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2020学年北京朝阳区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2020 学年北京朝阳区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1. 看拼音写词语。要求书写端正、美观。 bǎng yàng cí xiáng hóu long líng dāng niǔ kòu 【答案】榜样 慈祥 喉咙 铃铛 纽扣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 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榜”“慈” “喉咙”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下面带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耕耘.(yún) 涟漪.(qī) 倚.靠(yī) 倭.瓜(wō) B. 虬.枝(qioú) 玷.污(diàn) 弓弩.(nǔ) 猕.猴(ní) C. 咆.哮(páo) 迸发..(bèng) 顽劣.(liè) 鼻涕.(tì) D. 遐.想(xiá) 窈.窕(yǎo) 琴弦.(xuán) 精湛.(zhàn) 【答案】C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 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耕耘,gēng yún;涟漪,lián yī;倚靠,yǐ kào;倭瓜,wō guā; B.虬枝,qiú zhī,玷污,diàn wū;弓弩,gōng nǔ;猕猴,mí hóu; C.咆哮,páo xiào;迸发,bèng fā;顽劣,wán liè;鼻涕,bí tì; D.遐想,xiá xiǎng;窈窕,yǎo tiǎo;琴弦,qín xián;精湛,jīng zhàn。 3. 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铲锄 锻练 眷恋 神机妙算 B. 拟定 遵重 繁忙 肃然起警 C. 部置 武艺 簇拥 心惊担战 D. 沉寂 拇指 牲畜 养尊处优
【答案】D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 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 项,“铲锄”改为“铲除”;“锻练”改为“锻炼”; B 项,“遵重”改为“尊重”;“肃然起警”改为“肃然起敬”; C 项,“部置”改为“布置”;“心惊担战”改为“心惊胆战”; D 项,正确。 4. 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模仿动作 勇敢的水手 平稳地行驶 紧缩的眉头 B. 拉开阵势 金色的田野 不时地回头 阴凉的地方 C. 战胜困难 惊异的目光 威吓地吼道 微弱的夜晚 D. 打消念头 慈祥的神情 熟练地操作 优美的故事 【答案】C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认真分析所给词语搭配是否合 适。 C 选项“ 微弱的夜晚”不正确,应该是“漆黑”的夜晚;或者微弱的“灯光”。 5.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 碧绿的低地________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________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 野草________着运河,没有什么能够________它们________到远方。( ) A. 镶嵌 遮蔽 阻挡 奔驰 B. 镶嵌 遮掩 阻挡 飞驰 C. 嵌入 遮掩 阻拦 飞驰 D. 嵌入 遮蔽 阻挡 奔驰 【答案】B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的填空。本题出自《牧场之国》,根据原文“碧绿色的低地
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 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可知 B 选项正确。 6. 下面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外貌描写 D. 语言描 写 【答案】A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 从句中的“放开”“张开”“走”“取”等是动词,因此属于动作描写;“摇摇晃晃”说明此时 孩子走在横木上很不稳,非常危险。 7. 下面这些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通常赛马。 B. 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C. 他虽然把这项工作交给你,但是说明他相信你能干好。 D. 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答案】B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A 项,用词不当,这句话里的“通常”应改为“经常”。 B 项正确。 C 项关联词语用词不当,应改为“既然……就……”。 D 项这句话中的“立刻”“马上”重复,删除一个即可。 8. 下面句子中与其它三句话表达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 十万支箭,三天不可能造得成。 B. 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C.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D. 十万支箭,三天一定造得成。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 A 项为否定句,表意是: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B 项为否定句,表意是: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C 项为反问句,意思是: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而 D 选项表述的意思是“十万支箭,三天一定造得成。”与以上三个选项表述意思不同。 9.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 (3)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则能有所不 为 ②.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③. 五千仞岳上摩天 ④. 不可同世而立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1)这句话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十三:“耻便是羞耻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 去做了。 (2)本句出自近代革命家徐锡麟创作的《出塞》,原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这连绵的青山处处都是好地方,处处都可 以用来埋葬忠勇壮士们的遗骸,何必要再去用马革包裹遗体送回故乡呢! (3)此题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整首诗为“迢迢天汉西南落, 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邻家的公鸡喔喔叫个不停。疾病几乎把报国壮志消 磨殆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 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 年。 (4)本句出自《矛与盾》(选自《韩非子·难一》),原文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 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 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 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 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 触。 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0.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A. 实在是 B. 就,于是 C. 才 11. 童孙未解供.耕织( ) A. 从事 B. 口供,供词 C. 供给,供应 12. 青春..作伴好还乡( ) A. 青年人的年龄 B. 青年时期 C. 指春天 【答案】10. B 11. A 12. 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根据平日所积累的字词的意思,结合 语境进行作答。 1.这句话出自《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换了他儿子出来。乃:于是、就。 2.此句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全文如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 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童孙未解供耕织的意思:儿孙们还不懂得怎么样耕田、织 布。童,儿子。未解,不知道、不懂。供,从事,参加。耕织,耕田织布。 3.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 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 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青春:指春天。
13. 下列课文题目及作者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草船借箭》罗贯中 B. 《景阳冈》施耐庵 C. 《猴王出世》吴承恩 D. 《两茎灯草》冯骥才 【答案】D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 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 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D 有误,《两茎灯草》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14. 下面关于不同年龄段别称释义不正确的是( ) A.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B.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C. 古稀:指人六十岁。 D. 期颐:指人一百岁。 【答案】C 【详解】本题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化常识。 A 项,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B 项,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 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二十曰弱冠。 C 项,古稀:是指 70 岁左右。 D 项,期颐: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 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所以 C 选项错误。 15. 根据要求把相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村晚》一诗中描写牧童傍晚时分横坐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回家的情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军行》一诗中表达戍边将士的气势与豪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牧童归去横牛背 ②. 短笛无腔信口吹 ③. 黄沙百战穿金甲 ④. 不破楼兰终不还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1)《村晚》全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 吹。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 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所以描写牧童傍晚时分横坐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回家的情景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 无腔信口吹”。 (2)《从军行》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 不还。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 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所以表达戍边将士的气势与豪情的诗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 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 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良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 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 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 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6. 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根据意思,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1)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 (2)非常静,没有一点儿声音。( ) 18. 把段落中写景的文字用“﹏﹏﹏”画出来。 19. 根据课文片段的内容填空。 白天,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 20. 选文第二自然段既写出了戏院散场时的________,也写出了威尼斯的________。一 ________一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答案】16. ①. 威尼斯的小艇 ②. 马克·吐温 17. ①. 笼罩 ②. 沉寂 18.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
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 沉地入睡了。 19. ①. 商人 ②. 做生意 ③. 青年妇女 ④. 高声谈笑 ⑤. 孩子和保 ⑥. 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⑦. 老人带了全家 ⑧. 去教堂作祷告 20. ①. 热闹 ②. 静寂 ③. 动 ④. 静 ⑤. 动静结合 【分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选段出自《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撰写的文 章。文章描绘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异国风情。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可从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语入手。 (1)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种气势。 (2)沉寂: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阅读文章可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 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 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是文中写景的句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按文章内容填空。根据“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 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 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完成填空。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选文第二自然段“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 了各自良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 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是动态描写;“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 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 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是静态描写。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 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它能使文章活 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