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河南开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案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浓盐酸
B.水和冰的混合物、澄清的石灰水
C.汽水、氯化钾
D.纯碱、液态氧
2. 一些食物的近似 如下:番茄
;苹果
;牛奶
;鸡蛋清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牛奶和鸡蛋清均为碱性食品
B.番茄汁属酸性食品
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强
3. 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可用固体
干燥的一组的是( )
A. 、 、
C. 、 、
B. 、 、
D. 、 、
4. 加热
和
的混合物制氧气,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B.
C.
D.
5. 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
C.用 和 两种气体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均能上升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7. 可一次将
、
、
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稀盐酸
8. 在
( )
的各步转化中,所属的反应类型不包括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 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 )
A.氯化铁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硝酸钠溶液
10.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 )
A. 、
C. 、
B.
D.
、
、
二、填空题(共 14 分))
11. 从 、 、 、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
并用化学式填空:具有可燃性,可作火箭燃料的是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
化物是________;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
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
12. 有镊子、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
选一种: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是________;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检验
氢气的纯度时用________盛装气体;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______;将硫粉置
于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使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
13. 将
的
溶液稀释成 的
溶液,需加水________ .
14. 有 、 、 、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________个,这些反应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15. 有下列两组物质:甲组:稀
、
溶液、
溶液;
乙组:
溶液、稀盐酸、
溶液.其中甲组中的________能够与乙组中的所有物质
发生反应;乙组中的________能够与甲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16. 向盛有氧化镁、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则滤液中含有溶质有________种,滤纸上的物质是________.
17.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可溶性钡盐有毒,人若误服氯化钡可服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________;
(2)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易变质,其原因是________.
18. 已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试帮小明同学分析:
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
冷却,可观察到瓶壁上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取出蜡
烛,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说明蜡
烛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19. 证明铁、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若选用一种酸溶液、则这种酸是________
(填一种即可,下同).若选用一种盐溶液,则这种盐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 11 分))
20.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
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道尔顿的
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方法中的假说.近年来,科学家针对“温室效应”问题提出警告:
若大气中 含量由
上升到
,环境温度可能上升
,将引发
许多灾难.
(1)请问科学家得出此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2)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请列举两个生产、生活中引
起大气中 含量增加的实例.
2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实验:取一药匙氧化钙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里,加适
量水,用玻璃棒搅拌,放置澄清.
(1)请问可选用什么物质来确定上层清液显碱性?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定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
.
22. 过氧化氢(化学式为
)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
催
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水.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用双氧
水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关”,可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加双氧
水).
(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室中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哪些气体?请举出两例.
(3)如果在实验室中用此方法代替
与
共热制取氧气,请简述其优点有哪
些?
四、计算题(共 5 分))
23. 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钾粉末溶于
水中配制成溶液.取出一半该溶液,向其中
加入一定质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求碳酸钾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案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B
C
A
C
D
B
D
A
C
10.
D
二、填空题(共 14 分)
11.
12.
13.
14.
15.
16.
,
,
,
,
烧杯,胶头滴管,试管,坩埚钳,燃烧匙,镊子
,化合反应
溶液,
溶液
、
、 ,
17.
(1)
(2)
18.
19.
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盐酸,硫酸铜
三、简答题(共 11 分)
20.
(1)科学家得出上述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2)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引起“温室效应”的实例有: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
燃料的燃烧;②秸秆等含碳燃料的燃烧等.
21.
份加入碳酸钠出现白色沉淀即证明由钙离子存在(因为溶液中不会存在其他的金属离
取两份上清液一份加入酚酞试液,变红即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另一
子),可知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
22.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加热,此装置
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用锌粒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 (用大理石
或石灰与石与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 ; ;
(3)用过氧化氢加少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相比较其优点是:
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加热,节省燃料;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能
源且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等;
故答案为:
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加热,节省燃料;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
约能源且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等;
四、计算题(共 5 分)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