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密云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 案 所需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Si-28 Cl-35.5 S-32 Na-23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是 A. He B. N2 C. O2 D. CO2 【1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其他和杂质 0.0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是氧气; 答案:C。 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2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 A 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 B 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 C 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 D 正确。故选 D。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素是 Al。故选 C。 考点:元素的含量 4. 燕麦是一种健康食品,富含铁、锌、镁和大量膳食纤维。这里的“铁、锌、镁”是指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4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描述物质的组成一般用元素,故这里的“铁、锌、镁”是指元素。 故选:A 5.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 B. 食盐 C. 面粉 D. 牛奶 【5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 均一性、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盐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C、面粉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牛奶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室内通风不畅会造成人员中毒,导致中毒的气体是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 A. 氧气 碳 【6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燃气热水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等含碳燃料,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 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详解】A、氧气不具毒性,错误; B、氮气不具毒性,错误; C、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导致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一氧化 碳,使人中毒,正确; D、二氧化碳气体不具毒性,错误; 故选 C。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铜制作导线 B 用生铁制作炊具 C 用酒精作燃料 D 用干冰保鲜食品 A. A B. B C. C D. D 【7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铜制作导线,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B、用生铁制作炊具,利用生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 C、用酒精作燃料,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用干冰保鲜食品,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氢气 B. 铁丝 C. 酒精 D. 红磷 【8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题意,故 A 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不符题意,故 B 项错误;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冷而干 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不符题意,故 C 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号题意,故 D 项正确; 答案:D。 9. 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移走可燃物 【9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釜底抽薪” 是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的条件。 【详解】A、由分析可知,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B、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C、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 D、移走可燃物,符合题意; 故选 D。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B. 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儿购物 C.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D. 推广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 车 【10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空气、水体、土壤等的污染与防治措施分析。 【详解】A、分类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项错误;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能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错误;C、生活污水未经 处理就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等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正确;D、推广新能源汽车替 代燃油汽车,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故选项错误。故选 C。 11. 下列物质应投放到贴有“有害垃圾”标志垃圾桶内的是 A. 变质饭菜 C. 锈蚀钢铁 【11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B. 废弃塑料 D. 过期药品 【详解】A、变质饭菜,属于厨余垃圾,不符合题意; B、废弃塑料,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不符合题意; C、锈蚀钢铁,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不符合题意; D、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符合题意。故选 D。 12.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 3 个质子和 4 个中子, 则 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 B. 4 C. 3 D. 7
【12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锂原子核内含有 3 个质 子,因此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故选 C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中的有关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即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3. 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为金属元素 C. 元素符号为 Mg 【13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B. 核外电子数为 12 D. 镁原子的质量为 24.31g 【详解】A、镁字中含有金字旁,故镁 是金属元素,正确; B、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2,故质子数是 12,核外电子数是 12,正确; C、镁的元素符号为 Mg,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 g,错误。故选 D。 【点睛】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4. 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 个氢气分子的是 A. B. C. D.
【14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示氢气;一个氢分子; B、表示 2 个氢分子; C、表示 2 个氢原子; D、表示 2 个氢离子; 故选:B 15. 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l.7 万倍。NF3 中氮元素为“+3”价,则氟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 B. -1 C. 0 D. +1 【15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NF3 中氮元素为+3 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 和为零,则(+3)+x×3=0,x=-1,故选 B。 16.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钻石(C) B. 水晶 (SiO2) C. 食盐(NaCl) D. 钟乳石(CaCO3)
【16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钻石(C)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 A 错误; B、水晶(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 B 正确; C、食盐(Na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C 错误; D、钟乳石(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D 错误。故 选 B。 17. 若用“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以下四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 【17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氧 原子; 【详解】由分析得: A、图中的微粒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错误; B、每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错误; C、图示符合题意,正确; D、图示每个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 C。 1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镁 MgO2 B. 硫酸铜 Cu2SO4 C. 氢氧化钠 NaOH D. 氯化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