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地理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地理试卷及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 ) A. ①②③ 【答案】B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在学习地理时,借助地球仪可以( ) A. 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B. 观察经线与纬线的分布 C. 呈现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过程 D. 精确测量各地的海拔 3. 甲地的纬度是( ) A. 23.5°N B. 23.5°S C. 120°E D. 120°W 4. 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正北方 B. 正东方 C. 正西方 D. 正南方 5. 小畅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地轴竖直,自左向右匀速拨动 B. 地轴倾斜,自左向右匀速拨动 C. 地轴竖直,自右向左匀速拨动 D. 地轴倾斜,自右向左匀速拨动 【答案】2. B 3. A 4. A 5. B 6.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据此回答:图示这种现象反 映的地理事实是( ) A.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C. 地球绕太阳公转 【答案】B B. 地球是个球体 D. 海平面上升 7.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 ) A. 太阳绕地球转 B. 地球绕太阳转 C. 地球自转 【答案】C 8. 图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D.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B. 地球自转 C. 五带划分 D. 季节变 A. 地球公转 化 【答案】B
9. 一位摄影师用照片记录了某地四季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海陆的变迁 D. 人类的 活动 【答案】B 在研究地球运动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很多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做下面这个模拟实验来 揭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 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 一般情况下地球是静止的 B. 昼夜是更替的 C. 一年有四季变化 D. 地球绕太阳在自转 11. 实验过程中观察地球仪,它又揭示了哪方面的地理事实( ) A. 天圆如张盖 C.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方如棋局 D. 地球是正方体 12. 地球仪表面有很多经纬线,形成经纬网。经纬网能帮助我们( ) A. 进行天气预报 B. 分析植物生长规律 C. 解释地球运动特征 D. 确定位置方向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有的人也称地球为“水球”,其说法的理论依据是( ) A. 人类生存离不开水
B. 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C. 地球表面以广阔的水域为主 D. 降水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 【答案】C 小明学习很优秀,已经从某“初级中学”考入某“高级中学”了。初中时小明步行上学 大约需要 10 分钟,现在上了高中骑自行车上学还需要 10 分钟左右。根据以上描述并结合下 图完成下列小题。 14. 地图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上图最能帮助小明完成的工作是( ) A. 查找春游的好去处 B. 确定自己所在的大洲和国家 C. 确定上学的最佳路线 D. 分析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15. 上图中比例尺没有明确标注出来,以下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 A. 1:6,000,0000 B. 1:6,0000 C.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60 千米 D.
16. 假如小明家到“高级中学”图上距离约为 3 厘米,根据上题“最适合”的比例尺,计算 其实地距离是( ) A. 180 千米 B. 1800 米 C. 1800 厘米 D. 180000 米 【答案】14. C 15. B 16. B 17. 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们在外出旅行前,通过手机导航输入“起点”和“终点”, 可以查阅行走路线和距离,还可通过“放大”和“缩小”地图查询到更多的信息,这类地图 属于( ) A. 电子地图 B. 政区地图 C. 旅游地图 D. 地质地 图 【答案】A 18.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比例大致是( ) 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四分海洋,六分陆地 C. 五分海洋,五分陆地 D. 七分海 洋,三分陆地 【答案】D 19. 板块张裂处可能会形成新的大洋,图中的箭头代表板块运动方向,据此推测未来①②两 处能形成大洋的是( ) B. ② C. 都可以 D. 都不可 A. ① 以 【答案】B 20.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 石,这说明了
A. 喜马拉雅山上湖泊中有鱼、海藻、海螺等 B. 古代人在这里吃过海产品并留下一部分 C. 这里曾经是海洋环境,而后山脉隆起 D. 鱼、海藻、海螺等也可以在陆地环境下生存 【答案】C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1. 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说明了( ) A. 目前,两大洲海牛、鸵鸟往来频繁 B.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 C.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体的 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22. 甲丙两大洲隔乙大洋相望,则乙大洋是( ) A. 印度洋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 23. 下列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青藏高原的形成 C. 荷兰填海造陆 D. 红海不 断扩张 【答案】21. C 22. B 23. C 24. 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 板块的运动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 候的变化 【答案】B 25. “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描述的是( )
A. 赤道地区 B. 热带地区 C. 温带地区 D. 寒带地 区 【答案】C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 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图中,表示西半球的是____。(填“甲”或“乙”) (2)图中 A ___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它与 E____洲组成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 (3)C、D 两大洲的分界是______运河。 (4)无人定居的大洲是____。(填图中字母) (5)①是_______洋,②是________洋,③是______洋,④是_______洋。 (6)B 大洲是________洲,F 大洲是_______ 洲, C 大洲是_______ 洲,D 大洲是_______ 洲。 【答案】(1)甲 (2) ①. 亚 ②. 欧 (3)巴拿马 (4)G (5) ①. 太平 ②. 大西 ③. 印度 ④. 北冰 (6) ①. 非 ②. 大洋 ③. 北美 ④. 南美 27. 为培养地理实践力,天津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去蓟州区府君山研学旅行。读“府君山局部 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地质博物馆所在地海拔大约是________米。 (2)A 处位于地质博物馆的________方向。 (3)研学小组准备选择路线①和②到达 A 处,其中比较省力的路线是________,主要原因 是________。 (4)A 处到地质博物馆的图上距离约为 3cm,如果想要知道 A 处到地质博物馆的实际水平距 离,图中需要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 ①. 山顶 ②. 180 ③. 西北或者偏北 ④. ②线路 ⑤. ②等高 线稀疏,坡度缓 ⑥. 比例尺 28. 读图 1 板块分布图和图 2 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