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吉林长春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竹叶
B. 淘洗糯米
C. 竹叶包粽
D. 生火煮
粽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清洗竹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淘洗糯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竹叶包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生火煮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2.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
A. 氮气
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故 A 错误;B、氧气的用途有:支
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 B 正确;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既不能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故 C 错误;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中各成分及性质和用途
3.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B. 氢气
C. 氯化钠
D. 水
A. 金刚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属于碳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需使用胶头滴管,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
挤压取液
B.
转移液体
C.
滴加液体
D.
搅拌均匀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滴管吸液体时,应 在空气中排净空气,再进入液体中吸取,不能向液体中
挤入气泡;且瓶塞要倒放,选项错误;
B、为防止腐蚀胶帽,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选项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烧杯内壁,应垂直悬空
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正确;
D、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C。
5. 一些食物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鸡蛋清(7.6~8.0)
C. 葡萄汁(3.5~4.5)
【答案】D
【解析】
B. 鲜牛奶(6.3~6.6)
D. 苹果汁(2.9~3.3)
【分析】pH 小于 7 显酸性,且 pH 值越小酸性越强。
【详解】A、鸡蛋清(7.6~8.0),pH 大于 7 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B、鲜牛奶(6.3~6.6)pH 小于 7 显酸性,但数值较大,不符合题意;
C、葡萄汁(3.5~4.5)pH 小于 7 显酸性,但数值较大,不符合题意;
D、苹果汁(2.9~3.3)pH 小于 7 显酸性,且在选项中数值最小,因此酸性最强,符合题意;
故选:D。
6. 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间隔变大
C. 分子的数目增多
【答案】A
【解析】
B. 分子的质量变大
D. 分子的种类改变
【详解】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质量、数目、种类
均不变。
故选:A。
7.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结构: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 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应用: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选项正确;
故选:B。
8. 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可以有效保障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霉变的食物洗净后食用
C. 酸性洁厕剂随意倒入铸铁下水管道
D. 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当作食盐烹饪食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符合题
意;
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故霉变的食物洗净后也
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C、酸性洁厕剂随意倒入铸铁下水管道,铁能与酸反应,腐蚀下水道,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当作食盐烹饪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18 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气)
Fe3O4+4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温
A. X 的化学式为 H2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 Fe 和 H2O 的质量比为 3:4
D. 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一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
知,反应前 Fe、H、O 的原子数目是 3、8、4,反应后 Fe、O 的原子数目是 3、4,则 4X 中含
有 8 个 H,所以 X 的化学式为 H2;正确;
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参加反应的铁和水的质量比为(56×3):(18×4)=7:3;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有铁、氧、氢三种元素,而反应
前铁中只含有铁一种元素,则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所以该实验了证明“水不是一种元
素”;正确;
故选 C。
10.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
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部分含铜元素物质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二维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点对应的物质可以制成导线
B. d 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Cu(OH)2
C. Cu2O 在图中对应的点是 e 点
D. b→c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Cl=CuCl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a 点所示物质是铜的单质,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因此可以制成导线,说法正
确;
B、d 点对应物质是一种碱,其中铜元素显+2 价,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u(OH)2,说法正确;
C、Cu2O 是一种氧化物,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铜元素显
+1 价,则在图中对应的点是 e 点,说法正确;
D、b→c 对应的反应是氧化铜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铜盐和水,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
平,正确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CuO+2HCl=CuCl2+H2O,说法错误。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_____;
(2)两个氧原子_____;
(3)氧气的化学式_____。
【答案】(1)O
(2)2O
(3)O2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的原则是: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氧元素的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表示为 O;
【小问 2 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该原子,表示多个原子时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所以两个氧原子表示为 2O;
【小问 3 详解】
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只需在
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故氧气表示为 O2。
12. C919 大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其机壳采用
了铝锂合金材料。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
(2)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
(3)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4)机壳采用铝锂合金材料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Al
(2)13
(3)26.98
(4)密度小或硬度大或强度大或抗腐蚀性好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故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Al;
【小问 2 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故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3;
【小问 3 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铝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 26.98;
【小问 4 详解】
机壳采用铝锂合金材料,是由于铝锂合金属于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强度大、抗腐蚀
性好等优点。
13. “沉淀”“过滤”“吸附”是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
易净水器,用来净化伊通河水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小卵石、石英砂除去水样中的不溶性杂质的过程相当于上述方法中的_____。
(2)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来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3)用该装置净化后的伊通河水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过滤
(2)吸附
(3)混合物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利用小卵石、石英砂除去水样中的不溶性杂质的过程,实现了固液分离,相当于上述方法中
的过滤;
【小问 2 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 3 详解】
用该装置净化后的伊通河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14. “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毕生夙愿。水稻从田间到饭桌,化学
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为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我们常施用的 KCl 属于氮肥、磷肥、钾肥中的_____;
(2)储存:常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真空包装袋来长期储存大米,该塑料属于_____(填“金属
材料”或“合成材料”);
(3)运输:运输车辆使用的燃料主要来自石油,石油属于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
可再生能源”);
(4)食用:大米中的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
【答案】(1)钾肥
(2)合成材料
(3)不可再生能源
(4)糖类
【解析】
【小问 1 详解】
KCl 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小问 2 详解】
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所以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小问 3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 4 详解】
大米中的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
15. 利用化学方法可消除家居装修过程中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的化学式为 CH2O,图中表示甲醛分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甲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A
(2)6:1
(3)CH2O+O2
催化剂
CO2+H2O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由甲醛的化学式 CH2O 可知,一个甲醛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图
中符合这个结构的是 A 物质,所以 A 可以表示甲醛分子的结构,故填:A;
【小问 2 详解】
甲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6:1,故填:6:1;
【小问 3 详解】
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2O+O2
催化剂
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