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4 O-16 Na-23 Mg-24 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成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火上浇油 B. 钻木取火 C. 滴水成冰 D. 蜡炬成 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上浇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B、钻木取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 C、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蜡炬成灰包含着蜡烛燃烧,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 C。 2. 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B. 纯铜 C. 不锈钢 D. 生铁 A. 硬铝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硬铝是铝、铜、镁的合金,不符合题意; B、纯铜是纯金属,符合题意; C、不锈钢是含铁、铬、镍的铁合金,不符合题意; D、生铁是含碳、铁合金,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钠 B. 钙 C. 铁 D. 锌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 B。 4.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 A. 氧气 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杂质 0.03%,由图可知,c 的体积分数第二多,为氧气。故选 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凡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混合物, 不属于溶液,说法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说法错误; C、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D、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说法错误。 故选:C。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燃煤取暖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B.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的现象 C. 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方式灭火 D. 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气味气体,有利于发现煤气泄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炭燃烧的过程中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造成 PM2.5 的升高,故错 误;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发生放热现象,可以有吸热现象,故错误; C、用水可以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 错误; D、煤气没有气味,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故正确。 故选 D。 7. 下列关于 CO 和 CO2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O2 可用作气体肥料 B. 点燃 CO 前要进行验纯 C. 澄清石灰水可吸收空气中 CO D. CO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 能促进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点燃 CO 前要进行验纯,防止爆炸,正确; C、澄清石灰水不和 CO 反应,错误; D、CO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 故选 C。 8. 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 用酒精清洗试管中的碘 B.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C.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 用水清洗试剂瓶中残留的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错误;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的原理,错误;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正确; D、用水清洗试剂瓶中残留的氯化钠,是水溶解了氯化钠,错误。 故选 C。 9. 下列对宏微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正确的是 A. 600L 氧气加压可装入 4L 钢瓶,说明加压分子体积变小 B.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变小 C. 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相似 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过氧化氢是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600L 氧气加压可装入 4L 钢瓶,说明加压分子间隔变小,分 子本身的体积不变,A 错误。 B、汽水瓶内压强大于外界气压,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减小压强,气体 溶解度变小,B 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物理性质 不相似,C 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D 错误。 故选:B。 10. 某气体 X 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X 3O  2 法正确的是 A. X 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X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X 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D. 若 14gX 气体充分燃烧,则消耗 O2 的质量为 48g 【答案】D 2CO +2H O 2 2 ,则下列有关说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含有 6 个氧 原子,反应后含有 2 个碳原子,6 个氧原子,4 个氢原子,X 含有 4 个氢原子,2 个碳原子, 则 X 的化学式为 C2H4,X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 A 不正确; B、X 的化学式为 C2H4,X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故 B 不正确; C、X 的化学式为 C2H4,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2 12 : 1 4 =6:1    ,故 C 不正确;   C H +3O D、X 的化学式为 C2H4,反应的关系式为 2 2 96 28 4 点燃 燃烧,则消耗 O2 的质量为 14g  96 28 =48g ,故 D 正确。 故选 D。 2CO + 2H O 2 2 ,若 14gX 气体充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 题意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 向 CuSO4 和 Fe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Zn 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 若滤纸上有 Cu、Fe,则滤液中有 CuSO4、ZnSO4 B. 若滤纸上有 Cu,则滤液中有 CuSO4、FeSO4、ZnSO4 C. 若滤纸上有 Cu、Fe、Zn,则滤液中有 FeSO4、ZnSO4 D. 若滤纸上有 Cu、Fe、Zn,则滤液中有 CuSO4、Fe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大于铁大于铜;向 CuSO4 和 Fe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Zn 粉,锌首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再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 【详解】A、由分析得:若滤纸上有 Cu、Fe,说明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没有 CuSO4,错误; B、若滤纸上有 Cu,那么硫酸铜可能部分反应,滤液中可能有剩余的 CuSO4、FeSO4,生成的 ZnSO4,正确; C、若滤纸上有 Cu、Fe、Zn,则锌过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完全反应,滤液中没有 FeSO4,
错误; D、若滤纸上有 Cu、Fe、Zn,则锌过量,滤液中一定没有 CuSO4、FeSO4,错误。 故选 B。 12.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B C D 除去 CuSO4 溶液中的少量 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鉴别 NH4NO3 和 NaCl 固体 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测量温度变化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将混合气通入足量的红热的铜粉 B. B C. C D. D A. A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酸亚铁与铜不能反应,加入足量的铜粉不能除去硫酸亚铁,方案错误。 B、NH4NO3 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方案 正确。 C、分别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 方案正确。 D、一氧化碳和灼热的铜不能反应,将混合气通入足量的红热的铜粉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方 案错误。 故选:AD。 13. 工业上用氮气合成氨气(NH3),用氨气生产硝酸(HNO3),相关反应如下: N +3H ① 2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② 4NH +5O 3 2 催化剂 Δ 4X+6H O 2 ③ 2NO+O =2NO ;④ 3NO +H O=2HNO +NO 2 2 2 2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③属于化合反应 B. NO 和 NO2 可以相互转化 C. 反应②中 X 的化学式为 NO D. NO 和 NO2 中氧元素含量之比为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①③,均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均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③2NO+O2═2NO2,④3NO2+H2O═2HNO3+NO,NO 和 NO2 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 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12、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12、6,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4X 分子中含有 4 个氮原子和 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氮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O,故选项说法正确; D、NO 和 NO2 中氧元素含量之比为 故选 D。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6 :  16 2 =23:30 14+16 14+16 2  ,故选项说法错误。 A. 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 B. 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 C. 某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 某 NaNO3 溶液蒸发 5g 水,恢复到室温,析出 a gNaNO3,再蒸发 10g 水,恢复到室温,又 析出 b gNaNO3,则 b=2a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A、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面 粉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 B、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 碳酸盐等,说法正确; C、某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因为没有 明确溶液的温度,如低温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可能比温度较高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小,说法错误;
D、某 NaNO3 溶液蒸发 5g 水,恢复到室温,析出 a gNaNO3,再蒸发 10g 水,恢复到室温,又 析出 b gNaNO3,则 b≥2a,因为开始时不一定是 NaNO3 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故选:C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 20℃时 NaCl 溶解度为 36g,在该温度下将 40gNaCl 加入 100g 水中,则所得溶液溶 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28.6% B. 在密闭容器中,将 6g 碳在 11.2g 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为 21∶22 C. 将镁和铁的混合物 5.6g 与 2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 质量可能为 0.2g D. 将一定质量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金属 混合物 2.4g 及二氧化碳 2.2g,则氧化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1∶1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将 40gNaCl 加入 100g 水中,不能全部溶解, 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36g 36g+100g  100% 26.5%  ,选项 A 错误; B、设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为 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根据题意可得: x      x   12 28   100%+ y 100%+ y   12 44 32  44  100%=6g 100%=11.2g ,解得 x y =8.4g =8.8g    16 28 故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8.4g∶8.8g=21∶22,选项 B 正确; C、假设 5.6g 都是镁,则: +2HCl Mg 24 73 4.8g 200g 7.3  %=14 6g . = MgCl + 2  H 2 2 0.4g 假设 5.6g 都是铁,则: = Fe +2HCl FeCl +H 2 2 73 56 5.6g 7.3 g 0.2g 2  故铁和锌的混合物 5.6g 与 2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 0.2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