行列式,结果等于 24 即可。
【详解】6×3+8-2
=18+8-2
=26-2
=2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2. 把 230 70 160
【答案】3×(230-70)=480
,3 160 480
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最后的结果是 480,是由 3×160=480 计算得来的,那么要先算出 230
-70=160,据此解答。
【详解】3×(230-70)
=3×160
=480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
1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头大象重约 5(
(2)一支铅笔长约 13(
)。
)。
(3)南京长江大桥大约长 7000(
)。
(4)列车每小时行驶 150(
)。
【答案】
①. 吨
②. 厘米
③. 千米
④. 千米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详解】(1)一头大象重约 5 吨。
(2)一支铅笔长约 13 厘米。
(3)南京长江大桥大约长 7000 千米。
(4)列车每小时行驶 150 千米。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14. 在括号里填上“>”“<”或“=”。
32 16 (
98 0 (
)98 0
)32 4 4
40 米+4 千米(
)
4004 米
430 3 (
84
6 2
) 43 30
600 千克(
)5 吨
84 6 2
(
)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1)98×0=0,98+0=98;
(2)32×16=512,32×4×4=128×4=512;
(3)4 千米=4000 米,40 米+4000 米=4040 米;
(4)430×3=1290,43×30=1290;
(5)1 吨=1000 千克,5 吨=5000 千克;
(6)84÷6÷2=14÷2=7,84÷(6÷2)=84÷3=28
【详解】(1)98×0<98+0;
(2)32×16=32×4×4;
(3)40 米+4 千米>4004 米;
(4)430×3=43×30;
(5)600 千克<5 吨;
(6)84÷6÷2<84÷(6÷2)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的乘、除法计算及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一条泳道长 50 米,明明每次训练要游 2 个来回,总共游了(
)米。
【答案】20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游 2 个来回表示游了 4 个泳道的长度,用 50 乘 4 即可解答。
【详解】2×2×50
=4×50
=200(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游 2 个来回表示游了 4 个泳道的长度。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 1 分,共 5 分)
)的积与 49 32 的积差不多。
B. 48 33
C. 44 38
16. 下面的算式中,(
A. 51 43
【答案】B
【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
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
乘得的数加起来。依次计算出每个选项的结果即可解答。
【详解】49×32=1568
A.51×43=2193
B.48×33=1584
C.44×38=1672
1584 最接近 1568。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也可以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式解答。
17. 在下面的竖式里,计算过程中第二步的 25 表示(
)。
A. 1 个 25 的和是 25
B. 1 个 25 的和是 250
C. 10 个 25 的和是
250
【答案】C
【解析】
【分析】计算 25×12 时,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1 乘第一个因数 25,表示 1 个十乘 25,得
到 25 个十,即 250。据此解答。
【详解】计算过程中第二步的 25 表示 10 个 25 的和是 250。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关键是明确 1 在十位,表示 1 个十。
18. 在下面的年份中,全是闰年的是(
)。
A. 1980、2014
B. 2032、1997
C. 1996、2008
【答案】C
【解析】
【分析】公历年份能被 4 整除的非整百年份是闰年,公历年份能被 400 整除的整百年份是闰
年,据此解答。
【详解】A.1980÷4=495,2014÷4=503……2,1980 年是闰年,2014 年是平年;
B.2032÷4=508,1997÷4=499……1,2032 年是闰年,1997 年是平年;
C.1996÷4=499,2008÷4=502,1996 年和 2008 年都是闰年;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要想求出“每筒羽毛球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
)。
①有 3 筒羽毛球
②每个羽毛球 2 元
③每筒有 12 个羽毛球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B. ①③
C. ②③
【分析】要求每筒羽毛球的价钱,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知,需要知道每筒羽毛球个数以
及每个羽毛球的价钱。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要想求出“每筒羽毛球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②每个羽毛球 2 元
和③每筒有 12 个羽毛球。
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时应从要求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经济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
×数量找出需要的条件。
20. 一条裤子 52 元,一件上衣 84 元,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配成一套,买 40 套共用去多少
元?正确的列式为(
)。
A. 52 84 40
B.
52 84
40
C.
52
84 40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 52 加上 84 求出一套的价钱,再乘 40 即可解答。
【详解】(52+84)×40
=136×40
=5440(元)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仔细判断,分清正误。(每题 1 分,共 5 分)
163 63 58
。(
)
21.
163
63 58
【答案】×
【解析】
【分析】当有小括号的计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
的结果即可解答。
【详解】163-(63+58)
=163-121
=42
163-63+58
=100+58
=158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有小括号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是三位数就是四位数。(
)
【答案】√
【解析】
【分析】10×10=100,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是三位数就是四位数。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是三位数就是四位数,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可以用最小两位数乘最小两位数、最大两位数乘最大两位数举例来说明原说法
正确。
23. 一头大象体重约 6000 克。(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一头大象体重约 6000 千克。
【详解】一头大象体重约 6000 千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24. 计算 27、28、29 三个数的和,可以用 28×3 计算。(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