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暖通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共6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2014 年暖通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共 60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 如果由工质和环境组成的系统,只在系统内发生热量和质量交换关系,而与外界没有任 何其他关系或影响,该系统称为( )。 A. 孤立系统 B. 开口系统 C. 刚体系统 D. 闭口系统 【答案】 A 【解析】 A 项,孤立系统是指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质量)交换的系统;B 项,开口系统是 指与外界有物质(质量)交换的系统;C 项,刚体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刚体通过铰链等 约束互相联系在一起而构成的力学系统,与本题无关,属于力学的范畴;D 项,闭口系统是 指与外界无物质(质量)交换的系统。 2. 压力的常用国际单位表达中不正确的是( )。 A. N/m2 B. kPa C. MPa D. bar 【答案】 D 【解析】 ABC 三项,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即 N/m2,压力的基本 国际单位是 Pa,1kPa=103Pa,1MPa=106Pa。D 项,bar 是工程中经常用到的压力单位,但 不是国际单位。 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为δq=dh+δw,闭口系统能量方程为δq=du +δw,经过循环后,可得出相同结果形式 ,正确的解释是( )。 A. 两系统热力过程相同 B. 同样热量下可以作出相同数量的功 C. 结果形式相同但内涵不同 D. 除去 q 和 w,其余参数含义相同 【答案】 C 【解析】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为:δq=dh+δw。式中,δw 为技术功;dh 为焓值,dh=d(u+pv)。 而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为:δq=du+δw。式中,δw 为膨胀功;du 为热力学能。由于焓 h 和热力学能 u 均为状态参数,只与初末参数有关,因此经过循环后,dh=0,du=0,则两式 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但两者内涵不同,热力过程也不同。 4. 实际气体分子间有作用力且分子有体积,因此同一气体,在同样温度和体积下,若压力 不太高,分别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得到的压力 P 理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得到 的压力 P 实之间关系为( )。 A. P 实≈P 理
B. P 实>P 理 C. P 实<P 理 D. 不确定 【答案】 A 【解析】 若考虑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气体对容器壁面所施加的压力要比理想气体的小;而存在分子体 积,会使分子可自由活动的空间减小,气体体积减小从而压力相应稍有增大,因此综合考虑 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体积的影响,当压力不太高时,P 实≈P 理。 5. 某热力过程中,氮气初态为 v1=1.2m3/kg 和 p1=0.1MPa,终态为 v2=0.4m3/kg 和 p2 =0.6MPa,该过程的多变比热容 cn 为( )。 A. 271J/(kg·K) B. 297J/(kg·K) C. 445J/(kg·K) D. 742J/(kg·K) 【答案】 A 【解析】 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多变指数 n。多变指数 n 的计算公式为:n=[ln(p2/p1)]/[ln(v1/v2)]=[ln (0.6/0.1)]/[ln(1.2/0.4)]=1.631。 ②计算恒容比热容 cv。氮气为双原子气体,绝热指数 k=1.4,氮气的摩尔质量 M 为 28g/mol, 气体常数 R 取 8.314J/(mol·K),根据恒容比热容计算公式,计算氮气的恒容比热容:cv =Rg/(k-1)=(R/M)·[1/(k-1)]=(8.314/28)×[1/(1.4-1)]=742J/(kg·K)。 ③计算多变比热容 cn。氮气的恒容比热容 cv=742J/(kg·K),多变比热容 cn 为:cn=[(n -k)/(n-1)]·cv=[(1.631-1.4)/(1.631-1)]×742=271J/(kg·K)。 6. 进行逆卡诺循环制热时,其供热系数εc′将随着冷热源温差的减小而(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不确定 【答案】 D 【解析】 热泵供热系数εc′=q1/w=q1/(q1-q2)=Tk/(Tk-T0)。式中,Tk 为热源温度;T0 为 冷源温度。由公式可得,热泵供热系数εc′只与冷源温度 T0 和热源温度 Tk 有关,而与冷 热源温差(Tk-T0)无必然联系。当冷热源温差(Tk-T0)减小时,由于不确定 Tk 的变化, 因此热泵供热系数εc′的变化也不确定。 7. 确定湿空气的热力状态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为(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答案】 C 【解析】 相律公式为:r=k-f+2。式中,r 为需要的独立参数;k 为组元数;f 为相数。湿空气是 指由空气与水蒸气组合而成的二元单相混合工质,即组元数 k=2,相数 f=1,则需要的独
立参数 r=2-1+2=3。因此,要确定湿空气的热力状态需要的独立参数为 3 个。 8. 对于喷管内理想气体的一维定熵流动,流速 c、压力 p、比焓 h 及比体积 v 的变化,正 确的是( )。 A. dc>0,dp>0,dh<0,dv>0 B. dc>0,dp<0,dh<0,dv<0 C. dc>0,dp<0,dh>0,dv>0 D. dc>0,dp<0,dh<0,dv>0 【答案】 D 【解析】 喷管是使流体加速流动的管件,因此气体流经喷管时,速度逐渐升高,dc>0;要实现内能 向动能的转变,根据 cdc=-vdp 可知,dc>0 时,dp<0;又 dQ=Tds=dh-vdp,对于喷管 内的等熵过程即 ds=0,则有:dh=vdp,则 dp<0 时,dh<0;根据过程方程 pvk=const, 压力 p 降低时,比容 v 增大,即 dv>0。 9. 组成蒸汽朗肯动力循环基本过程的是( )。 A. 等温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定熵压缩 B. 等温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绝热压缩 C. 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温膨胀,定温压缩 D. 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压凝结,定熵压缩 【答案】 D 【解析】 朗肯循环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和两个定熵过程。水在蒸汽锅炉中定压加热变为过热水蒸 气,过热水蒸气在汽轮机内绝热膨胀做功,做功后的低压湿蒸汽在凝汽器内定压(也定温) 冷却凝结放热成为饱和水,凝结水在水泵中的定熵压缩后由水泵送回锅炉,从而完成一个循 环。因此,组成蒸汽朗肯动力循环基本过程的是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压凝结,定熵压缩。 10. 关于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孤立系统中进行过程 dSiso≥0 B. 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C. 孤立系统中所有过程一定都是不可逆过程 D. 当 S 达到最大值 Smax 时系统达到平衡 【答案】 C 【解析】 A 项,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为:孤立系统熵或是增大或是保持不变,绝对不可能减少,即 dSiso≥0。BC 两项,自发过程会导致孤立系统熵增大,当 dSiso>0 时,系统内部为不可逆 过程;而当 dSiso=0 时,系统内部为可逆过程,故孤立体系中存在可逆过程。D 项,熵增 原理可以作为系统平衡的判据是:当孤立系统的熵达到最大值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11. 当天气由潮湿变为干燥时,建筑材料的热导率可能会出现( )。 A. 木材、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均有明显增大 B. 木材的热导率下降,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不变 C. 木材、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一般变化不大 D. 木材、砖及混凝土的热导率均会下降 【答案】 D 【解析】 像木材、砖、混凝土等多孔介质材料,在潮湿情况下细孔中会有大量的液态水出现。由于水 分的渗入,会发生水分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迁移而传递热量的现象,致使导热系数较大。而干
燥后的细孔中全是空气,液态的热导率大于气态的热导率,因此当天气由潮湿变为干燥时, 整体的热导率会下降。 12. 外径为 50mm 和内径为 40mm 的过热高压高温蒸汽管道保温过程中,如果保温材料热导 率为 0.05W/(m·K),外部表面总散热系数为 5W/(m2·K),此时( )。 A. 可以采用该保温材料 B. 降低外部表面总散热系数 C. 换选热导率较低的保温材料 D. 减小蒸汽管道外径 【答案】 A 【解析】 圆柱体的临界热绝缘直径的公式为:dc=2λins/h。式中,λins 为保温材料的热导率;h 为外表面散热系数。只有管道外径 d2 大于临界热绝缘直径时,覆盖绝热层才有效。A 项, 临界热绝缘直径 dc=2×0.05/5=0.02m=20mm<d2=40mm,因此该保温材料在外保温可以 增加保温效果。B 项,降低外部表面总散热系数 h 会使临界热绝缘直径 dc 变大,有可能会 使 dc>40mm,从而导致该保温材料在外保温减弱保温效果。C 项,换选热导率较低的保温材 料会使临界热绝缘直径变小,由于该保温材料已经满足减少热损失的要求,因此选热导率较 低的保温材料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增加初投资。D 项,减小蒸汽管道外径与临界绝缘直径 无关。 13. 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瞬态导热过程根据温度的变化特性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 0.2<Fo<∞的时间区域内,过余温度的对数值随时间线性变化 B. Fo 数小于 0.2 的时间区域,温度变化受初始条件影响最大 C. 最初的瞬态过程是无规则的,无法用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描述 D. 如果变化过程中物体的 Bi 数很小,则可以将物体温度当作空间分布均匀计算 【答案】 C 【解析】 非稳态的三个阶段中,初始阶段和正规状态阶段是以傅里叶数 Fo=0.2 为界限。A 项,在正 规状态阶段(0.2<Fo<∞),过余温度的对数值随时间按线性规律变化;B 项,Fo<0.2 为 初始阶段,该阶段内受初始条件影响较大,且各个部分的变化规律不相同;C 项,非稳态的 导热微分方程在描述非稳态问题时并未有条件限制,即便是最初阶段也是可描述的;D 项, 毕渥准则数 Bi 为导热热阻与对流热阻的比值,当 Bi 较小时,说明物体的导热热阻接近为零, 因此可以将物体温度当作空间分布均匀计算。 14. 常物性无内热源二维稳态导热过程,在均匀网格步长下,如题 14 图所示的平壁面节点 处于第二类边界条件时,其差分格式为( )。
题 14 图 A. t1=[t2+t3+t4+(Δx/λ)·qw]/3 B. t1=[t2+t3+t4+(Δx/λ)·qw]/2 C. t1=[t2+t3+t4+(Δx/λ)·qw]/4 D. t1=(t2+2t3+t4)/4+Δxqw/(2λ) 【答案】 D 【解析】 节点 1 为边界节点,其节点方程为: 令Δx=Δy,则 t1=(t2+2t3+t4)/4+Δxqw/(2λ)。 15. 下列换热工况中,可能相似的是( )。 A. 两圆管内单相受迫对流换热,分别为加热和冷却过程 B. 两块平壁面上自然对流换热,分别处于冬季和夏季工况 C. 两圆管内单相受迫对流换热,流体分别为水和导热油 D. 两块平壁面上自然对流换热,竖放平壁分别处于空气对流和水蒸气凝结 【答案】 C 【解析】 相似判定的三要素为:同类现象、单值性条件相似,同名的已定准则相等。对于对流换热现 象,单值性条件包括:①几何条件,如换热表面的形状和尺寸等;②物理条件,如流体的类 别和物性等;③边界条件,如进出速度、壁面温度等;④时间条件,各物理量是否随时间变 化及如何变化。AB 两项不满足同类现象;D 项不满足同名的准则相等。 16. 确定同时存在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的混合对流换热的准则关系是( )。 A. Nu=f(Gr,Pr) B. Nu=f(Re,Pr) C. Nu=f(Gr,Re,Pr) D. Nu=f(Fo,Gr,Re) 【答案】 C 【解析】 自然对流受 Gr 和 Pr 影响,受迫对流受 Pr 和 Re 影响。C 项,受迫对流和自然对流同时存在
时,努谢尔准则 Nu 的关联式为:Nu=f(Re,Pr,Gr);A 项,仅自然对流存在时,则 Nu=f (Re,Pr);B 项,仅受迫对流时,则 Nu=f(Gr,Pr)。 17. 小管径水平管束外表面蒸汽凝结过程中,上下层管束之间的凝结表面传热系数 h 的关 系为( )。 A. h 下排>h 上排 B. h 下排<h 上排 C. h 下排=h 上排 D. 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在水平管束管外凝结换热的应用上,常有多根管组成的水平管管束,上一层管子的凝液流到 下一层管子上,使得下一层管面的膜层增厚,传热效果降低,所以下一层的传热系数 h 比上 一层的传热系数 h 小。 18. 在秋末冬初季节,晴朗天气晚上草木表面常常会结霜,其原因可能是( )。 A. 夜间水蒸气分压下降达到结霜温度 B. 草木表面因夜间降温及对流换热形成结霜 C. 表面导热引起草木表面的凝结水结成冰霜 D. 草木表面凝结水与天空辐射换热达到冰点 【答案】 D 【解析】 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是个理想冷源,在 8~13μm 的波段内,大气中所 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吸收比很小,穿透比较大,地面物体通过这个窗口向宇宙空间辐射散 热,达到一定冷却效果。草木表面结霜是由于在晴朗天气下,其表面凝结水与太空直接辐射 换热使得草木表面的温度达到了冰点。 19. 大气层能够阻止地面绝大部分热辐射进入外空间,由此产生温室效应,其主要原因是 ( )。 A. 大气中的 CO2 等多原子气体 B. 大气中的 N2 C. 大气中的 O2 D. 大气中的灰尘 【答案】 A 【解析】 温室气体有吸收长波不吸收短波的特性,大气层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 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温大气层的温 度升高,地球便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 碳、氯氟烃、甲烷等,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20. 套管式换热器中顺流或逆流布置下ε-NTU 关系不同,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 A. Cmin/Cmax>0,相同 NTU 下,ε顺<ε逆 B. Cmin/Cmax=0,NTU→∞,ε顺→1,ε逆→1 C. Cmin/Cmax=1,NTU→∞,ε顺→0.5,ε逆→1 D. Cmin/Cmax>0,NTU 增大,ε顺和ε逆都趋向同一个定值 【答案】 D 【解析】 Cmin=(qmc)min,Cmax=(qmc)max,如题 20 解图所示。D 项,当 Cmin/Cmax>0,NTU
增大,ε顺和ε逆都趋向定值,而非同一个定值,当 NTU 达到最大时ε顺最终定值<ε逆最 终定值,故 D 项错误。 a)顺流换热器ε-NTU 关系图 b)逆流换热器ε—NTU 关系图 题 20 解图 21. 如题 21 图所示,用水银压差计+文丘里管测量管道内水流量,已知管道的直径为 d1 =200mm,文丘里管道喉管直径为 d2=100mm,文丘里管的流量系数为μ=0.95。已知测出 的管内流量为 Q=0.025m3/s,那么两断面的压强差Δh 为(水银的密度为 13600kg/m3)( )。
题 21 图 A. 24.7mm B. 35.6mm C. 42.7mm D. 50.6mm 【答案】 C 【解析】 由文丘里流量系数可得理想流体模型下的流量 Q 理=Q/μ=0.025/0.95=0.0263m3/s,则 1、 2 断面的流速为:v1=4Q/(πd12)=4×0.0263/(π×0.22)=0.838m/s,v2=4Q/(πd22) =4×0.0263/(π×0.12)=3.350m/s。取测压管所在断面 1 和断面 2 列伯努利方程:p1/ (ρ水 g)+v12/(2g)=p2/(ρ水 g)+v22/(2g)。因为(ρHg-ρ水)Δh/ρ水=(v22 -v12)/(2g),故Δh=ρ水(v22-v12)/[(ρHg-ρ水)(2g)]=1000×(3.3502-0.8382) /[(13600-1000)×(2×9.8)]=42.6mm。与答案最接近的是 C 项。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析流体运动时,拉格朗日法比欧拉法在做数学分析时更为简便 B. 拉格朗日法着眼于流体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情况,而欧拉法着眼于流体经过空间各固定点 时的运动情况 C. 流线是拉格朗日法对流动的描述,迹线是欧拉法对流动的描述 D. 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在研究流体运动时,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 B 【解析】 A 项,由于跟踪每一个质点的运动过于复杂,而从场的角度分析流体较为方便,故欧拉法更 为便捷。BC 两项,拉格朗日法是把流体的运动,看作无数个质点运动的总和,以部分质点 作为观察对象加以描述,通过描述每一个质点的运动把握整体的流动,因此拉格朗日法又称 迹线法;欧拉法是以流动的空间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不同时刻各空间点上流体质点的运动参 数,通过描述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来研究整个流动,因此欧拉法又称流线法。D 项,拉格朗 日法和欧拉法都是对流体运动的描述,只是着眼点不同,因此不能说有本质的区别。 23. 直径为 1m 的给水管在直径为 10cm 的水管中进行模型试验,现测得模型的流量为 0.2m3/h,若测得模型单位长度的水管压力损失为 146Pa,则原型给水管中单位长度的水管 压力损失为( )。 A. 1.46Pa B. 2.92Pa C. 4.38Pa D. 6.84Pa 【答案】 A 【解析】 本题模拟有压管内流动,因此应选择雷诺准则来设计模型,则 undn/ν=umdm/ν,所以有 undn=umdm,又 dn/dm=10,则 un/um=1/10。流动相似,欧拉数相等,则 pn/(ρnun2) =pm/(ρmum2),可得:pn/pm=(ρn/ρm)·(un2/um2)=1×(1/10)2=1/100,所以 pn=pm/100=1.46Pa。 24. 下列对于雷诺模型律和弗劳德模型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闸流一般采用雷诺模型律,桥墩扰流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 B. 有压管道一般采用雷诺模型律,紊流淹没射流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 C. 有压管道一般采用雷诺模型律,闸流一般采用弗劳德模型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