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火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遗骨遗迹 C. 历史文献 D. 大胆想 象 【答案】B 2.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 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 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 B. 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 C.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D.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答案】C 3.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变过程。推动上 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 种植技术的提高 C. 人工取火的发明 【答案】B B. 生产工具的改进 D. 建筑技术的进步 4. 有人认为“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 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为政以德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 人 【答案】C 5.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写到“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首诗中反 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汉朝时 期 【答案】B 6.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C. 刘邦、项羽起义 【答案】A B. 黄巾起义 D. 黄巢起义 7.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 ) A. 采用盐铁专卖措施 C. 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D B. 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D.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8. 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 ) A. 公元前 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 B. 公元前 60 年,设立西域都护 C.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答案】B D. 公元 5 世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9. 中国古代统治者秦始皇、汉武帝在处理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 中央集权 B. 儒家思想 C. 外族骚扰 D. 国家统一 【答案】B 10. 西汉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成功大”;对于汉武帝 也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这反映司马迁( ) A. 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 B. 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 C. 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D. 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答案】C 11. 公元 144 年,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即位,太后兄长大将军梁冀掌权。一年后冲帝死,梁冀 主谋选立八岁的质帝。质帝不满梁冀专权,当着群臣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死了。 此后梁冀专权二十多年。这反映出当时 A.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C. 外戚专权把持朝政 【答案】C B. 豪强地主控制地方 D. 宦官专权统治腐败 12. 有史学家认为,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持有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 A. 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 B.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D.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A 13. 把握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示意图中①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14. 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 人 【答案】B 15. 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C. 【答案】C B. D.
16. “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 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 周王室势力大减 C. 分封制得到巩固 【答案】A B. 周朝即将灭亡 D. 周朝政局稳定 17. 春秋后期,农业上精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主要得益于 A. 刀耕火种 B. 磨制石器的使用 C. 铁犁、牛耕的使用 D. 肥料的使用 【答案】C 18.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按发生的时间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官渡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② ① 【答案】B 19. 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20. 下面是小明非常喜欢的两句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中提到的“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代时被称为 A. 大秦 B. 西域 C. 安息 D. 新疆 【答案】B 21. 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
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道教兴起 C. 佛教传入 D. 设置西 域都护 【答案】B 22. 下图“五禽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 式,成为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健身方法之一。它的创制者是 A. 扁鹊 【答案】C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李时珍 23. 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A. 改进造纸术 C. 发明“麻沸散” 【答案】A B. 写成《伤寒杂病论》 D. 撰写《齐民要术》 24.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我们的先人在疾病面前也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治疗和预防疾病帮助( ) A.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C. 祖冲之的《大明历》 D.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答案】B 25.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包括( )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满族、鲜卑、匈奴、羯、氐 D. 大月氏、匈奴、鲜卑、满族、氐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示,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填写序号即可,多填、少填、错填均 不得分)。 属于耕种工具的是—— 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材料二:“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的作者,概括他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 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齐民要术·种谷》 ——《宋书》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①②③;④。 (2)贾思勰;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改进生产 技术和工具;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思想。 (3)历史现象: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高;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原因:北方人口 南迁使南方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 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 27. 博物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一:博物馆参观 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荟萃了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了中华民族 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1)依据资料一,选择适合的展示资料(填写序号)置于相应展厅,呈现汉字与书法的发 展历史。 展厅 展厅主题 展示资料 展厅一 远古刻画符号 展厅二 商周两代纪事 展厅三 天下文字一统 展厅四 魏晋书道风度 资料二:博物馆参观 商鞅方升铭文一(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 344 年刻) 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 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 商鞅方升铭文二(公元前 221 年加刻)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 歉疑者,皆明壹之。 (2)阅读商鞅方升两段铭文信息,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这两段铭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名称。 资料三:文献整理 朝代 作者及文献 有关秦始皇的论述
西汉 贾谊《过秦论》 “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 陆贾《新语·无为》 “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东汉 班固《汉书·晁错传》 “法令烦惜(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3)概括上表中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评价?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④、①、②、③ (2)商鞅变法或统一度量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 (3)统治残暴,刑罚残酷; 示例一:同意,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实行焚书坑儒。 示例二:不同意,秦始皇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度量衡;北击匈奴,南服夷越;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虽然其统治手段残暴,但仍不 失为千古一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 28.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 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换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材料一: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1)仔细观察材料一示意图,说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这项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谁主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