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信息技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展示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程度。然后做一
个课堂小调查。在日常生活当中会使用电视、电脑、手机做哪些事情?是否还使用其他的电
子产品,分别是什么?使用的频率如何?时间多长?感受如何?说说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
哪些改变?
通过这个小调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会发现学生描写的大多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
性,不利影响较少。因此,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出现一些不适反应。
例如,长时间看电视后是否有头晕的现象,长时间听音乐之后是否有耳朵疼痛的现象等等。
在学生思考讨论后,请同学逐一起来回答,并进行记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过
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不良影响。
2.请学生自主阅读资料 1 和资料 2,并找出其中的不良影响。
3.展示当前社会中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例子,并要求总结其带来的危害。例如:①长期沉溺
网络导致的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在连续长时间使用电脑时会出现猝死。
②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出现交通事故、下楼梯踩空等事件。③大量的网络病毒造成数据丢失
从而带来的巨大损失。④大量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
4.带领学生总结使用信息技术的好处和危害。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使用信
息技术,以及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提高
展示手机漫画及视频,请学生思考解决对策。例如,使用非智能手机或者选择其他的生活方
式转移注意力。
(四)小结作业
带领学生一起齐声宣读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口号。
信息技术是个宝,使用起来真奇妙。正确使用很重要,否则危害真不小。
自主思考促聪明,偶尔借助查电脑。短信电话已足以,时间好好利用好。
电视娱乐是可以,切忌久坐不休息。争做自己的主人,合理使用新技术。
在生活的社区开展正确手机的宣传活动。
(第二批)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考题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信息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有谁能说出刚才响起的优美的铃声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吗?学生回答:“要上
课了。”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身边到处是信息,只要你留意一下,就会发
现很多信息,比如:教室里老师的板书,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新闻联播,十字街口的
红绿灯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信息都具有哪些特征?
(二)新课讲授
案例一:播放视频,视频当中的内容包括:翻开我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打开电
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
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
教师提问“上述视频当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普遍性
和无限性的特征。
案例二: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我市将迎来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某电器销售公司立即从
各大空调厂家进了大批空调,从 5 月份到 8 月份该公司赢利总额超过了 1 至 4 月份的两倍。
通过上述案例教师讲解信息的价值性。
案例三: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
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提问“苹果和思想分别代表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共享性,在此基
础上教师进行追问,“刚才老师的讲授大家都听见了吧?电视上的节目只有一个观众可以看到
吗?”讲授信息的可传递性!
案例四:我这里有一张麦当劳的优惠券,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可以用它去麦当劳
消费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信息的时效性特征。
教师设置一个问题“除了这些,信息还具有哪些特性,并举出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完成之后,会给出回答,如真伪性、可增值性、依附性……”。
(三)巩固提高
教师屏幕展示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案例一:“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
议。(载体依附性)
案例二: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传递性和共享性)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说出一个信息
的特征,并说出一个相对的案例。
作业: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并指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再列举两个信息的其他特征并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相对性: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
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说明信息具有价值的相对性。
真伪性:诸葛亮的“空城计”,手机上经常收到的中间短信等等,都是不真实不可信的信息,
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2.请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做到如下三点:
(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
学生大胆想像、努力创造。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加强对好
奇的事物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进
行思考。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
手段去刺激、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
思考,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三批)
高中信息技术《IP 地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IP 地址》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首例利用因特网破获聚众赌博案件。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概括视频主要内容。
2.设置疑问:公安机关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 IP 地址的概念。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查一查
1.设计小竞赛,根据查看本机 IP 地址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的 IP 地址。
2.请完成较快的同学说出自己的 IP 地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任务二、答一答
1.学生自学课本上关于 IP 地址概念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 IP 地址”,老师做补充总结。
任务三、说一说
1.学生利用 2 分钟自学书上的内容,讨论 IP 地址的组成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黑板上记录的 IP 地址,总结 IP 地址组成的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的表
示方法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通过对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讨论,引入 IP 地址分类的概念。
(三)巩固提高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训练习题:
1.请学生随机说出一个 IP 地址,设置纠错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IP 地址组成特点。
2.进一步提升学生辨别 IP 地址类型的能力,突破难点。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
2.首尾呼应,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警察到底是如何根据 IP 地址查获罪
犯的,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对应进行分析。
3.通过上一个问题引出关于 IP 地址管理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下节课上课时请
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具体谈一下 IP 地址的分类。
【参考答案】
IP 地址共分为五类:A、B、C、D、E。其中我们常见的是 A、B、C 三类。
A 类 IP 地址的范围是从 1.0.0.1—126.255.255.255。
B 类 IP 地址的范围是从 128.0.0.1—191.255.255.255。
C 类 IP 地址的范围是从 192.0.0.1—223.255.255.255。
2.请谈你对任务驱动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属于启发式的、探究式的学
习,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
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使下以
及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主动利用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过程中,
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总体概括为:以任务为主
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驱动是关键,提升信息素养是目的。
(第四批)
高中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