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7 分)
敦煌石窟,这个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辽阔的文化宫殿,其价值无可比拟,它所给.予我
们的启示,远远超出了它艺术和文化的本身。它的创造者是千千万万中国各民族的民间
画工,贡献给它精神素材和创作激情的却是万里丝路上所有的国家和人民。
每当我们回首人类最初相互往来的丝路历史,总不免被深切地感动。你站在这道路
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两端望去,都是无穷无尽。穿越欧亚非三洲的一条无比深长的路呵!
即使在今天,也很难 tú步穿越那些深山大川,茫茫大漠,万里荒原,,然而,人类却是
靠着这样______ (A. 坚韧不拔 B. 始终如一)的步履.,从远古一步步走入今天的强
大。
这条路是脚印压着脚印踏出来的,而每一个脚印都重复着同样的精神。如果人类在将来
陷入迷失,或对自已有什么困 huó,一定能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中找到答案,并因此心境
豁朗,昂首举步向前。
(节选,有删改)
(1)请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2)请为文中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成语。(2 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 分)
(4)请选出与“无穷无尽”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2 分)
A. 精神素材
B. 深山大川
C. 陷入迷失
D. 心境器朗
2.名著阅读。(4 分)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主题探究活动即将举行,请你从初中必读名著中推荐
一
部合适的作品,并说明两个理由。
3.古诗文默写。用正楷字书写。(7 分)
古代文人思接千里,才情涌动,使笔下之“物”异彩纷呈。它悄然躲在秦淮河上,
“________”,绘出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杜牧《泊秦淮》);它是以水喻月的妙笔,
“________”,承载着诗人复杂幽微的心境(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它是烟雾升腾的
一
向
片江水,“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惹动异乡之人的满怀愁绪(崔颢《黄鹤楼》);
它是形象壮伟、境界恢宏的鹏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 ,化作李清照的愤悲和
往一“_________ ” ,动人心魄(李清照《渔家傲》);它身处污浊之境却洁净、雅致,
“________,_________”,与君子同耀人格光辉(周敦颐《爱莲说》)。
二、综合性活动(8 分)
4.你所在的学校要开展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赏析领悟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你写出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形象地表现自己人生困境的诗句。(2 分)
(2)读到这首诗的结尾两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力量?(2 分)
活动二:践行
(3)张华同学拟写了演讲稿——《新时代青年更要自强不息》。请你就演讲稿的开头一
段
写旁批,指出其中的优点或不足。(2 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旁批: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拥有更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新
时代青年更要自强不息。怎样才能传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强不息精神,不负时代和人民呢?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华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有畏难情绪,又担心忘词,请你给他提些建议。(2 分)
三、文言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5 一 8 题。(13 分)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二]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猪)。”妻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
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
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 • 外储说左上》)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等.死,死国可乎
(4)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6.与“曾子之妻之市”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迁也
B.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C.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8.请联系《(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关于“信”的观点,结合阅读文段[三]的体会,简答曾
子相关言行给予你的启示。(3 分)
四、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 一 12 题。(15 分)
猫
郑振铎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
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
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
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
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
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
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
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
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
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
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
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
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
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
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
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
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
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
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
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
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
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
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
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
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
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
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
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
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
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
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
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
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
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
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
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
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
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
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
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请你阅读文章,摘录或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5 分)
10.请你联系上下文,品读下面的语句,回答问题。(5 分)
(1)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体会句末问号、感叹号并用的表达效果。)(2 分)
(2)比较文中画线句与下面改后的句子,分析原句好在哪里。(3 分)
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
11.作者善于设置伏笔,请你简答文中第二处伏笔的作用。(2 分)
12.从全文看,你认为最爱猫的人是谁?请结合相关内容,说明依据。(3 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3 一 15 题。(7 分)
【材料一】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中
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
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注释:①[碳达峰]某一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②[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