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9 年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范例教学 2.隐性课程 3.选修课程 4.非指导性教学 5.情境教学法 6.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60 分) 1.简析我国小学教学目的的基本任务。 2.简析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 3.简述小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4.简析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5.简述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规律。 6.简述小学教学民主性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以及贯彻该原则的的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我国 21 世纪初开始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想课程具有哪些特征?教师在改革中担 当怎样的角色? 2.为什么说教学艺术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 四.材料分析题(共 1 题,20 分) 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材料,谈谈你对课程综合化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你进行课程综合化 实践,在知识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哪些缺失和不足,如何加以完善和提升? “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小学起就教学生划分学科而不是发现它们的联系、分别问题而不是 把它们加以连接和整合;训导学生把复杂伦归为简单性,分解联系起来的东西,而不是进行 合成,消除任何给知性带来无序或矛盾的东西。在这种形势下,年轻的头脑会逐渐失去把知 识在它们的总体中加以背景化和加以整合的自然的禀赋。” “在我国现有制度课程的设计中,课程综合化的落实分为两条路径,一种是分科课程内 的综合模块;另一是单独设立的国家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刚性设计是为了在形 式上给予课程综合化的实现以最基本的保障,但课程综合化还有其隐性、渗透性的一面,而 且这种状态可能是课程综合化实践常态化更为根本的层面。课程综合化不是为综合而综合, 其是人类文明持续健康的发展对每一个人的呼吁,其意味着主体存在状态的改变:世界观、 生存观的变化,认知、思维方式的变化,知识观的变化等。所以课程综合化实践不应是仅针
对少数老师或特定课程内容提出的,而是涉及教师全体、课程实施全局的要求。" “课程综合化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涵和课程发展策略,但其推展得并不顺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基础难以常态化地、高质量地承担起这样的课程实践。 教师自身所接受的以学科分科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以及由单一学科知识(或浅易的多科 目知识)与传统教育专业知识构成的师范教育课程使其难以呼应当前课程综合化实践的需 求,正如一位教师在接受课程培训时慨叹:一个在笼子里长大的鸟怎么可能去教小鸟在蓝天 中飞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