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综合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60 分)
1.(2019 七下·江干期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远去的帆船会越来
越小,直至消失呢?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的状态
B. 看远处的帆船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C. 帆船离晶状体越远,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小
D. 近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放大的像,远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
【答案】 D
【解析】A、B: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舒张使得晶状体曲度变小,让光更发散使得像
刚好成在视网膜上,A、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物距越大所以像距越小,像越小,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处的帆船还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D 错误,符合
题意。 故答案为:D。
2.(2018 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
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
B. 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
C. 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
D. 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震动发声的
【答案】 D
【解析】A、碗中装有不同体积的水,敲击时碗和水振动发出声音,碗中装的水越少,
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敲击不同的的碗,音
调不一样,故 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用不同力度去敲碗,碗和水的振动幅度不同,但是频率仍然相同,因此音调是一样
的,不一样的是响度,故 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有关,因此碗的材质不同,敲击时的音色自然就不同,故
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碗和水振动发声的,故 D 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3.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体距依次为 6 厘米、18 厘米和 24 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
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 f 满足关系式(
)
A.
f<6 厘米 B.
6 厘米<f<18 厘米
C.
9 厘米<f<12 厘米
D.
18 厘米<f<24 厘米
【答案】 C
【解析】当物距等于 6cm 时,成放大的虚像,分析可得 f>6cm;当物距等于 18cm 时,
成放大的实像,所以 f<18cm<2f,分析可得 9cm<f<18cm;
当物距等于 24cm 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 24cm>2f,分析可得 f<12cm。综合三个结
论归纳可得出 9cm<f<12cm。故选:C
4.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 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A
【解析】A、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正确;
B、声音的响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变小,错误;
C、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错误;
D、根据以上三个选项的结果,错误。故答案为:A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 M , 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
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
90°
B.
60°
C.
45°
D.
30°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所以小球到达 A 点时,
像也到达 A 点,所以平面镜应过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交点 A;根据题意,当小球在图
示中的 B 点时,像点在竖直方向的 C 点,平面镜过 BC 连线的中点 D;平面镜一定在 AD
连线上,其中:∵BD=CD,AD⊥BC,∴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又∵∠BAC=90°,∴∠
BAD=45°,如图所示:
所以题干中的夹角α=45°;故选 C。
6.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 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 b 的半透明纸上,且 a 大于 b.则半
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
实像
【答案】 C
【解析】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
孔光的距离 b 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选 C。
7.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 一声 B. 最多 2 声 C.
3 声 D.
4 声
【答案】 C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
起水
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
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
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
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 C。
8.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答案】 A
【解析】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
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
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选项 A 正确,选项 B、C、D 错误;故选 A。
9.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
A. 均在手指伤处
B. 在手指伤处和大脑皮层
C. 在手指伤处的真皮和表皮 D. 分别在手指伤处和伤处附近
【答案】 B
【解析】在手指伤处是感受器的部位,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
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脊髓内有神经中枢,可以将
接收到的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痛觉形成的部位
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雨后彩虹
C. 手影游戏
D. 树下彩虹
【答案】 B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珠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 B 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 ,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不合题意;
D.树下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11.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
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 红外线照相机 B. 可见光照相机 C. 紫外线成像仪 D. 超声波成像仪
【答案】 A
【解析】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
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故选 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主要依靠红外线,各种可见光对植物的生长是没有作用的
B. 红外线发出的光对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人们制成了红外线诱虫灯来高
温杀虫
C. 红外线灯通电后能发出红光,说明红外线可能属于可见光
D. 红外线对植物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
长
【答案】 D
【解析】A.植物的生长主要依靠可见光,故 A 错误;
B.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见光,故 B 错误;
C.红外线灯通电后能发出红光,但是红外线不能引起人类的视觉,即看不到红外线的存
在,故 C 错误;
D.红外线对植物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长,
故 D 正确。 故选 D。
13.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
盘中的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
B. 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C. 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黄色
D. 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 D
【解析】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因此红光照射到香蕉上被吸收,呈现黑色;白色瓷盘
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红光照射到瓷盘上全部被反射,呈现红色,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14.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
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
A. 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 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 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 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答案】 B
【解析】这种新材料为不透明体,拉伸状态时为蓝色,说明此时它反射蓝光;压缩状态
时显示红色,说明此时它反射红光,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15.日地之间的距离是 1.496×108km,按照每秒钟前进 3×105km 的光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
球大约需要(
)
A.
6min B.
8min
C.
10min
D.
12min
【答案】 B
53
【解析】
,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0 八上·长兴开学考)手机培养了许多“低头族",长期看手机会损伤对光敏感的
细胞,使视力下降;面长期用蓝牙耳机则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两
类细胞分别位于(
)
A. 外耳道 虹膜
蜗
孔
【答案】 B
B. 视网膜 耳
C. 鼓膜 瞳
D. 耳蜗 脉络膜
【解析】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
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
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由此说明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
蜗内,若是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
内。 故选:B
17.(2020 七下·温州期末)小明患有近视,下图中对小明视力矫正原理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
镜矫正,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18.(2020 七下·温州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
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沿 ON 向后转动硬纸板
A
B. 沿 ON 向后转动硬纸板 B
C. 增大入射光线与 ON 的夹
角
减小入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
【答案】 B
D.
【解析】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
让反射光线所在侧的硬纸板和入射光线侧的硬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再观察是否能够看
到反射光线,即沿 ON 向后转动硬纸板 B,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19.(2020 七下·上虞期末)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
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
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
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
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
A. ①
③
④
③
②
②
③④
【答案】 D
B.
C.
D.
【解析】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那么物距将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
此时像距增大,因此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始终大于物体的移动距离,
故①错误;
②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当像距大于物距
时,像移动的距离肯定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移动的距离小于物
体移动的距离,故②错误;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它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成像会更靠近凸透镜,因此
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故③正确;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当物距和像距的数值相互交换时,仍然会
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只是像的大小发生改变,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③④。 故选
D。
20.(2020 七下·柯桥期末)如图是小科观察到的瓜渚湖夜晚喷泉的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小科看到喷泉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到空气,再进入小科的眼睛
B. 小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喷泉变模糊了,是因为喷泉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 小科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湖中的桥,看到了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