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K 39 I 12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0 分) (本题包括 10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蜡烛能燃烧 C. 氨气是无色气体 【答案】A 【解析】 B. 铜丝能导电 D. 酒精易挥发 【详解】A、蜡烛能燃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 符合题意; B、铜丝能导电,铜丝具有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 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氨气是无色气体,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 符合题意。 D、酒精易挥发,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 题意。 故选 A。 2. 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要张贴的图标是 B. D. A.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标识是禁止烟火标志,故 A 选项错误;
B、该标识为禁止吸烟的标志,故 B 选项正确; C、该标识为可回收标志,故 C 选项错误; D、该标识是易燃品标志,故 A 选项错误; 故选 B。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B. 空气 C. 氦气 D. 大理石 A. 煤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炭主要含有碳,还含有其它一些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 A 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C、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 C 正确;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C。 4. 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下列火灾自救措施错误的是 A. 身上衣物着火时,可就地打滚灭火 B. 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前 进 C.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大声呼救 D. 高层楼房着火,要走安全楼梯逃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 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发生火灾后,会生成一些高温的有毒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 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前进到 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含量,火势会燃烧更 旺,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D.高层楼房着火,应该走安全楼梯逃离,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B. 镁带 C. 氢气 D. 木炭 A. 红磷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故 A 错误; B、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 B 正确;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 C 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 D 错误; 故选:B。 6. 第 19 届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其金属部分采用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如图是有 关铝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铝的原子序数为 27 C. 铝的原子质量为 26.98 D. 铝原子与铝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 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3,故选项说 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26.98,而非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则铝原子与铝离子质量几乎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uSO 常用于制农业杀虫剂,硫酸铜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 B. 4 C. 6 D. 2 故选:D。 7. 硫酸铜 A. 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已知硫酸铜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2)+x+(-2)×4=0,解得 x=+6。 故选:C。 8.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Fe O  2 点燃 Fe O 3 4 加热 NH HCO 3 4 NH H O CO   3 2 C. C CuO  高温 Cu CO  2 【答案】B 【解析】 2 B. D. CH O  4 点燃 2 CO H O  2 2 【详解】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是化合反应, 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 意;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不符合“一变多” 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生成物有 2 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 多”。 9. 下列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氯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减少 B. 水的质量和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质量相等 C. 1g 食盐溶解到10g 水中得到11g 食盐水 D. 1L 植物油倒入1L 水后的体积为 2L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减少,是因为氯酸钾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逸 出,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 A 符合题意;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 量守恒定律解释,故 B 不符合题意; C、1g 食盐溶解到 10g 水中得到 11g 食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 量守恒定律解释,故 C 不符合题意; D、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指体积, 1L 植物油倒入 1L 水后的体积为 2L,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 守恒定律解释,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 C H O N 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 8 11  2 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多巴胺属于氧化物 B. 多巴胺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C. 多巴胺相对分子质量是 155 D. 多巴胺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多巴胺是由碳、氢、 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 A 错误; B、多巴胺的化学式为:C8H11O2N,多巴胺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 B 错误; C、多巴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8+11+16×2+14=153,故 C 错误; D、多巴胺中 C、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2)=3:1,故 D 正确;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11. 下列是教材中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 1 探究 2MnO 是否是 2 2H O 分解的催化剂。除证明 2MnO 能加快反应速率、在反 应前后质量不变外,还需要证明_______不变。 (2)实验 2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通过实验 3,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4)实验 4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5)以上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_______。 【答案】(1)反应前后化学性质 (2)引流 (3)可燃物 (4)A 中酚酞溶液变红,B、C 烧杯溶液不变色 (5)实验 2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 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因此实验 1 探究 MnO2 是否是 H2O2 分解的催化剂,除证明 MnO2 能加快反应速率、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外,还需要证明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小问 2 详解】 实验 2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使待过滤液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中; 【小问 3 详解】 玻璃棒上蘸的水不燃烧,蘸的酒精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小问 4 详解】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酚酞不具有挥发性分子运动速度慢,故 C 烧杯不变色,浓氨水具有挥发 性,氨分子不断运动,溶于 A 烧杯的水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成分不使酚酞变色,故 B 不变红; 【小问 5 详解】 实验 1 通过对比验证过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实验 3 通过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 4 通过对比说明酚酞变红是氨分子运动造成的,实验 2 是过滤没有进行对比实验。 12.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生活、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每一滴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节水方法是_______。 (2)自然界的水通常需要净化后才能饮用。某种便携式净水器适合长期野外工作人群使用, 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 1。 ①该净水器中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②MIR 高聚碘杀菌树脂杀菌过程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③此种便携式净水器虽应用广泛,但海上应急却不能使用,原因是_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图 2 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c 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 【答案】(1)用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2) ①. 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 ②. 化学 ③. 生命吸管不能除去海水中可溶性 盐类 (3)煮沸 (4) ①. 1:2 ②. 氢、氧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节水方法有随手拧紧水龙头或用洗菜水浇花或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等; 【小问 2 详解】 ①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 ②MIR 杀菌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③生命吸管只能够吸附色素、杂质、异味以及一些有毒物质,但是无法吸附去除海水当中的 盐类。 【小问 3 详解】 煮沸可以使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 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生活在通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 4 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a 管连接的是正 极,c 管连接的是负极,a、c 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3. “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某化学 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活动一 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如图。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a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 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 (3)图中能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 活动二 制“富氧空气” (4)小组同学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在如图装置中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 300mL )氧气体积分数为 40%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__(“a”或“b”) 端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150mL 水,再通入氧气排出_______mL 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