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文物都可以用来研究( ) A. 贵族等级制度 B. 军事技术 C. 小农经济 D. 冶炼铸 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以,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夫差矛是春秋末期吴国使用兵器,铁农 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这些代表的是当时的冶炼铸造技术,D 项正确;这些文物不能反 映贵族等级制度,排除 A 项;毛公鼎和铁农具不代表军事技术,排除 B 项;毛公鼎和夫差矛 与小农经济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据此可知华佗( ) A. 发明“麻沸散” C. 提倡劳动锻炼 【答案】C 【解析】 B. 发展“治未病”思想 D. 总结中国药物学成就 【详解】根据材料“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可知华佗提倡劳动锻炼,C 项正确;麻沸散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 发展“治未病”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中未体现总结中国药物学成就,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的喜悦。 导致这种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因素是( ) A. 分封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 部制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料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 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这就使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C 项 正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 为“授民授疆土”,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排除 A 项;察举制 度是由地方长官向中央推荐人才,排除 B 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中央政权机构的主要组 成架构,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写法。对“国” 字正确解读是( ) A. 最早起源夏朝 C. 体现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 B. 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 D. 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字从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再到现在宋体,越来越便于 人们书写辨认,体现了文字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创新,D 项正确;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汉 字(即最早的甲骨文)起源于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时期,排除 A 项;文字变化并不是体现 在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的,排除 B 项;不同时期文字的不同写法变迁,并不能体现儒家思想,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 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发展轨迹如下图。图中 A 段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列强侵华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北洋军 阀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转迹开始下降,主要是 1840 年英 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900 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降到谷底,是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 A 项正确;洋务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B 项;义和团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C 项; 北洋军阀统治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发生着变化。观察下图,你认为导致变 化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新中国 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从左图的封建称谓和跪拜礼到右图平等称谓“李先生”“张先生” 和握手礼可以得出,是由于辛亥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推动,B 项正确;戊戌变法、新文化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运动、新中国成立均与题干无关,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7. 孙连仲将军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中国 军人用勇气和生命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这一壮举发生在(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中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国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B 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型关附近,由 115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狙击日军的 一场战役,排除 A 项;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 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 C 项; 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20 世纪 60——70 年代,为了加强国防安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运动。同学 们熟知的九院等军工企业纷纷迁人绵阳。据此可推知当时绵阳成为( ) A. 中国的工业中心 C. 改革开放的前沿 【答案】B 【解析】 B. 国防建设的基地 D. 教育发展的先锋 【详解】据材料“20 世纪 60——70 年代,为了加强国防安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 设运动。同学们熟知的九院等军工企业纷纷迁人绵阳”可知,为了加强国防安全,中国开展 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运动,当时九院等军工企业纷纷迁人绵阳,因此绵阳属于国防建设基地, B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三线建设,未涉及工业中心问题,排除 A 项;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线建设,未涉 及教育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 阅读下图《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指出图中 E-F 点变化的原因是( ) A. 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 C. 人民公社运动 D. 经济体 制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知图中 E-F 点,20 世纪 70 年 代末到 20 世纪 80 年代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 12 月,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 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导致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因 此图中 E-F 点变化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D 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 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 A 项;一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 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 B 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 阅读下列表格,你认为最适合的主题是( ) 姓名 孙中山 邹容 周恩来 雷锋 年龄(岁) 成就 28 20 26 22 创立兴中会 出版《革命军》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A. 年轻有为民族精英 B. 革命领袖国家栋梁. C. 民主共和时代先锋: D. 公而忘私助人为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孙中山 28 岁创立兴中会;邹容 20 岁出版《革命军》;周恩来 26 岁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雷锋 22 岁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最适合的主题是年轻有为民族精英,A 项正确;革命领袖,民主共和,与雷锋不符,排除 BC 项;公而忘私,助人为乐,只与雷锋相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类不断探索,尝试着建立奴隶制的民主政治。下列史实最能说明 这一观点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种姓制度 C. 《汉谟拉比法典》 D. 伯里克 利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制的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D 项正确;无为而治,与道家思想相关,排除 A 项;雅利 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排除 B 项;《汉谟拉 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17 世纪,推动英 语成为世界语言的历史事件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殖民扩张 C. 圈地运动 D. 工业革 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 世纪,英国夺取海上殖民霸权,扩大海外市场,英语 成为国际重要通商语言和众多殖民地官方语言,B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 15、16 世 纪,排除 A 项; 英国圈地运动是指发生在英国 15 至 19 世纪的一次历时持久、影响深远的 土地变革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排除 D 项。故 选 B 项。 13. 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时而结盟,时而对抗。1781 年,美法联军 在约克镇与英军激 战,英将康华利投降。据此可知( ) A. 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 三国目的是争夺霸权 C. 国家利益是战争的目的 D. 英国丧失了海外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时而结盟,时而对抗。”“1781 年,美法 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投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与国关系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国家利益 。C 项正确;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A 项;三国目 的是争夺霸权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英国丧失了海外市场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 下图是 1913-1938 年美国某项经济指标变化数据图,它应该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经济增长率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对外贸 A. 失业率 易总额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 “1913-1938 年”,由“1929-1933”时间可知和失业率相关,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929 年 10 月 24 日,因为这一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而这次危 机起源于美国,然后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导致 1929-1933 年失业 人数猛增。A 项正确;经济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 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5. 阅读下图漫画,指出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 ) A. 美国援助遏制苏联 C. 美苏争霸抱团取暖 【答案】B 【解析】 B. 欧日崛起三足鼎立 D. 欧日同盟对抗美国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 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 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 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 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因此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欧日崛起三足鼎立。B 项正确;美国援助遏制苏联,与 日本崛起史实不符,排除 A 项;美苏争霸抱团取暖、欧日同盟对抗美国,不符合史实,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