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下半年广东教师资格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课,李老师检查同学连接的电路,发现小明连接
的电路有问题(如图 1)。由此图可以判断,若小明合上电源,则(
)。
A.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
C.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D.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2.图 2 所示为一种电容式键盘的按键,它由键帽、弹簧和平行板电容器构成,电容器板间
距为 d,电容为 C。按键时,活动极板向下移动。若电容的改变量为 ,则按键下压的距离
为(
)。
A
B.
C.
3 . 下 面 是 物 理 学 史 上 三 个 著 名 的 核 反 应 方 程 x+
2y , y+
x+
,
y+
z+
。x,y 和 z 是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 z 是(
)。
A.中子
C. 粒子
B.原子
D.电子
4.如图 3 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 m 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停在光滑的水
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也为 m 的小物块从槽的顶端自由下滑,下面说
法正确的是(
)。
A.在下滑过程中,小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B.在下滑过程中,小物块和槽的动量守恒
C.小物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物块离开弹簧后,能够滑上弧形槽
5.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其中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 V,内部装置有体积为 0.5V 的
水,水上密封的空气压强为 p,保持阀门关闭,用打气桶再向内充入压强为 p,体积为 1.5V
的空气。设在所有过程中,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则充气后容器内空气的压强
为(
)。
A.pB.2pC.3pD.4p
6.如图所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一块橡皮,
橡皮随圆盘一起做匀减速转动,橡皮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时间内,关于橡皮所受摩擦力 F
的方向,下面四种表示(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
7.用表面涂有绝缘层的四根相同导线分别绕成闭合线圈。其中,a 为 2 匝圆形线圈,b、c
为导线交叉的 8 字形圆线圈,d 是两个分别由半根导线绕成的闭合圆形线圈且捆绑在一起。
现将他们按图 6 所示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穿过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最后落到
水平地面,则最先落地的线圈是(
)。
A.a
B.b
C.c
D.d
8.两束平行的单色光 a、b 射向长方形玻璃砖,光从上表面入射,恰好从下表面重叠射出,
如图 7 所示。下面关于这两种单色光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中 a 光的传播速度比 b 光的大
B.玻璃对 a 光的折射率比对 b 光的大
C.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a 光产生的条纹间距比 b 光窄
D.将 a、b 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向空气,若 b 光能发生全反射,则 a 光也一定能发生
全反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9.以初中物理“杠杆”一课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10.结合“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简述多媒体资源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1 题 20 分,第 12 题 30 分,共 50 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1.案例: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如图 8 所示,小强练习用带有吊篮的滑轮组吊货物,使其匀速升高了 h=2m,
已知货物重 G=180N,吊篮重 G=60N,滑轮质量及其摩擦不计,求:
(1)小强吊货物时的拉力。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由图可以看出,吊货物的绳子根数 n=3
货物和吊篮的重力 G=G+G=240N
(1)设小强的拉力为 F,则 3F=G,F=G/3=80N
(2)因为滑轮组的重力及摩擦不计,所以小强所做的功都是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 100%。
答:小强的拉力是 8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100%。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及其要点。(4 分)
(2)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6 分)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
的方法。(10 分)
12.案例:
初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了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那么,串联、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参与串联、并联的各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掌握欧姆定律之后这个
问题已经不难解决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老师:请看大屏幕(图 9),思考一下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再提出你们的猜想。
甲同学:总电阻会增大,它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乙同学:对,串联电阻的电压加起来就是总电压,并联电路的电流加起来就是总电流,所以,
总电阻就是各部分电阻加起来。
丙同学:不对,老师刚才说了要用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加起来就是总电压,并联电路
的电流加起来就是总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总电阻保持不变。
丁同学:你说的肯定不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和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会一样的?书上都有计算公式的,你们翻开看看。
甲同学:对,我刚才说的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的分电阻加起来。
老师:甲同学说得很好!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串联电路的电阻等于
各部分电阻之和。同学们思考:如果将 5Ω和 10Ω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总电阻是多少?
戊同学:老师,什么是总电阻啊?
(还有部分同学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老师)
老师:怎么理解总电阻呢?我找位同学回答。
丁同学:两个电阻一起连接起来测出的电阻就是总电阻。
老师:很好,都懂了吧,下面我们来设计实验电路图。
问题:
(1)上述课堂实录中请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16 分)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片段、教学活动等)。
(14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28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物理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 10 所示。
(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4 分)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 分)
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大气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
探索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大气压强”部分内容如下:
大气压的测量
如图 9.3-3,在长约 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
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
760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3 分)
(2)说明本演示实验采用录像的原因。(3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录像完成“大气压强的大小”的一段教学设计,其中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22 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电阻与电流表并联,与电压表串联。所以,当闭合
电源时,电压表两端示数从零增大到接近于电动势。因电压表内阻很大,电路中电流很小,
电流表所在的支路电流很小,电流表几乎不偏转。所以 C 选项正确。
2.【答案】B。解析:按键后,活动极板向下移动,根据公式 C=
可知,电容增加 ,
变为
,电容器板间距离变为 d。所以,按键下压的距离为 d-
,B 选项正确。
3.【答案】A。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得三个方程,将三个方程相
加,可得的质量数为 1,电荷数为 0,即 z 是 ,为中子。
4.【答案】C。解析:物块在槽上运动时,物块受重力,重力和物块运动方向之间有夹角,
部分重力对物块做功,物块机械能不守恒,A 错误。在下滑过程中,小物块受重力和槽对物
块的支持力,槽受重力、地面对其的支持力、物块对其的压力,把物块和槽视为一个系统,
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不平衡,所以在下滑过程中,小物块和槽动量不守恒,
B 错误。物块下滑到底端,设物块速度为 v,因物块和槽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两质量相等,
所以速度相反,大小相等,槽向左运动,物块向右运动。物块接触弹簧之后,被弹簧反弹,
由于水平面光滑,故物块无能量损失,将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跟槽运动速度方
向相同,大小相等,故物块不能滑上弧形槽,D 错误。
5.【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原内部装置的气体体积为 0.5V,压强为 p;向内充入
压强为 p 体积为 1.5V 的空气后,若体积可变,则水上密封的空气的体积为 2V,压强为 p;
但由于阀门关闭,气体体积固定 0.5V 不变,所以压强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
不变,p′(0.5V)=p(2V),故压强增大为 4p。
6.【答案】C。解析:橡皮在水平面上只受摩擦力,因为橡皮做匀减速圆周运动,所以合力
不指向圆心,但一定指向圆周的内侧。由于动能逐渐减小,合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大于 90°,
故 C 选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穿过磁场时,将产生感应电流阻碍磁通量的
变化。B 选项中导线绕成交叉的 8 字形圆圈线,左线圈磁通量增加,右线圈磁通量反方向增
加,总量保持不变,线圈中没有电流,将只受重力作用下降。A、D 选项中线圈刚进入磁场
时,磁通量增加,产生感应电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C 选项中下线圈刚进入磁场时,磁通量
增加,会产生感应电流阻碍其增加;下线圈进入磁场后上线圈刚进磁场时,磁通量增加,同
样会产生感应电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出磁场时,跟上述情况类似。因此只有 B 选项中没有
受到阻碍作用,最先落地。
8.【答案】A。解析:根据图像分析可知,a 光的折射率较小,b 光的折射率较大,B 选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