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制冰块 B. 菠萝榨汁 C. 食物 D. 蔗糖溶 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A、水制冰块是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菠萝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 密性 C. 滴加液体 D. 读取体积数据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 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故选 B。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l C. O D. Fe A. Si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元素。故选 C。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人呼出的气体 C. 五氧化二磷 D. 石灰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 A 错误; B.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 B 错误; 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 C 正确; D.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5. 下列有关水净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B. 沉降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 净水时活性炭起过滤作用 D. 用明矾可以将天然水消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得到纯水,可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 A 说法正确; B.沉降不能将水中钙离子、镁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故选项 B 说法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选项 C 说法不正确; D.明矾不能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明矾的主要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溶于水后水解产 生带电的氢氧化铝胶体,会吸附水中的杂质使其沉淀,不能杀菌消毒,故选项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此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对生成物的叙述,不是实验现象描述,此选 项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7.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 点燃 CO2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式子不仅表示反应物为碳和氧气,还表示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B. 该式子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为 1:1:1 C. 由该式子可知反应条件为点燃 D. 该式子表示反应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是碳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选项 A 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知,碳、氧气、二氧化碳的粒子个数比为 1:1:1, 故选项 B 正确; C.由该式子可知反应条件为点燃,故选项 C 正确; D.该式子表示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不能体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 D。 8.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 A 不正确; B.春晴天暖,空气温度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 浓的花香,故选项 B 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 C 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 A。 9. 著名化学家徐光宪曾获得我国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 更加简单。稀土元素包括镧(La)等 17 种元素,被称为当代的“工业味精”。在元素周期 表中镧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镧原子核内有 57 个质子 C. 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5.9 D. 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8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镧, 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 A 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7;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57,故选项说法 B 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138.9,故选项 C 说法不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7;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57,则 故选项说法 D 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 在反应 A=2B+C+D 中,已知 4.8gA 完全分解生成 0.9gC 和 2.2gD,又知 C 的相对分子 质量为 18,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4 B. 17 C. 32
D. 34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成 B 的质量为: 4.8g-0.9g-2.2g=1.7g 设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D A =  C 2B  18 2x 1.7g 0.9g 2x 1.7g 18= 0.9g x=17 故选 B。 二、选择题 11.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答案】A 【解析】 B. H2O2 C. H2CO3 D. H2O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C.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分清楚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12. 下列关于氧气和氮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C.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此选项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此选项正确; C、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为 21%,故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
取氧气,此选项正确;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此选项错误。 故选 D。 13. 酒精灯中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 A.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克 B. 1 个乙醇分子由 8 个原子构成 C.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52.2% D. 乙醇中 H、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5:16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g”,故错误; B.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共 9 个原子,故错误; C.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 2  12 2 1     6 16 ×100%≈52.2%,故正确; D.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乙醇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3:8,故错误。 故选 C。 14.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BD 【解析】 B. 不一定是单质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红磷和白 磷组成的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 A 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臭氧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一种元素, 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不属于单质,故选项 B 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 组成的物质,故选项 C 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 D 正 确; 故选 BD。 15. 甲和乙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丙和丁,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B. 该反应的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C. 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22:9 D. 若 7g 甲与 26g 乙混合点燃,则生成的丙、丁质量和为 33g 【答案】BD 【解析】 【详解】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 H +3O 2 4 点燃 2 2CO +2H O 2 2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 子质量没有改变,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 4 个分子,反应后有 4 个分子,没有变化,错误; C、反应中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44×2):(18×2)=22:9,正确; D、设 7g 甲与乙充分反应需要乙的质量为 x , 2 CO + 2H O 2 2 点燃 C H 2 4 + 28 7 g 3O 2 96 x 28 96 x   7 g x 24 g 所以 7g 甲与 26g 乙混合点燃,实际消耗 7g 甲与 24g 乙,设反应生成的丙、丁质量分别为 y 、 z , CO + 2H O 2 2 2 88 y 36 z C H 2 4 + 3O 2 点燃 28 7g = 28 7g 88 y =22g y = 28 7g 36 z g z =9 生成的丙、丁质量和为 31g,错误。
故选 BD。 三、填空题 16.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碳酸根离子_____; (2)三个氯原子_____; (3)氟元素_____; (4)氢氧化钙_____; (5)氯化钠_____;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①. 2 3CO  【答案】 【解析】 ②. 3Cl ③. F ④. Ca(OH)2 ⑤. NaCl ⑥. N2 【详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 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2 3CO  ;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三个氯原子表示为 3Cl; (3)氟元素表示为 F; (4)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比为 1:2,表示为 Ca(OH)2; (5)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 1:1,表示为 NaCl;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其化学式为 N2。 17.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如图可知,A、B 分别是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A 水 B 氯化钠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