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
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用两张不同形状的纸交叉摆放,重叠部分是梯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依此选择。
【详解】A.
,重叠部分是长方形。
B.
,重叠部分是平行四边形。
,重叠部分是梯形。
,重叠部分是六边形。
C.
D.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六边形的特点。
2. 建设一所可以容纳 2000 名学生的中心小学,按照规定“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不低于 15
平方米”,那么该中心小学的占地面积应不低于(
)。
A. 3 平方米
B. 3000 平方米
C. 3 公顷
D. 3 平方
千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先算出总面积,再根据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1 公顷=10000 平方米,解答此题
即可。
【详解】15×2000=30000(平方米)
30000 平方米=3 公顷
那么该中心小学的占地面积应不低于 3 公顷。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四条直线 a、b、c、d 相交如下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线 a 是垂线,直线 d 是垂线
C. 因为 c∥d,所以 c 是平行线
B. a∥b
D. a⊥d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用符号“∥”表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
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垂直用符号“⊥”表示,依此选择。
【详解】A.直线 a 是直线 d 的垂线,即原说法错误。
B.图中,直线 a 与直线 b 相交,即原说法错误。
C.因为 c∥d,所以直线 c 是直线 d 的平行线,即原说法错误。
D.图中,a⊥d,即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平行与垂直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对于 519808000 这个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由 5 个亿、1980 个万和 8000 个一组成
B. 它接近 5 亿
C. 十万位的“8”表示的大小是千位“8”的 100 倍 D. 它只读出一个零
【答案】D
【解析】
【分析】(1)519808000 中,亿级是 5,表示 5 个亿。万级是 1980,表示 1980 个万。个级
是 8000,表示 8000 个一。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千万位上的数字
大于等于 5,就向亿位进 1;若千万位上的数字小于 5,就舍去千万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
据此可知,519808000≈5 亿。
(3)十万位的“8”表示 8 个十万,千位的“8”是 8 个千。8 个十万是 8 个千的 100 倍。
(4)整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读亿级和万级时按读
个级的方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
不管有几个 0 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据此读出这个
数,再进行解答。
【详解】A.它由 5 个亿、1980 个万和 8000 个一组成,说法正确;
B.519808000≈5 亿,说法正确;
C.十万位的“8”表示 8 个十万,千位的“8”是 8 个千。则十万位的“8”表示的大小是千
位“8”的 100 倍,说法正确;
D.519808000 是 5 亿一千九百八十万八千,一个零也不读;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的组成、读法和近似数,要求整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关键是看
此数字在哪一个数位上和计数单位是什么,就有几个计数单位。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
能较好的避免读错数中“0”的情况。
5. 课堂上,老师要求大家用量角器或三角板中“90°、60°、45°、30°的角画一个 120°
的角,下面四种画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D.
【分析】根据题意,120°的角是一个钝角,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
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量角器 120°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射线的端点为端点,
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即可作成一个 120°的角;利用三角板画图,可利用 30°和
90°的角合在一起画 120°的角;也可以利用 180°减去 60°也可得到一个 120°的角,此
解答。
【详解】A.
用量角器画出一个 120°的角,画法
正确;
B.
用量角器画出一个 60°的角,画法不正确;
C.
利用 180°减去 60°也可得到一个 120°的角,画法正确;
D.
利用三角板中 30°和 90°的角合在一起画 120°的角,画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不同的方法画指定度数的角。
6. 小明认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结果一定是一位数”。下面算式(
)可以帮助他认识
到自己的想法不正确(即商不是一位数)。
A.
【答案】C
【解析】
B.
C.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知道商是几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等于
或大于除数时,那么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这个数小于除数,那么商就是一位数,依此选择即
可。
【详解】A.
,18<36,即此算式的商是一位数。
,68<98,即此算式的商是一位数。
,86>24,即此算式的商是两位数。
B.
C.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判断商是几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除法
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红星商场平均每天售出饮料 580 瓶,12 天共售出多少瓶?竖式中箭头所指的结果表示
(
)。
A. 1 天售出 58 瓶
B. 10 天售出 580 瓶
C. 10 天售出 5800 瓶
D. 12 天售
出 6960 瓶
【答案】C
【解析】
【分析】竖式中箭头所指的结果是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也就是 580×
10=5800,表示 10 天售出 5800 瓶。
【详解】据分析可知:
580×12=6960(瓶)
红星商场平均每天售出饮料 580 瓶,12 天共售出 6960 瓶;竖式中箭头所指的结果表示 10
天售出 5800 瓶。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并灵活运用。
8. 小红说:“试商时,如果将除数往小看,商可能试大了。”下面例子(
)可以说明这
句话有道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
试商。当将除数估大时,商可能偏小,当将除数估小时,商可能偏大,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大
小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
,318>316,50<53,将除数估小,商 6 大了,应改商 5。
B.
,444=444,将除数估小,商 6 刚好。
C.
,45>26,26<30,因此将除数估大,商 7 偏小了,应改商 8。
D.
,92>89,90>89,因此将除数估大,商 4 偏小了,应改商 5。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下面的线段表示 0°到 18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1 和∠2 都是锐角
C. ∠1 和∠2 都是钝角
【答案】B
【解析】
B. ∠1 是锐角,∠2 是钝角
D. ∠1 是钝角,∠2 是锐角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1 大于 0°,小于 90°,所以是锐角;∠2 大于 90°,小于 180°,
所以是钝角,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1 大于 0°小于 90°,是锐角,∠2 大于 90°,小于 180°,是钝角,所以原
题说法错误;
B.∠1 大于 0°小于 90°,是锐角,∠2 大于 90°,小于 180°,是钝角,所以原题说法正
确;
C.∠1 大于 0°小于 90°,是锐角,∠2 大于 90°,小于 180°,是钝角,所以原题说法错
误;
D.∠1 大于 0°小于 90°,是锐角,∠2 大于 90°,小于 180°,是钝角,所以原题说法错
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认识和分类知识,根据角的分类知识解答即可。
10. 李叔叔从长沙坐动车回广州,车上他观察到动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是 160 千米/时,到
站时间是当天 23 时。他想计算出本次动车行驶的总路程,还需要从车票上找到的信息是
(
)。
A. 5 月 23 日
B. 310.00 元
C. D331 次
D. 20:00
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已经知道了到站时间,经过时间=到站时间-开车时间,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3 时-20 时=3(小时)
160×3=480(千米)
所以,他想计算出本次动车行驶的总路程,还需要从车票上找到的信息是 20:00 开。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1.
(1)如图,算盘表示的数,写作:(
),读作:(
)。
(2)算盘表示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
)亿。
【答案】(1)
①. 590280300
②. 五亿九千零二十八万零三百
(2)6
【解析】
【分析】(1)算盘上一颗上珠表示 5,一颗下珠表示 1,从左往右依次写出数字,一颗珠子
也没有,就在这个位上写 0,依此写出这些数即可。
亿以上数的读法:从高级读到低级,亿级、万级的数,都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