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2-2023 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 超过 100℃。北京时间 2020 年 7 月 23 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2021 年 2 月 10 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正式踏入环绕火星轨道。2021 年 5 月 15 日释放了“祝融号” 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鸟托邦平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篇章。据此完成 1~ 2 题。 1.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位于 A.地月系 B.其他行星系 C.其他恒星系 D.河外星系 2.下列可作为火星上存在生物证据的是 A.坚硬的地表 B.强烈的光照 C.曾经存在液态水 D.公转轨道与地球一致 2022 年 6 月 6 日,神舟十四号飞行组航天员开启为期 6 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他们将在“天宫空间 站”开展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据此完成 3~4 题。 3.在太空中沿预定轨道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属于 A.星际物质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4.对宇航员出舱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耀斑爆发 C.剧烈高温 D.强风暴雨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 图示为云南澄江帽天山地质公园中的一张海洋无春椎动物纳罗虫古生物化石照片(如图)。据此完 成 5~6 题。
5.帽天山化石群中古生物生长的地质年代的重要特征有 A.主要的铁矿成矿时期 B.蕨类植物处于繁盛时期 C.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 6.按照生物演化的规律,下列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三叶虫→鱼类→恐龙 B.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C.侏罗纪→寒武纪→石炭纪大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2019 年 12 月科学家在美国纽约州发现了最古老的森林化石,距今约 3.85 亿年,这些树木属古羊齿 属,是种藏类植物。科学家认为自从森林出现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据此完成 7 一 8 题。 7.该森林化石形成的地质时期为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该时期出现的原始森林 A.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B.是远古人类主要能源 C.生长在广阔的浅海 D.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 2022 年 1 月 15 日 12 点 27 分(北京时间),汤加火山(20.5°S,175.4°W)发生喷发并引发大范 周海肃。国示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 9 一 10 题。 9.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0.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浓烟使“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的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不变 2021 年 11 月 6 日,一则点赞风雨无阻的气象人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气象员无论风霜雨雪,都 要保证探空气球每天早上和晚上的 7:15 准时携带探空仪升起(如图),上升到约 30km 高空后自行 爆裂。探空仪可以直接探测大气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并实时传回。据 此完成 11 一 12 题。 11.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A.哈尔滨(45°N) B.北京(40°N) C.重庆(30°N) D.海口(20°N) 12.正常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A.一直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图示为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读图,完成 13~14 题。 13.N 地风向为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4.M、N、P、Q 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 地 B.N 地 C.P 地 D.Q 地 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国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嫩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
图示意西安 7 月份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据此完成 15~16 题。 15.夜间西安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A.郊区夜间储存热量多 B.城区白天储存热量多 C.城区风速大,散热快 D.郊区风速小,散热慢 16.缓解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合理措施有 ①实现郊区城市化 ②改善城区能源消费结构 ③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④增大城区建筑物的高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12 分)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及太阳外部大气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北极上空看,行星绕日公转呈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其中③行星的名称 是__________。(2 分) (2)图中 C 为太阳大气的__________层;B 层中的太阳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A 层太阳活动到达 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__________。(6 分) (3)太阳辐射源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4 分) 18.(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于 2015 年完工,它是目前世界最大最深水钻井船,也 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共钻井深度可达 9144.1m,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工 况下使用。图示为地球图层结构及岩石圈部分构造示意图。 (1)地下约 2900 千米处的不连续界面是__________,说出该界面附近地震波的传播特点。(4 分) (2)“大连开拓者”号深水钻井船钻探到最深处的位置是__________(填图示序号),其属于 __________圈层(填名称)。(4 分) (3)简述大气圈对地球的主要作用。(6 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醉的吸收,对 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 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人们可以主动地 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也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好紫外线。紫外线指数 一般是指从上午 10 时至下午 3 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 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 0 一 15 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 0, 高原地区、睛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 15。下表示意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紫外线指数与等级 0~2:1 级 3~4:2 级 5 一 6:3 级 7~9:4 级 紫外线强弱 阴或雨天,最弱 多云天气,弱 对人体的影响及对策 安全,可以不采取措施 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 少云天气,中等 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擦防晒霜 晴天无云,强 避免在 10~16 时外出:外出时尽可能在遮 阴处,或采取防护措施等 大于 10:5 级 夏季睛日,很强 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1)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2 分) (2)下列地区,紫外线指数最高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2 分)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3)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说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4 分) (4)试举出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利用紫外线为人类服务的例子。(4 分)
20.(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观测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出 4℃一 6℃。高原上大气的热力上升运动, 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上冰川、积雪广布,湖泊众多(如图)。全 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影响巨大。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的原因。(6 分) (2)用箭头绘制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4 分) (3)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产生的影响。(4 分)
地理参考答案 题 号 答 案 1 B 2 C 3 C 4 B 5 B 6 A 7 B 8 D 9 B 10 11 12 13 14 15 16 B A D D D B C 17.(1)逆(1 分)金星(1 分) (2)光球(2 分)耀斑或日珥(2 分)极光(2 分)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 供能源。(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可得 4 分) 18.(1)古登堡界面(2 分)地震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 分) (2)③(2 分)地幔(2 分) (3)为生物供给所需的元素,提供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氧气;维持地表温度,防止水分散失,保护 生物免受伤害;大气圈中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可以塑造地表形态等。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可得 6 分) 19.(1)臭氧(2 分) (2)B(2 分) (3)关注紫外线指数预报,安排相应的外出活动,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2 分)如避免在 10:00~ 16:00 外出办事;必须出门时应注意涂抹防晒霜、戴墨镜、穿长袖衣服、戴防护帽等。(2 分) (4)在下午 4 点后晒太阳,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在晴天晒被褥,杀菌消毒等。(4 分) 20.(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强;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多, 气温高;周边同海拔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6 分) (2)如图。(4 分) (3)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面积减小,雪线升高。(4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