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南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南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 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要使 5□×40 的积的末尾有 2 个 0,□里应填( )。 A. 5 【答案】A 【解析】 B. 6 C. 7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分别计算出 55×40、56×40,57×40 的积,再找出 积的末尾有 2 个 0 的算式即可解答。 【详解】A.55×40=2200,积的末尾有 2 个 0; B.56×40=2240,积的末尾有 1 个 0; C.57×40=2280,积的末尾有 1 个 0。 故答案为:A 【点睛】数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李大爷收了 41 筐土豆,每筐的重量在 25~29 千克之间。估计这些土豆的总重量,正确 的结果是( )。 A. 不足 800 千克 B. 800~1000 千克 C. 1000~1200 千克 D. 超过 1200 千克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除法的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除数、被除数看 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进行计算。 【详解】41×25≈1000 41×29≈1200 估计这些土豆的总重量在 1000~1200 千克之间。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利用估算结果进行解答。 3. 李阿姨家共有 75 棵桃树,今年平均每棵桃树收获了 36 千克桃,用载重 1 吨的卡车运送, 至少运( )次才能把收获的桃全部运完。
A. 2 【答案】B 【解析】 B. 3 C. 27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平均每棵桃树收获了 36 千克桃,75 棵桃树共收了 75 个 36 千克, 即 36×75=2700 千克,然后统一单位,再根据 1 吨等于 1000 千克,进行解答。 【详解】36×75=2700(千克) 1 吨=1000 千克 1000+1000+1000=3000(千克) 3000>2700 所以至少运 3 次才能把收获的桃全部运走。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桃一共有多重,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注意质量单位的 换算。 4. “一段地铁长 200 米,工程队修了 5 天后还剩 25 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要求平均每 天修多少米,先要求( )。 A. 已经修的米数 C. 剩下的米数 【答案】A 【解析】 B. 剩下的天数 D. 地铁总米数 【分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知,要求平均每天修地铁长度,已知修地铁 时间,则需要求出已经修地铁长度。用地铁总长度减去还剩地铁长度,可以求出已经修地铁 长度。 【详解】由分析得: 要求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先要求已经修的米数。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应从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需要的条件,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 率、工作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答。 5. 小明从晚上 8:30 睡觉,他睡了 10 小时 20 分,第二天早上小明的起床时间是( )。 A. 6:30 【答案】B B. 6:50 C. 7:50
【解析】 【分析】根据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这里因为这里经过了两天,所以可以分段计 算。先算到从晚上 8 时半到晚上 12 时经过的时间,然后用总睡觉时间减去第一天睡觉时间, 就等于第二天起床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12 时-8 时 30 分=3 时 30 分 10 时 20 分-3 时 30 分=6 时 50 分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结束时间的计算,分段计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 从下图中拿走涂色的小正方形,剩下的图形和原来相比,( )。 A. 面积变小,周长不变 B. 面积变大,周长不变 C. 面积变小,周长变大 D. 面积变小,周长变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原来图形的面积是 9 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 8 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则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比原来图形的面积小。将剩下图形的边平移后可 知,剩下图形的周长等于原来图形的周长加上 2 条小正方形的边长和,则剩下的图形的周长 比原来图形的周长大。 【详解】由分析得: 剩下的图形和原来相比,面积变小,周长变大。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目的是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的掌握情况,利用平移可以将不规则图形 的周长转换为规则图形的周长,进而得出结论。 7. 下面涂色部分可以用 3 4 表示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4 份,占其中的 3 份就是 3 4 ;据此解答。 【详解】A.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4 份,涂了其中的 1 份,用分数表示是 B.这个三角形没有平均分,涂色部分不能用 3 4 表示; C.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涂了其中的 3 份,用分数表示是 3 4 ;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 4 ; 8. 50 米跑步比赛,前 3 名选手的成绩如下。根据比赛成绩判断,下面图( )最符合当 时冲刺时的画面。 选手 甲 成绩/秒 7.1 乙 8.2 丙 8.7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路程相同,用时少的速度快。根据小数比较大小可知,甲用时最短,先冲刺,其次 是乙,最后是丙。甲乙成绩相差 8.2-7.1=1.1 秒,乙丙成绩相差 8.7-8.2=0.5 秒,则甲 乙成绩的差比乙丙成绩差大,甲乙成绩的差大约是两个乙丙成绩的差,也就是冲刺时,第一 名和第二名距离大,第二名和第三名距离小,且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距离大约是第二名和第三 名距离的 2 倍,据此解答。 【详解】A.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距离比第二名和第三名的距离大一些,不符合题意; B.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距离大约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距离相等,不符合题意; C.第二名和第三名与终点线距离大约相等,表示二人成绩大约相等,不符合题意; D.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距离大约是第二名和第三名距离的 2 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小数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填空题。 9. 21×38 的积的最高位是( )位,估计它们的积大约是( )。 【答案】 ①. 百 ②. 800 【解析】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 21×38 的积,再求积的最高位。根据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求出 21×38 的积大约是多少。 【详解】21×38=798 21×38≈20×40=800 21×38 的积的最高位是千位,估计它们的积大约是 800。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旨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10.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辆大型运货车的长度有 12( ),能装 25( )重的货物;它的一个轮 胎有 80( )高,重达 50( );这辆货车每小时能行驶 60( )。 【答案】 ①. 米##m ②. 吨##t ③. 厘米##cm ④. 千克##kg ⑤. 千米 ##km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以及所学单位知识进行解答,大型货车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且 大型货车载重量是很大的,用吨合适,大型货车的一个轮胎也是非常的大,轮胎的高度用厘
米作单位合适,轮胎因为非常重,选择千克作重量单位,货车载重量很大,一般速度也不是 非常非常的快,这里行驶速度的数字是 60,选择千米作单位合适。 【详解】一辆大型运货车的长度有 12 米,能装 25 吨重的货物;它的一个轮胎有 80 厘米高, 重达 50 千克;这辆货车每小时能行驶 60 千米。 【点睛】考查学生对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重量单位大小的理解。 11. 一本科普读物共 300 页,小红看了 5 天,每天看 40 页,她一共看了( )页, 接下来她要从第( )页看起。 【答案】 ①. 200 ②. 201 【解析】 【分析】用 40 乘 5,求出一共看了多少页;一共看的页数加上 1,求出接下来她要从第几页 看起。 【详解】40×5=200(页) 200+1=201(页) 则她一共看了 200 页,接下来她要从第 201 页看起。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一共看的页数加上 1 等于接下来她要从第几页看起。 12. 用 3、9、2、6 四个数字算得 24,算式是( )。 【答案】(9-3-2)×6=24 【解析】 【分析】要使结果为 24,根据给出的四个数 3、9、2、6,这四个数的特点,9-3-2=4,4 ×6=24,由此解答。 【详解】(9-3-2)×6 =4×6 =24 (答案不唯一) 【点睛】要使计算的结果为 24,一般使用逆推法,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解答。 13. 小花画了一幅正方形的画,边长是 80 厘米,爸爸要给这幅画做一个画框,至少需要 ( )厘米的木条和( )平方分米的玻璃。 【答案】 ①. 320 ②. 64 【解析】
【分析】要求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也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用 80 乘 4,解答即可; 要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也就是求正方形的面积,用 80 乘 80,再把积换算成平 方分米作单位即可。 【详解】80×4=320(厘米),则至少需要 320 厘米的木条; 80×80=6400(平方厘米) 6400 平方厘米=64 平方分米 则至少需要 64 平方分米的玻璃。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4. 下图中〇个数占全部的     。 2 5 【答案】 【解析】 【分析】把这些圆的个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它的 表示 3 5 ,2 份空白,表示 2 5 。 【详解】上图中〇个数占全部的 2 5 。 1 5 ,其中 3 份涂色,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 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5. 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 3.2 米,小高跳了 2.8 米,小军跳了 3.1 米,( )跳 得最高。 【答案】小明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将他们三人跳的高度比较大小,哪个小数最大就跳得最高,由此解答。 【详解】2.8 米<3.1 米<3.2 米 所以小明跳得最高。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大小比较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16. 校园话剧团 14∶25 开始表演一场课本剧,演出时间是 35 分钟。演出的结束时间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是( )。 【答案】15 时 【解析】 【详解】略 三、口算和估算。 17. 直接写得数。 35×10= 20×50= 900÷3= 0.6+0.9= 0.8-0.7= 1 5   3 5 4 7 10 10   1 3   1 3 【答案】350;1000;300;1.5; ; 0.1; 4 5 【解析】 3 10 ; 2 3 【详解】略 四、竖式计算。 18.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0×48= 35×60= 67×23= ★44×56= 【答案】3360;2100;1541;2464 【解析】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 所得的积与个位对齐;接着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所得的积与十位对 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详解】70×48=3360 35×60=2100 7 0 4 8  3 3 6 0 67×23=1541 3 5 6 0 2 1 0 0  44×56=246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