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甘肃武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甘肃武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a 40    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用于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B. 氦气 C. 氧气 D. 水蒸气 A. 氮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但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氦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C、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D、水蒸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B. 陶瓷 C. 合成橡胶 D. 合成纤 A. 塑料 维 【答案】B 【解析】 【详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 B。 3. 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B. 瘦肉 C. 青菜 D. 菜籽油 A. 米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瘦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青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菜籽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 B。
4. 2023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这一主 题不相符的是 A. 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答案】D 【解析】 B.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详解】A、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做法与 这一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能有效提高垃圾处理和利用,减少白色污染。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 不符合题意;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污染土壤和水源。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 D。 5.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食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易潮解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进而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露置 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D、食盐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2022 年 6 月 5 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舱里常用 NiFe2O4 作催化剂将航天 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产生的氧气又可以提供给航天员呼吸供氧循环使用。已知 NiFe2O4 中 Fe 为+3 价,则 Ni 的化合价为 A. +1 【答案】B B. +2 C. +3 D. +4
【解析】 【详解】设 NiFe2O4 中 Fe 的化合价为 x,已知 NiFe2O4 中 Fe 为+3 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 代数总和等于 0,则有: x+(+3)×2+(-2)×4=0 ,x=+2。. 故选 B。 7. 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Zn+H SO 2 4 =Z n SO +H 4 2  )。用这种方法制取 氢气,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 C. 加入稀硫酸 D. 收集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 口产生气泡,装置气密性好。A 正确; B、锌粒为固体颗粒,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应把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到试管口,再将试管缓 缓直立起来。B 不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应将瓶塞倒放,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略斜的持试管,瓶口紧挨 试管口。C 不正确;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 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 A。 8. 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核外有 16 个电子 C. 相对原子质量为 30.97 g D. 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石”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5, 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0.97,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氮、磷、钾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 D。 9. 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 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Z、Y、X B. X、Z、Y C. X、Y、Z D. Y、X、Z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 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Y 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说明 Y 的活动 性大于银;Z 放入硝酸银溶液中,Z 没有变化,说明银的活动性大 Z,综合所述可知 Y 活动 性大于 Z; 根据第二条应用可知,位于氢前的金属能将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X 和 Y 分别放 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说明 X 活动性大于氢,氢的活动性大于 Y,故 X 的活动性大于 Y;综合上述可可知,活动性顺序为 X、Y、Z;故选 C。
10. 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B C D 鉴别 2N 和 2CO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鉴别 NaCl 和 4 NH NO 固体 3 加水溶解 除去 CaCl 溶液中少量的 HCl 加入过量的大理石、过滤 2 除去 2CO 中少量的 CO 点燃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氮气,可以 鉴别,不符合题意; B、加水溶解,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大理石不溶于水,可以过滤 除去,能除去氯化钙中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应该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等金 属氧化物,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除去,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24 分) 11.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 题: (1)图 1 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2)图 2 中 B、C 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___相同。 (3)图 2 中 A、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图 2 中 D 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16 x  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答案】(1)原子 (2)质子数##核电荷数 (3) 2MgCl (4) 2-S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①是原子。故填:原子。 【小问 2 详解】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图 2 中 B、C 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即核电荷 数)相同。 【小问 3 详解】 图 2 中 A 是 17 号元素为氯元素,元素符号为 Cl,A 最外层 7 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化合 价为-1,A 是 12 号元素为镁元素,元素符号为 Mg,B 最外层 2 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化 合价为+2,所以中 A、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小问 4 详解】 D 中当 x =16 时,即质子数=16,电子数=2+8+8=18,则电子数比质子数多 2 个,即带 2 个单 位负电荷,质子数=16 的元素是硫元素,元素符号为 S,所以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 2S  。 12.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实验室里可用________测定水 的酸碱度;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活性炭吸附;④加明矾吸附沉降。天 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以上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 序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pH 计 ②. 煮沸 (2)④②③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在实验室里可用 pH 试纸(或 pH 计)测定水的酸碱度;可通过煮沸或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 度;故填:pH 计;煮沸; 【小问 2 详解】 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加明矾吸附沉降可以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 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 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所以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 按净化过程排序是④加明矾吸附沉降→②过滤→③活性炭吸附→①消毒杀菌;故填:④②③ ①。 13.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在_____℃时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 30 克甲充分溶解在 50 克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g。 (3)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_____。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 【答案】 ①. t2 ②. 75 ③. 丙 ④. 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详解】(1)在 t2°C 时,甲与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 等。 (2)在 t3°C 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 的甲,所以把 30g 甲溶解 于 50g 水中最多溶解 25g,得到 75g 溶液。 (3)t3℃时,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由于此温度下溶解度甲>乙>丙, 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此时溶液的质量相等,溶剂的质量应为:丙>乙>甲。 (4)由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乙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若在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纯甲,应采用冷却热饱 和溶液的方法。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 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 A 是实际操作图,图 B 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 碱度变化图,图 C 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 A、图 B 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 B 中 b 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3)向 pH 7 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写出图 C 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_______。 【答案】(1)硫酸## H SO 4 2 (2) NaOH 、 2 Na SO 4 (3) 2 Na SO +BaCl BaSO = 4 2  +2NaCl 4 (4) 2- 4SO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分析图 A、图 B,可知图像中 pH 的变化是从大于 7 逐渐减小到小于 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 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溶液 pH 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故填:硫酸或 2 H SO ; 4 【小问 2 详解】 由图 B 可知,b 点溶液的 pH  ,溶液显碱性,说明滴加的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 7 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 、 2 Na SO ,故填:NaOH 、 2 Na SO ; 4 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