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
学试卷及答案
一、下面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
16 分)。
1. 一张学籍卡的厚度大约是 1(
)。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
D. 米
【1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张学籍卡的厚度应用
“毫米”作单位,是 1 毫米,据此解答。
【详解】一张学籍卡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地选择。
2. 下面这些图形中(
)是四边形。
A.
B.
C.
D.
【2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解答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得:
A.
是圆形,不符合题意。
B.
是立方体,不符合题意。
C.
是五边形,不符合题意。
D.
是四边形,符合题意。
这些图形中( D )是四边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分类与识别,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解答。
3. 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能用
1
3
表示的是(
)。
A.
B.
C.
D.
【3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根据分数的意义对四个选项中的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图中三角形被分成 3 份,阴影部分有 1 份,但不是平均分成,所以影部分不能
用
1
3
表示。
B.把这些圆的个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它的
表示
1
3
。
C.把这些圆的个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
1
3
1
2
,其中 1 份涂阴影,
,其中 1 份涂阴影,
表示
1
2
。
D.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它的
故答案为:B
1
4
,其中 3 份涂阴影,表示
3
4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问题的能力,注意分数意义中“平均分”
这一要素。
4. 同学们进行队列表演,每行站 6 人,站了 6 行。改变队形后,每行站 4 人,这些同学可
以站几行?用算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6×4÷6
B. 6×6÷4
C. (6+6)÷4
D. 6×6×
4
【4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每行站的人数乘所站的行数,计算出参加队列表演的人数,再用参加队列表演的
人数除以每行站的人数,即可计算出这些同学可以站几行。
【详解】6×6÷4
=36÷4
=9(行)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人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5. 下面四个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周长的定义知道,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将小方格的
边长看作 1 厘米,数出图形的周长,比较即可。
【详解】A:周长 18 厘米
B:周长 14 厘米
C:周长 14 厘米
D:周长 16 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熟悉周长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四位同学分别画图表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3 倍”,其中错误的是(
)。
B.
D.
A.
C.
【6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3 倍,梨有一份,苹果有三份,照此逐条分析即可。
【详解】A.梨有一份,一份是两个,那么苹果应该有三份,每一份也是两个,A 选项正确。
B.梨有一份,一份是三个,那么苹果应该有三份,每一份也是三个,B 选项正确。
C.梨有一份,苹果应该有三份,C 选项正确。
D.梨有一份,苹果应该有三份,而图中苹果画了四份,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熟悉倍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一张长方形的纸,长是 10 厘米,宽是 6 厘米。用这张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正方形(如图)。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 6
B. 20
C. 24
D. 32
【7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长方形里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详解】正方形边长是 6 厘米,周长 6×4=24 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画出图、标出各段长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亮亮家到书店有 1560 米,到学校有 2000 米。面包房到学校有 1210 米,书店到面包房的
距离是(
)米。
A. 350
B. 440
C. 770
D. 790
【8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亮亮家到书店有 1560 米,到学校有 2000 米;运用 2000 减去 1560
得到的是书店到学校的路程,又知道面包房到学校有 1210 米,面包房到学校的路程减去书
店到学校的路程,即可得到书店到面包房的距离。
【详解】1210-(2000-1560)
=1210-440
=770(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减法的意义的应用,关键考查了学生分析看图的能力。
二、填空(共 12 分)。
9. 4000 米=(
)千米
1 分 30 秒=(
)秒
【9 题答案】
【答案】
①. 4
②. 90
【解析】
【分析】1000 米=1 千米,4000 米里面有 4 个 1000 米,是 4 千米。
把 1 分 30 秒换算为秒,先把 1 分换算为秒,然后加上 30 秒。
1 分 30 秒=60 秒+30 秒=90 秒
【详解】4000 米=(4)千米
1 分 30 秒=(90)秒
【点睛】熟悉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1
5
【10 题答案】
1
2
(
)
7
8
(
)
5
8
【答案】
①. <
②. >
【解析】
【分析】分子相同时,就比较分母,分母越小,则这个分数就越大;当分母相同时,就比较
分子,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此题依此比较即可。
1
5
<
1
2
;
【详解】5>2,即
7>5,即
7
8
>
5
8
。
【点睛】熟练掌握同分子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佳佳朗诵一遍古诗《山行》大约用 20(
)。
(2)一只大象约重 5(
)。
【11 题答案】
【答案】
①. 秒
②. 吨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
计量朗诵一遍古诗《山行》大约用时,结合数据 20 可知:应用“秒”做单位。
计量大象的体重,结合数据 5 可知:应用“吨”做单位。
【详解】(1)佳佳朗诵一遍古诗《山行》大约用 20(秒)。
(2)一只大象约重 5(吨)。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2. 下表是某小学 5 位同学的信息,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姓名
入学年份
年级
班级
班级排序
性别
学号
王刚
李丽
赵亮
李新
张兰
2018
2019
2017
2016
2018
四
三
五
六
三
3
12
15
5
2
20
05
19
08
30
201803201
201912052
201715191
201605082
男
女
男
女
女
【12 题答案】
【答案】201802302
【解析】
【分析】通过分析前 4 位同学的学号,发现学号的前 4 位是入学年份,第 5 位和第 6 位是班
级,当班级是一位数时,需要在前面补 0,第 7 位和第 8 位是班级排序,第 9 位是性别:男
是 1,女是 2;据此可推断出张兰的学号。
【详解】张兰是 2018 年入学,班级是 2,补 0 写成 02,班级排序是 30,性别是女,最后一
位是 2。学号:201802302。
【点睛】准确理解学号各部分所表达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2021 年 12 月 9 日下午 3: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下午 4:25 结束。神舟十
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这节课
上了(
)分钟。
【13 题答案】
【答案】45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课堂结束的时间减去课堂开始的时间即可,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4 时 25 分-3 时 40 分=45 分钟
【点睛】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20211202”是个回文数,从左向右读、从右向左读都一样。把一个数变为回文数的方
法是:先写出一个数,再将它反序写,然后把这两个数相加,看结果是不是回文数。如果不
是回文数,就重复之前的步骤,直到变成回文数。
例如:87
87→78,87+78=165
165→561,165+561=726
726→627,726+627=1353
1353→3531,1353+3531=4884,这样就得到 4884 这个回文数了。
请你按上面的方法把 164 变成一个回文数,这个回文数是(
)。
【14 题答案】
【答案】2662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把一个数变为回文数的方法,先将 164 反序写出为 461。将这两个
数相加得 625。625 不是回文数,继续重复以上步骤。先将 625 反序写出为 526。将这两个
数相加得 1151。1151 不是回文数,继续重复以上步骤。先将 1151 反序写出为 1511。将这
两个数相加得 2662。2662 是一个回文数。
【详解】按上面的方法把 164 变成一个回文数,这个回文数是 2662。
164→461,164+461=625
625→526,625+526=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