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山东济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mm 黑色签字笔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革命精神给予我们心灵丰富的滋养:南湖的红船开辟了民族的新航道,长征路上 的雪山草地锻造了民族的坚韧.不拔,延安窑洞里的灯火点(rán)了民族胜利的希望,两弹 一星的光芒辉映了民族的奋发图强……伟大的革命精神激荡人心,(cuī)人奋进。新时代青 年身处历史洪流,应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志气,做中华民族脊梁的骨.气,常补精神之钙, 时时掸.去思想之尘,以赤诚之心立报国之志,甘做一颗永不懈(dài)、永不生锈的(luó) 丝钉,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1.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韧 rèn B. 骨 gǔ C. 掸 dǎn D. 绩 jī 2. 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燃 B. 燃 C. 然 D. 然 摧 催 摧 催 怠 怠 殆 殆 摞 螺 螺 摞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种种新思想,引起了进步青年极大的兴趣。 B. 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在座的听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 辩论赛上,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 河水川流不息....,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 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 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5. 为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便于小学毕业生了解初中学习生活,某初中学校组织了“校园 开放日”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志愿者,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仿照画线句,完成续写,唤起小学生对初中生活的期待。 时光将我们的初中生活绘成一幅画卷。展开画卷,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清晨,每一个 挥洒汗水的午后,每一个怀着期待迎接明天的夜晚,又出现在眼前。初中生活鲜艳明亮,绚 丽多姿。它活力无限,像早上初升的太阳;它生机盎然,如山中葱郁的树林;它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任务二:有小学生向你询问,他特别喜欢科幻文学作品,但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更好 的阅读体验。请你提供一条阅读此类作品的建议。(不超过 15 个字) 二、(36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见曦.月 B. 沿溯.阻绝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溯:顺流而下
C. 清荣.峻茂 荣:茂盛 D. 属引.凄异 引:延长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间千二百里 其.如土石何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则.素湍绿潭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 故渔者.歌曰 后遂无问津者. 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 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 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 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 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 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 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请之中书省,得罢役。济宁人皆赞之。视事① 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注释】①视事:办公。 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又 立 社 学 数 百 葺 孔 子 庙 堂 教 化 兴 起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 11. 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的。(答出两点即可) (三)诗歌阅读(共 7 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 孔平仲
寂历①帘栊②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③。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寂历:寂静。②帘栊:窗帘和窗户。③戍墙铃:一种铃铛。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给人以清爽之感,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B. 首联从寂静的夜色写起,接着以戍墙铃的铃声与之映衬,更显得清寂。 C.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月亮被云笼罩的朦胧景色。 D. 颈联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夜景,如秋声堕叶是听觉,月夜飞萤是视觉。 13. 有人说,本诗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将时间向前、向后进行了延展,扩大了诗歌容量。 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四)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4.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 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 C. 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 D.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 (五)根据原文默写(共 9 分) 15.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5)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 己在沉郁中坚定信心、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气概。 三、(7 分)
16. 近日,班级开展阅读《水浒传》活动,老师提前进行了阅读调研。针对比较集中的困惑 点,老师建议立足作品特点,寻找阅读突破路径。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两项任务。 阅读困惑描述 明确突破路径 把握作品特 点 作品人物众 多,文脉梳理 不清楚怎么 办? 分(前 40 回): 作品是先分 史进→ ②_______大闹五台山→林冲→汴京城 ③ 后合的 ① _______卖刀→吴用→梁山泊义士尊 ④_______→ ______ 结 武松→宋江 构 合(41~100 回): 梁山聚义,庙堂招安,水浒梦断 任务一:请 在①~④处填写相应词语或者人物姓名。 文段: 众猎户齐叫道:“不信你一个人如何杀得四个 作品是在说 虎?……自从有了这窝虎在上面,整三五个月没人 书底本基础 敢行。我们不信!敢是你哄我?”李逵道:“我又不 上再创作而 是此间人,没来由哄你做甚么!你们不信,我和你 成 上岭去,寻讨与你,就带些人去扛了下来。”众猎户 道:“若端的有时,我们自得重重的谢你。却是好也!”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语言不同于其 他作品,抓不 住特点怎么 办? 任务二:请结合文段分析,作品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突出特点:___________(4 字以内) 分析:___________ 四、(31 分) (一)(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 物勒工名
问题吗?古人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 解。 ②《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中提到的“物 勒工名”是我国最早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它要求手工业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 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从某种意义来说 .......,物勒工名也是我国最早的问责制。 ③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 并非制造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器物上甚至还出现了主造 人和监造人的名字。此时物勒工名制度才真正出现。到了秦朝,物勒工名制度以法定形式固 定了下来。如秦简《工律》中规定:“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 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秦国才可能在列国纷争中以富国强兵之势一统天下。 ④到了汉代,这种制度的实施已深入到官营手工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出土的汉代 器物上均发现有铭文,铭刻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志着这一时期物勒工名 制度已相当成熟。 ⑤唐朝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 人,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另一方面,政府把这一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 从技艺培训,到产品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使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 工匠和工匠家族。 ⑥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规范、具体,最突出的 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南京明城墙即为典型代表,每块城墙砖背后都有工匠勒名。 在一块“黄州府蕲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 67 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是目前南 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的质量 责任体系。 ⑦作为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 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⑧中国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勒名制度下,工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 誉,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如在制作车辆时,对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这样的问 题,他们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⑨物勒工名还充分体现着诚实守信精神。勒名制度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处理十分严格,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 的诚信。
⑩勒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群体,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内化为工匠敬业专一的意识,从 而演化为一种社会文明和自觉精神。 ⑪铭文无声,一刻千年。物勒工名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庄华峰,文章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加点字“从某种意义来说”起到限定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第⑦段是过渡段,把物勒工名制度的发展和这一制度对工匠精神的推动作用连接起来。 C.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 D.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 18.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勒工名制度源远流长,其真正出现应该是在商周时期。 B. 因为秦国国富兵强,一统天下,所以物勒工名制度得到长足发展。 C. 在汉代器物铭文中,你可能会看到器物制造的地点、制造者、监造者等信息。 D. 明清时期,勒名制度更加规范,南京明城墙就在每一块砖上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 19.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物勒工名制度对当今社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有何借鉴意义。(答出 两点即可) (二)(共 21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桌人生 ①人过中年,开始有点儿念旧。熟悉而又陌生的泉塘村,经常莫名地追到千里之外的都 市,伴着那张小方桌,在我的梦中浮现。 ②我上学第一天是踢着小欢步去的,记得放学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越过山坡, 蹚过小河,踩着风回了家。一进屋,我就寻了一条板凳,铺开作业本写字。狭长的板凳直摇 晃,本子也跟着摇晃。傍晚,爹牵着老水牛回了家。老水牛一身泥水,摇摇晃晃的。爹的步 子沉重得像老水牛,也摇摇晃晃的。 ③我一天天往上长,板凳却像忘记了生长这回事。“爹,我想在梳妆桌上写字。”爹正招 呼牛喝水,我的话夹在风里,一晃就过去了,他似乎没听见。“爹……”,爹抬起头扫了我一 眼,只“唔”了一声,起身进了光线暗淡的里屋。他满是泥巴的生活里大多时候是沉默的。 ④梳妆桌是家里唯一可以被称为桌子的物品。桌面上的漆脱落得斑斑点点,布满裂纹, 还缺了一条腿,用一堆砖块垫着。爹把梳妆桌收拾出一半,我总算有了自己的书桌。我侧着
身子,半边屁股斜放在紧挨着的床头,努力地把一行行“人口手上中下”写端正。 ⑤我开始习惯那张缺了腿的书桌,爹却开始不习惯我。他会冲着黑屋子吼:“柴火没了, 牛饿了,鸡鸭也到处扑腾……日子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确实,那时村里的孩子读书都像赶 集一般,在学校里耍打几年就回来了,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 碎.成一地畏惧。 ⑥有一次,班主任家访,跟正在码草垛的爹说:“娃是块读书的料!”一连说了好几遍, 爹似乎没听见,半晌才从草堆里冒出头来“唔”了一声,继续码草垛。 ⑦读书就像爬楼梯,我一步步登高。每天回家,我就钻进黑屋子,世界小得只有面前那 半张桌子大。不过,书本里的世界远比泉塘村的生活有趣。崎岖的山路挡不住我前行的步伐。 我的中学生活顺利得一马平川,天宽地阔。放学路上,伴随我的,除了松软的田野,欢畅的 校歌,还有鲜艳的奖状和背后或羡慕或褒奖的目光,这一切都让我陶醉。不过,我一般不跟 爹说,爹也从来不管我读书的事。他只管低着头在土地里找下一年的出路,就像那头老水牛。 ⑧在一个冬日,我把所有的奖状翻出来,涂上米汤,糊在桌前的墙壁上。顿时那间黑屋 子像漏进了一道光。爹进屋,我看见他咧了咧嘴,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什么也没说。爹那 土色的脸像松了绑,连胡茬也生动了许多。 ⑨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伏在那半张桌上写字, 房门“吱嘎”一声,爹裹着一身阳光,风一样地推门进来,一把拉我出门。夕阳的余晖里, 一张崭新的小桌立在褐色的泥地上,方方正正的,桌面刷着木纹新漆。“写字桌,给你做的!” 爹说这话时,声音大得像半夜里的春雷,惊得屋檐下的燕子逃也似的飞走了。 ⑩自那以后,我不再一放学就钻进黑屋子,而是将桌子摆在屋檐下,读书,写字。村里 的小孩儿看见我读书的样子,也纷纷拿了作业过来,和我挤在一张桌上,有的一本正经,有 的装模作样。夕阳下,我仿佛看见小小的方桌上,长出不一样的春天。 ⑪初三时我开始住校,家里的小方桌用不上了。我在学校拓展世界的同时,泉塘村也似 乎被掘开了一个口子,一些没有读书的后生都去了外地打工。渐渐地,打工在乡间刮起一股 强劲的风,不少人家换了漂亮的书桌,可桌前写字的孩子却越来越少。 ⑫爹又开始沉默下去。“我也去打工吧。”我跟爹说。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 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他清楚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得读书。”爹半晌才说,转身牵 着牛出了门。 ⑬后来,我上了高中。每次我回家,爹都早早拴好牛,奔回家,收拾好小方桌,将桌面 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默默走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